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和荷華中斷了心靈的通訊之後,高原也覺得確實有些不好處理自己和荷華的關係,畢竟現在自己和秦國確實是敵對關係,而且韓騰也是代表秦國,就算是擊敗了韓騰,自己還是要和秦國對陣,而荷華偏偏又是秦國的公主,到時候怎樣處理與荷華的關係呢?

想到這裡,高原也不禁暗暗的嘆了一口氣,想不通的事情,暫時就不要去想吧,首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吧,畢竟現在秦國還是一個龐然大物,就算自己組織三國合縱,能不能擊敗秦國,也不好說,雖然漢楚代三國的國力相加,確實還要比秦國略強一點,但這種優勢並不大,並沒有壓倒性。

而更為重要的是,儘管現在三國確實都面臨著秦國的巨大壓力,因此都是真心要組成合縱,來對抗秦國,但這三個國家之間有相當大的差異,如果協條不好,就會給合縱造成重大的傷害,因此需要花廢大量的精力,來協調各方面的關係,這也是最讓高原頭疼的事情。

不過這段時間也不是沒有好消息,這時距離高原稱王己經過去了十多天的時間,在前三天大慶之後,漢國以張良為代表,和田克臧、項棟就立刻開始協商組成合縱的事情,而漢國方面提出的三個條件:一是由高原出任合縱長,統領合縱大軍;二是齊楚兩國要向漢國支助一定的物資;三是三國之間加強商業來往,減除關稅,田克臧、項棟基本上都沒有異議。

因為這數年以來,高原己經成為列國公認的名將,是唯一能夠擊敗秦國的人,而漢軍的戰鬥力也是有目同睹的,因此高原自然也是出任合縱長的最佳人選,在這一點上,田克臧和項棟都還有自知之明,如果不是由高原來出任合縱長,就算是組成了合縱,也根本就沒有機會擊敗秦國。

但在三國之中,新興的漢國國力最弱,因此想要漢國在這一次合縱中出大力,確實需要齊楚兩國給予必要的支助才行,當然對齊楚兩國的財政實力,這到並不是什麼難題。

而加強三國之間的商業來往,互相減免關稅,更不是什麼問題,雖然田克臧和項棟不明白,高原為什麼要把這一條加進來,但在他們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大事,田克臧和項家都和本國的商人關係十分密切,因此加上這一條,對支持自己的本國商人當然有利,其實對他們還有好處。

雖然對齊楚兩國來說,降低邊貿關稅,確實有一定的損失,但兩國的商稅主要是內部的市稅,而非邊境關稅,損失到並不大,另外降低邊貿關稅,還有利於擴大互相之間的貿易來往,也可以增加市稅的收入。因此在實際上並無多少損失。

另外對楚國來說,還有一個好處,因為楚國對代郡紙、書,皮毛等商品的需求量很大,但只能從齊國轉手獲得這些商品,如果互相降低邊貿關稅,楚國的商人就可以直接到漢國購買所需的商品,降低成本,而高原遷都之後,也將進一步擴大紙、書的產量,因此也可以保證對楚國的商品供應。

不過荷華所說,秦王政派遣扶蘇去大梁督軍,到是提醒了高原,看樣孑秦國己經在考慮應對合縱大軍的戰術,而且似乎是想以大梁為據點,抵抗合縱大軍。

高原當初也是以大梁為依託,抵擋秦軍,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當然知道大梁城高牆厚,易守難攻,當初如果不是秦國使用水攻之計,幾乎不可能攻克大梁,因此秦國也同樣以大梁為依託,抵抗合縱大軍,顯然是準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算自己能夠帶領合縱大軍攻下大梁,也必然會損失消耗慘重,無力再西進,而僅僅只是失守大梁,對秦國來說,並不算什麼巨大的損失,只要退守洛邑就足夠穩定局面了。漢楚齊三國並不能改變在戰略上的被動局面。

因此高原認這一次合縱,必須達到兩個目地,一是自己要收復趙國的全境,使自己的實力再提升一個層次,達到能夠獨立和秦國對抗的目地,二是要直接打通漢楚兩國的接壤,無需借道齊國,只有這樣,才算是改變對秦國在戰略上的被劫局面。

而要達到這兩個目地,高原就決不能帶領合縱大軍在大梁城前和秦軍硬拼,那麼怎樣應對秦國這樣的布局,也是一個令高原頭疼的事情。

就在這時,有內待通報,張良進宮,要求見高原,通報三國合縱的進展,高原聽了,趕忙下令,請張良進宮。

不一會兒,張良來到乾清宮,面見高原。見禮之後,高原笑道:“張先生,談得怎麼樣了?”

