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第二日晚上,李中易就光臨了內東門小殿,招來知制誥的翰林學士,命其擬詔。

消息傳出來之後,群臣們就知道了,皇帝這是要罷相了。

過了幾天,拜相的詔書正式頒布,李瓊和劉金山罷相,孔昆繼任首相之職。

李瓊雖然罷了相,卻被加封為楚王,授平章軍國重事之權,遙領盧龍節度使,加食邑一萬戶、加食實封兩千戶,賜推忠協謀同德守正佐理功臣。

當今之世,活着的親王,除了李瓊之外,也就是魏王符彥卿了。退下來的首相,依然十分的體面,由此可見,朝廷優遇老臣的開明態度,並未有變。

李瓊的沒有站隊,實際上,是在縱容逼宮的群臣。

但是,李中易沒有因而給予嚴懲,群臣們立時鬆了口氣。

只要皇帝不偏激,萬事皆可為也!

劉金山罷相之後,被貶為知幽州府事,原本的上柱國被拿掉了,遙領的使相頭銜也沒了,食實封也跟着少了三千戶。

不過,以劉金山的不作為,皇帝只是將他貶去了富庶的幽州,已是極為手下留情了。

經過三拜三辭的固定流程之後,孔昆被正式拜為首相,他抑制住激動情緒,第一時間就遞牌子進宮謝恩。

李中易在寢宮裡,召見了孔昆。

“臣孔昆,恭請皇上聖安。”孔昆雙膝跪地,畢恭畢敬的叩頭,行了肅拜大禮。

不僅如此,孔昆故意把皇上萬福改成了恭請皇上聖安,諂媚之意,不容狡辯。

李中易微微一笑,在他以往的印象中,孔昆乃是圓滑之輩。

此公遇事後,往往先想怎麼不擔責,而不是怎麼去擺平。

所以,李中易一直沒有讓其挑大樑,擔當重任。

誰曾想,真遇上大事的時候,連李瓊和劉金山都慫了。偏偏是八面油滑的孔昆敢於站出來,直斥逼宮的逆臣,幫着薛太后穩定住了崇政殿內的局勢。

不管孔昆是想投機也好,還是真正的忠君也罷,務實的李中易都只能看結果,而不能虛無縹緲的誅心。

要知道,誅心之下,人人皆是壞蛋,沒有一個好東西了!

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一向是李中易的原則。

“孔相公何故行此大禮?”李中易揣着明白裝糊塗,故意刁難孔昆。

孔昆再次重重的叩首,帶着哭腔說:“臣本愚鈍,遇事總喜歡先考慮自家的安危,而不思進取。蒙皇上不棄,委以首相之責,臣萬分惶恐,只能叩謝天恩,以表不二之忠心。”

李中易啞然一笑,敢情這傢伙啥都知道嘛,只是故意憋着不說出口罷了。

如今,孔昆雖然登上了首相之位,能否做得長久,這就需要君臣交心了。

歸根到底,一句話,只要李中易信得過孔昆,孔昆就可以長期待在首相之位上。

君臣交心,乃是題中應有義。孔昆自己抖落了短處,乃是極高明的手段,無形之中,令他說的話增加了不少的可信度。

李中易微微一笑,說:“坐吧,我這裡不興跪來跪去的,以後都別跪了。”

“臣謹遵聖命。”孔昆謝過恩後,側着身子坐到了錦凳之上,只坐了半邊屁股。

李中易端起茶盞,小飲了一口,推薦孔昆也喝幾口。

孔昆飲了茶後,誇了幾句,李中易放下手裡的茶盞,說:“我打算,裁撤一些無用的衙門。”

“臣恭聆聖訓。”孔昆一聽就明白了,皇帝這不是在徵詢他的意見,而是告訴決定。

“太常寺之類的無用衙門,皆合并入六部。”李中易早就想好了,減輕草民們的負擔,必須先減少衙門、冗官和冗員。

孔昆站起身,拱手道:“臣回去後,擬定個章程出來,請皇上過目之後,再頒行天下。”

李中易微微一笑,他就喜歡孔昆的這股子機靈勁兒,一點就透,壓根不需要多說廢話。

經歷過逼宮大戲的刺激後,李中易現在徹底想通了,與其選個有本事的首相,不如選孔昆這個跟屁蟲。

反正,李中易定下的大政方針,由孔昆領着群臣們執行下去,落實到位即可。

朱重八敢廢除宰相,分權六部,那是因為,他是精力極其充沛的工作狂。

李中易熟讀過明史,他自然知道,老朱的後代皇帝們,包括永樂帝在內,都沒有精力一天批閱幾百份奏摺。

殺雞取卵的事兒,李中易是不會去做的,那太累了。而且,皇權需要相權的協助,不管怎麼繞,遲早繞不過內閣這一關。

“有減有增,才是正道理。我琢磨着,是不是把三司衙門和戶部合并了?”李中易故意試探了一下孔昆的配合默契程度。

孔昆馬上哈着腰說:“臣也以為應當合并了,政出多門,是導致政務辦事效率低下的根本性弊端。”

