朱有福從不按起床號吹響的時間起床,總是要磨蹭許久。
今天他被外面的動靜吵醒,一處地窩子,映入眼簾的是上百架人力手工“拖拉機”,拉著小山包一樣高的片石,往來穿梭,勢如長龍。
最令他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團長張雄偉穿著一件破舊的棉軍衣,肩上套著拉繩,親自搬運石頭,把它們撞上爬犁子。
團長身上的舊棉衣,已經被汗水浸透成一塊一塊的,從遠處看上去斑斑駁駁。
經寒風一吹,就凍成了硬殼子,連帶著鬍子和眉毛都掛著白霜,但張雄偉依舊神情自若,有條不紊的走在拉運片石的隊伍中。
路線裡有一截子上坡路,劉振華擔心團長拉的吃力,扭傷了腰和肩膀,上前想要幫忙。
“團長,爬犁子上的石頭分我一點吧!前面的上坡還是有點陡。”
張雄偉斜眼瞥了一眼劉振華,說道:
“怎麼,看不起我?”
劉振華嘿嘿笑著,不敢再說什麼。
但卻從肩上解下自己的套繩,從團長張雄偉那裡搬起石頭,就放在自己的爬犁子上。
“劉振華!你幹什麼!”
團長張雄偉大聲喉道。
劉振華佯裝沒有聽見,仍舊搬運個不停,而且就挑最大個的。
“這麼多戰士都在看著,還有新來的!你這樣子幹,不是讓他們說我這個團長參加勞動只是為了裝裝樣子?!”
劉振華一聽團長這樣說,頓時停了手。
不過他看著團長的爬犁子上,石頭已經少了一小半,等會上坡絕對不成問題,心裡也不著急了。
“團長,您不是早就教導過我們。”
劉振華說道。
“教導過什麼?我教導你的多了,你都聽進去了?”
團長張雄偉沒好氣的反問道。
“您說身體才是革 命的本錢!擁有一個好身體,才能持久的為革 命事業做貢獻!我剛才這不是幫您積攢本錢嘛!”
劉振華笑著回答道。
“你他孃的……在後勤部待了沒兩天,就把那群人掉書袋子的功夫學會了?還用我的話堵我的嘴,真是長狗膽子了!”
團長張雄偉笑罵道。
這話他的確說過。
不光是他,上到主 席、總司令也都說過。
道理的確是沒錯。
但有的時候,要是光顧著自己的“本錢”,毫無奉獻精神,那石頭永遠也拉不完,水渠永遠也修不好。至於勞動生產,就更是一句空話。說不定過了十年,這戈壁灘還是戈壁灘,依然是寸草不生,鹽鹼縱橫。
戰士們看到連團長都在拉石頭,衝鋒在前,收到了極大鼓舞,鬥志昂揚!
新來的戰士們看了之後也唏噓不已……
看看自己爬犁子上少的可憐的幾塊石頭,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趕忙掉回頭去,能放多少就放多少,紛紛開始多拉、猛拉。
拉石頭源頭處,附近有個本地老鄉的村落。
當浩浩蕩蕩的拉石頭隊伍經過村落旁時,招來了好多老鄉出門觀看。
“解 放 軍同志,你們這是在做什麼?”
一位老鄉問道。
“我們在爬犁子啊!”
回答的還是一位新來的戰士。
被老鄉稱作解 放 軍同志,讓他心中不由得十分驕傲!
“我知道這是爬犁子,我問你們拉石頭做什麼……”
老鄉追問道。
這些石頭在隔壁攤上不知道多少年了,從來沒人想過要把它們運走。
這些解 放 軍又不是勺子,大冷天拉什麼石頭?
“老鄉,我們要拉石頭去修渠!你看,這都是天然形成的片石,用它們鋪在去溝裡,既能防止滲漏,還能加固堤岸。”
劉振華解釋道。
“這些石頭,從我爺爺的爺爺開始就在那了。從來沒人去搬動過。你們當兵的竟然放下槍不打仗,來拉石頭,真是新鮮!”
老鄉接著說道。
“哈哈,邊打仗邊建設這就是我黨我軍一貫的作風!”
劉振華解釋道。
“等等,你剛才說,你們是要修水渠?!”
因為語言問題,老鄉這才反應過來。
“是啊!我們要修一道水渠。把東邊葦子蕩裡的水,結合起天山融化的雪水,一併引到西邊來,灌溉農田。”
劉振華說道。
“那……”
老鄉有些欲言又止。
“老鄉你還有什麼事,儘管說!剛好大家夥兒都在,能幫你就幫了!”