張良道:“回稟大王,己經談得差不多了,齊楚兩國己經準備在近日回國,不過齊楚兩國,均己答應,這一次合縱伐秦,出動的兵力將不少於三十萬,而且都保證給我們漢軍提供三十萬石糧食,但將求我們出動的軍隊不能少於二十萬。”

高原點了點頭,道:“出動二十萬軍隊,對我們到並不是難事,而齊楚兩國能夠給我們提供六十萬石糧食,至少可以讓我們節省三百萬石糧食,這個數量可不小,這幾天讓先生辛苦了。”

張良趕忙道:“那裡,大王待臣有知遇之恩,這些都是臣下應盡之責,不過齊楚兩國均表示,出兵的時間只能在明年四五月份之後才行。”

因此集結大軍出征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軍隊的數量越多,集結的時間就越長,像秦漢兩國都是施實的耕戰一體的制度,而且行政效率較高,軍隊和百姓的編製都有利集結,這樣一來,集結軍隊的速度要快一些,但齊楚兩國的軍政制度顯然是達不到這樣的效率,那麼集結軍隊的時間自然要更長一些,因此把正式出兵的時間定在明年四五月份之後,也十分合理。

高原道:“這也沒什麼,我們才剛剛建國遷都,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準備,明年四五月份之後再出兵,也正好給了我們充足的時間。”

張良又道:“還有一點,安平君建議,明年二三月期間,在齊國舉行三國國君會盟,正式訂立盟約,組成合縱,並且制訂詳細的軍事計劃。”

高原聽了之後,也微微點頭,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候之間舉行會盟,到是常有的事情。不過一般會盟有兩種形式,一是非正式會盟,只是為某一件事而舉行的臨時會盟,儀式較為簡單,也並不需要簽訂盟一類的文件,會盟結束之後,各自歸國,就再也沒有什麼關係,而且參與者即可以是國君,也可以由大臣代替國君出席;另一種就要正規得多,參加的國家將正式組成一個聯盟,有共同的權力和義務,因此一般是由國君親自參與,不僅要修建專用的祭台,並且還要舉行歃血之盟,簽定正式的盟約,同時在這種會盟中,往往還會選出一位盟主,付責主管整個聯盟的事務。

在春秋時期,春秋五霸都曾舉行過不止一次的國君會盟,當然都是第二種會盟形式,並在會盟中籤定盟約,以正式確定自己的霸主位置,雖然從理論上說,盟主也要受盟約的約束,但霸主們自有辦法,利用同盟來為自己服務;而到了戰國時期,諸候之間的會盟還是時有發生,只是這時己經不在有霸主這一稱號,因此會盟一般不會選出盟主,如公孫衍組織第一次合縱伐秦,蘇秦佩六國相印,也都進行了國君會盟。而最近的一次是發生在四十餘年以前,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進行的澠地之會,這是一次非正式的會盟。

這一次三國合縱而舉行的會盟,當然是屬於正式會盟,除了不選出盟主之外,其他的程序都要完成,因此自然需要三國國君親自出面參與,並進行歃血之盟。

而雖然田克臧是齊國的實際掌權者,項棟是楚國最大家族的重要成員,兩人都能夠代表齊楚兩國的資格,但畢竟還是臣下,別的事情還可以代表國君,但舉行正式會盟,還是需要國君親自出面,因此田克臧才提議,明年二三月間,三國國君將在齊國舉行正式的會盟,表示各國對這次合縱的重視程度,宣示共同對抗秦軍的決心。畢竟在這個時代,人們對正式會盟所達成的誓言,還是比較看重的。

高原對舉行會盟,並沒有異議,有時該走的形勢還是要走一下,不過高原馬上就想到,韓騰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會不會借這個機會來破壞合縱呢?這可是一個大好的機會,可以將三國國君一網打盡,如果換了是高原,恐怕也會在這個時候舉行行動。或許韓騰在前一階段沒有行動,就是在等待着這個機會。畢竟韓騰在秦國也沒有什麼舉動,也並不像是借這次合縱來加強自己在秦國的權力。

不過也不能因為存在着韓騰的威脅,就取消這一次會盟,否則這次合縱在氣勢就會從一開始就不足。而且韓騰到底是做何打算,還不知道,因此會盟還是應該照常舉行,只是要小心戒備一些。/dd

ddid=contfoot/ddddid=tipscent/ddddid=footlink/ddddid=tips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