這不就是個應聲蟲嘛?李中易啞然一笑,也好,也好,只需要配合著推行他的大政方針,獨相的格局,其實也完全可以延續下去的。

“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無工不強。朕打算,增添教部、商部、民部、稅部、技部和農部,不知孔卿,意下如何?”這又是李中易的試探性詢問。

孔昆毫不遲疑的起身,拱手說:“臣也以為,理當如此。商部者,保護商賈的生意,讓朝廷更順暢征上商稅,實乃曠古未來的創舉也。所謂民部者,護民之意也,可以抑制大鄉紳們,對草民的盤剝。農部者,若是在全國廣布勸農官,必能穩定糧食產量,促進農耕的科學性……”

科學性?李中易有些詫異的望着孔昆,心說,行啊,他只信口說過幾次科學性,竟然叫孔昆記住了。

不管李中易說啥,孔昆都能找到合適的解釋,把皇帝的決策變得更加的合情合理,這也是一種極大的本事。

孔昆拜為首相之後的第一獨對,竟然長達兩個半時辰。而且,李中易史無前例的在寢宮裡留了膳。

這就等於向群臣們發出了一個極其強烈的信號,皇帝打算大用孔昆了!

沒幾日,由孔昆獨任宰相,各部尚書們集體參與商議大政的格局,也就隨之定了下來。

如今的尚書省已經名存實亡,六部尚書也改為內閣集體領導下的十二部尚書,加上孔昆這個首相,也就組成了十二人的大內閣。

如今,新學尚未全面鋪開,苦讀聖賢書的讀書人,依舊佔據了知識分子里的絕大部分。

李中易也不可能完全堵死了舊學讀書人的晉身之路,那會出大問題的。

所以,新設立的教部,就和掌管科舉的禮部,形成了分庭抗禮的局面。

總而言之,新學新辦法,舊學舊辦法。但是,舊學的讀書人,只能進入翰林院啊,國史館啊,禮部啊,這些相對比較務虛的衙門任職。

而新學的讀書人,出路就廣泛得多了。諸如州縣官,技術性的衙門,都被留給了新學的門徒。

高考的指揮棒之下,李中易有理由相信,隨着新學門徒的逐漸被重用,舊學必定會持續性的萎縮下去。

所謂的皓首窮經,見鬼去吧。

老學究們,就算是學貫十八經,也完全解決不了,工業文明碾壓農業文明的降維打擊。

由於文臣集團的作死,李中易以絕大的氣魄,一次性貶官近千人,徹底的掃除朝堂上的守舊障礙。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糟糕局面,從此以後,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已經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

科技之光,再也不是從西邊傳來了,而是起自東方的大漢帝國!

說實話,要想扭轉千年以來獨尊儒術的格局,確實難於上青天,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李中易這種威權無限的開國太祖之外,後世的李家皇帝們,還真沒那個魄力和實力,完成這麼大的社會革新。

別人不清楚,李中易的心裡門兒清。如果不趁機發展出攀登科技樹的合理機制,打造出近代化的海陸軍事力量,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之中,漢人為主的中原王朝,將面臨數次滅國的慘痛教訓。

退無可退,無須再退,只能是迎難而上了!

解決了內閣集體商議制度之後,左子光和李延清聯袂來找李中易,稟報了抄家的詳細情況。

“回皇上,臣奉諭查抄逆臣們的家產,收穫異常之豐厚。共計抄得銅錢一億貫,良田五千萬畝,古玩字畫,更是不計其數……”李延清非常能幹,他手裡捧着厚厚的抄家文冊,念得異常起勁。

李中易含笑擺了擺手,說:“好,很好,幹得漂亮,朝廷五年內,不可能缺錢花了。”

抄家得來的銅錢,雖然很多,畢竟只是一錘子買賣,不可能再有了。

但是,抄得的五千萬畝良田,這就是源源不斷的大財源了!

這麼多的良田,掌握在大鄉紳和大官僚們的手裡,其收入和朝廷完全無關。

如今,這些私田變成了皇帝擁有的皇田。只要始終保持十五稅一的低田租不變,遇到災年的時候,大量的無地農民就有了托底的飯碗。

小農社會,只要農民們遭災的時候,有口飯吃,就不至於當流民。

流民,是歷代皇權社會談之色變的,最可怕的一股狂暴力量。

換句話說,朝廷在災年不託底,流民一旦演變成了揭竿而起,就很容易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將整個帝國拖入內亂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