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緩緩睜開雙目,我向面前六個露出凝重神色的六個老僧微笑頷首道:

“小子笑行天,見過六位老和尚!”

原來就在自己完全沉浸在精神外放的快感之中,漫天殺意逐漸凝結的時候,相繼被六道安寧,祥和的佛意所擾,經過一番無意識的爭鬥,立地頓悟,意識重新回歸本體。

就在那一剎那,種種印法猶如百川納海,殊途同歸,又宛若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緩緩流過腦際。一法通,萬法通,無人無我,梵我合一。

九字真言與各種印法於我再也不是什麼秘密,自己的佛門武學,終於也臻至大成境界!

“小子答我,何為禪心?”

說話的是最左邊一位年過百齡的老僧。他一對白眉長垂過耳,雪白的長須垂蓋隆起的肚腹。兩目固是神光電射,臉膚卻幼滑如嬰兒,且白裡透紅,青春煥發。雖肥胖卻不臃腫,一派悠然自得,樂天安命的樣子,予人和善可親的感覺。

我微微一笑道:

“‘月色松濤總是聞,禪心妄想聖凡分。消歸一念無生處,此意如何把似君?’佛語有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土難生,善友難遇。’佛性禪心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並非可向外界求得。道信可滿意否?”

那老僧單手問訊,一點也不因被直呼其名而動怒,呵呵笑道:

“小子果然身俱道眼佛心,一猜便准,一說便中,老衲禪宗道信有禮。”

這番話前兩句主要是指在皎潔的明月與稀疏的松柏聲交相輝映的奇異空間里,凡人看到的明月是明月,聽到的松聲是松聲,而禪者看到的和聽到的卻不僅僅只是這些,他們還看到和聽到了開天闢地以來的宇宙真理。所以才有禪心與妄想之分,聖人與凡夫之分。

後兩句則指出雖然身在凡塵俗世,但重要的是不迷戀其間。“此意如何把似君。”更是指出這種禪者自悟的心境與深意是不可能向他人展示或是訴說的。一切都要靠本心去體悟,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禪的境界就在與此。

與道信一問一答,極具禪理。尤其最後點出道信的身份和禪宗的中心理念,玄妙異常。

其實,我早就從魯妙子那裡對四大聖僧的面相,性情有了大概了解,再加上原書中的認知,猜破他們的身份又何足為奇?

道信右邊是一身穿灰色僧袍,外披深棕色的袈裟,額頭高廣平闊,鬚眉黑漆亮澤,臉形修長,雙目閃耀智慧的光芒的老僧,他臉顯悲天憫人之相道:

“笑施主深得我佛三昧,為何還留戀於紅塵之中,蹉跎於凡世之間?”

我含笑回禮道:

“‘杳杳智慧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淅淅風吹雪,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聽聞天台山風景秀麗,環境清幽,一花一葉皆菩提,和尚為何又捨本逐末,步入凡間,難道是為了度化小子?”

那老僧道:

“施主既已知之,為何仍戀戀紅塵,不隨老衲回歸深山,消遙自在?”

我肅然道:

“《圓覺經》有云:‘雖在塵勞中,塵勞不染;雖居凈妙處,凈妙收他不住。’所謂‘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座一場。不是一番寒徹骨,怎的梅花撲鼻香?’小子愚見,請智慧僧指教!”

智慧大師低喧佛號,眉日低垂,誦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亦誦道:

“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

智慧微笑道:

“圓融三諦,一念三千。施主此語深得我心。”

我和智慧的一問一答闡明一個要旨,即《金剛經》中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外部環境只是鏡花水月,於真正求佛的人無半點影響。想要徹底擺脫無始以來無明煩惱根性,就需要刻苦修行。一旦心牛落入見取之草,就要拽緊鼻頭,嚴格自礪。經過一番寒透骨髓的磨練,覺悟之花便會芳香四溢。

其中把智慧僧在天台山消遙自在,悠閑散步的小路稱作“智慧道”,更顯玄妙至理!

這時,中間一氣質雍容爾雅,身材魁梧威猛,鬚眉俱白,旁放一禪杖的老僧低喧佛號,緩緩道:

“老衲帝心有禮,施主既然精研佛法,通曉禪機,何不皈依我佛,共參至理!”

我無奈苦笑道:

“木末芙蓉華,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復無涯。時人若問居何處,青山綠水是我家。’”

帝心又緩緩道:

“笑施主既然如此超脫,為何卻又言行不一?須知入世即出世,執着則非執着,全在乎寸心之間。施主只要一念之變,將可化干戈為玉帛,天下幸甚,蒼生幸甚,施主意下如何?”

我再度苦笑道:

有與無,非在身外,而在本心,如心與宇宙萬物同體,那麼芸芸眾生,花開花落,即使閉目也如親見。此時,有人無人,有花無花,皈依與否,一切皆如是。

更何況‘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釅茶三兩碗,意在钁頭邊。’小子愚見,和尚以為然否?”

這番回答主要是說住在哪裡,皈依與否皆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有佛,即使身在紅塵,也可住在菩提里,住在清凈里,住在無我里,住在無為里。

最後四句中前二句更是嘲諷一些人雖持戒坐禪,但實際上不持戒不坐禪,因為不斷妄念,即使兀兀如枯木,也終不可能見性成佛;後二句則謂儘管每日以濃茶几碗過日常生活,雖未坐禪,但心中想到的還是要像鋤頭鋤草一樣去掉妄念。這樣,即使是平常生活也一樣可以見性,可以成佛。喻指自己現在也沒有什麼不好,一樣可以找到真如,立地成佛!

“篤!”

隨着突如其來的木魚聲,我凈如止水的心境忽然一陣悸動。

只見一瘦似枯竹,臉孔狹長,雙目似開似閉,左手木魚、右手木槌,有一種難以言諭的得道高僧風範的老僧開口道:

“笑施主詞鋒犀利,語含禪理,老衲佩服;觀汝行,聞汝言,笑施主禪心未失,佛心尚在,何不遠離魔道,潔身凈心,則天高雲淡,四海消遙,那是何等的愜意,何等的自在!施主又何必執迷不悟,戀戀不去?”

我哈哈一笑道:

“佛門裡曾有段公案,一個信徒問一有道高僧道:

‘您是有道高僧,百年之後,您會到哪裡去呢?

有道高僧回答道:‘我到地獄去!’

信徒大為驚訝:‘您這樣有修為的高僧,怎麼會墜入地獄呢?’

有道高僧含笑道:‘我不入地獄,將來誰來度化你呢?’

今日小子亦是如此,試問若不親近魔道,將來又有誰來度化他們改惡從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