劉振華細心地問道。
“那這條水渠挖好後,我們能用嗎……”
老鄉小心翼翼的問道。
此言一出,其他看熱鬧的老鄉全都把目光集中過來,等著劉振華的回答。
這處村落距離水源地有十幾裡地。
每天吃用的水都要從走這麼遠的路運來。
條件稍微好些的老鄉家裡有毛驢子,可以駝水。大部分人都是用肩膀挑扁擔,連三四歲,剛回走路不久的小孩子也提個小水桶,跟在大人身後。
為了一桶水,可以說是全家齊上陣!
這樣的日子估計也是從他們爺爺的爺爺就開始了,到如今已經過了不知多少代人。
現在聽到解 放 軍竟然要修出一條水渠,老鄉們怎麼能不激動?
“當然可以了!這條水渠就是為了方便灌溉農田和大家吃用。我們在戈壁灘上建立墾區,也是為了把這裡建設好,讓老百姓們的生活更好,更方便! ”
劉振華說道。
老鄉們聽不太懂“人民”這個概念,劉振華便把“人民”換成了“老百姓”、“大家夥兒”等簡單易懂的詞。
聽到這部隊修好的水渠,自己也能用,所有的老鄉們紛紛拍手慶賀,高喊著“亞克西(好)!”
許多老鄉看到團長張雄偉鬢角已經了白髮,悄聲問劉振華:
“他是個老兵吧,怎麼也來幹這麼重的活兒?”
“他是我們團長!”
劉振華說道。
老鄉們有些搞不清團長是什麼意思,反正帶個“長”字就知道一定是當官的。
“團長就是這一代最大的官兒,管著千把人呢!我們解 放 軍,無論歲數大小,官職高低,都是老百姓的子弟兵!”
劉振華解釋道。
得知團長也來拉石頭,老鄉們都好奇的擠過來,想要看看管著千把人,這麼大的官兒,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見到團長張雄偉的爬犁子正在上坡,嘴裡喘著粗氣,舊棉衣的衣襟已經敞開,弓腰蹬腿,老鄉們立馬上前幫他前拉後推。
“這才是子弟兵啊!以前的軍隊,哪有當官的會幹活兒?更不用說修渠還給咱們老百姓用了!”
站在坡頂,團長張雄偉挺直了腰身鬆口氣,歡騰的老鄉們立馬就把他圍了個嚴實。
“人民解 放 軍發展生產,就是為了減輕新 疆人民的負擔,為各族人民多辦好事!”
團長張雄偉說完後,衝著老鄉們揮揮手,繼續套上套繩,拉著爬犁子向水渠方向前進。
“解 放 軍同志!喝碗奶茶吧!”
“解 放 軍同志,我給你捲了根莫合煙,抽菸歇歇腳吧!”
戰士們聽到老鄉們的熱情招呼,十分感動。
但部隊有紀律,又還在勞動中,只能婉言謝絕。
一位維 吾 爾族大娘還掏出一塊繡有“卡其曼”花紋的手巾送給劉振華擦拭汗水,劉振華沒法拒絕,也不捨得用,便揣在懷裡放好。
同時團長張雄偉也被一位少數名族大爺攔住。
他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奶茶,非要團長喝下去不可。
“你們拉石頭修渠,以後我們也能方便很多!真想給你們每個人都送碗奶茶喝啊!”
“奶茶我代表我們所有的解 放 軍同志喝下了,也代表他們感謝老鄉們的熱情和支持!”
團長張雄偉端起奶茶碗,仰脖一飲而盡。那豪爽,比喝酒還起勁兒!
工地上,許多戰士的手腳磨起了水泡,凍裂了血口子,疼的鑽心,但依舊沒有停下手上的勞動。
有的戰士乾脆就坐在爬犁子上,脫下腳上穿的單鞋,也沒有襪子,只用一塊布包著。然後用針挑穿血泡,把凍裂的血口子,用線封起來繼續幹活兒。
殷紅的鮮血順著手一滴滴的往下落,把地面上的冰雪都染的通紅。
“下去休息!”
劉振華看到後心疼的說道。
“沒事連長,這算啥!輕傷不下火線!你不是說了,勞動生產戰線也是打仗?”
話音剛落,便拉著裝滿石頭的爬犁子開始飛奔。邊跑嘴裡邊唸叨著:
“鐵腳板,真是妙,從來都未當草包!拉石頭,壘的高,上坡緩緩拽,冰道要貓腰!”
將石頭卸在水渠兩邊後,由於拉石頭時出汗太多,衣帽被寒風吹著,凍的硬邦邦的。
劉振華擔心戰士們生病感冒,讓所有人拉著空爬犁時,不許走路,得小跑著,讓身子保持暖和。
同時團長張雄偉也對劉振華交待道,越是緊張大幹,越是要愛護戰士。
再一次過冰道時,朱有福因為沒有保持住平衡,摔倒在地。
身後的爬犁卻因為慣性,仍舊朝前滑行。
眨眼間,就要撞在朱有福身上!
可冰面太滑,一時間難以起身。
劉振華看到,扔下自己的爬犁子,從旁側一躍而下,側著身子躺在冰面上,藉助剛才的勢頭和體重的慣性,滑到朱有福身旁,將他一把拽開。
“轟隆!”
爬犁子被冰道上的隆起卡住。
上面壘著的石塊掉落在地,把冰道砸出了個大坑,剛好就是朱有福方才摔倒的地方。
要是再慢一點,這石頭砸在朱有福的身上,後果不堪設想……
兩人對視一眼,再看那石頭砸出來的坑洞,都心有餘悸。
朱有福喉結上下動了幾下,似是想說什麼。
劉振華卻沒有多停留,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去繼續拉起了爬犁子。
為了趕在雪化之前把石頭全部運到工地,劉振華和指導員組織戰士們開展了拉石頭的競賽活動。許多戰士早上出發時來不及吃早飯,就帶上乾糧,一邊吃一邊拉。
許多維 吾 爾族老鄉每天自發的來到拉石頭的路線旁,提著茶壺,端著碗,給吃乾糧的戰士們送上一口熱茶喝。
這天,劉振華和一部分戰士為了搶時間,多拉些石頭,中午已經來不及回到營地吃午飯,想著用自己的津貼找老鄉們買幾個饢充飢。
“一個大的嘛!小的一起的!”
村落裡有一家打饢的維 吾 爾族大爺,他給戰士們賣一個大的,還給搭上一個小的,不要錢!
“大爺,咱們是一家人,不能讓你吃虧!”
劉振華說道。
老大爺卻堅持不多收錢,指著自己心窩子說道:
“一家人不是就得吃一家人的東西嘛!你們的嘛,不吃,老漢兒我,這裡不高興!”
劉振華沒辦法,只得趁著他不注意,匆匆留下錢就離開了。
上級原本計劃劉振華部一人一天頂多拉石頭2立方米,結果平均下來一天竟是有4立方米多。劉振華給戰士們定的目標是單次拉石頭不得少於90斤,但全連戰士們包括新來的在內,平均下來都在100斤之上。
進展極為神速,經過半個多月的突擊,片石已經堆積如山。
看著這些石頭,朱有福也很是動容!
私下裡找到劉振華說道:
“說實話,一開始你們提出要人力拉爬犁子,運石頭,我覺得就是個笑話!沒想到連團長都來一起勞動,我從沒見過這樣的!還有那次……”
“都是自己人,見外了不是?再說也沒啥可感慨的,我們一直這樣,都習慣了!”
劉振華打斷了朱有福的話說道。
他最怕聽到別人說謝。
這字兒在耳朵裡刺撓的緊,比捱罵還難受!
在全體戰士克服艱險、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下,比預計的工期提前了25天,完成了水渠的一期工程。
剪綵放水那天,附近的老鄉們和戰士們擠滿了儀式現場,有些人乾脆站在了高高的閘門上。
團長張雄偉還專門招來了一掛鞭炮,在噼裡啪啦的炮聲中,天山雪水咆哮著奔騰西來,流向戈壁瀚海。
挖渠的戰士們興高采烈的跳進渠水裡。
雪水雖然冰冷,但還是能洗去他們這段時間來的疲憊。
團長張雄偉帶著劉振華和指導員親自檢查渠道,談論著今年氣候該是一片大豐收的光景!這裡的荒地,從爺爺的爺爺那輩開始,第一次被孕育成良田。
“有水就能好好種地了,秋收麼嘛達(沒問題)!”
劉振華拍著胸脯說道。
“光是有水就行了嘛?”
團長張雄偉笑著反問道,賣起了關子。
“那還需要什麼?”
劉振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哈哈!一群大男人,待在戈壁灘上,心裡能安穩?軍區已經從內地招來了一大批女兵,估計再過十來天就能到新 疆!”
團長張雄偉說道。
“女兵?!”
這是劉振華根本沒有想過的事情!
“但……這樣的戈壁灘,沒有女兵願意來吧。估計都留在司令部或者後勤上了。”
“這些女兵都是聽從了主 席的號召才參軍入伍的!她們早就下定了建設祖國的西北邊疆的決心,就是要到最艱苦的地方來參加勞動生產!”
團長張雄偉說道。
一時間劉振華也不知該說什麼好,只是摸著腦袋,一個勁的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