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在做了一番思想準備之後,李鴻運最終還是冷靜了下來,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往好處想,這就跟搭積木沒什麼區別,只不過是積木的數量多了一點,需要的耐心也多了一點……”

李鴻運並沒有第一時間就投入到緊張刺激的工作中,而是決定先觀察一番。

畢竟這麼大的工作量,絕非兩三天晚上就能完成的。

即便《暗沙》這款遊戲已經在想方設法地為玩家們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量,跳過那些枯燥、乏味、重複的情節,但這畢竟是一項動員了幾十萬民夫和軍隊、從準備到正式建造的時間跨度達到十幾年的龐大工程,所以再怎麼簡化,對玩家們來說也仍舊是一次難以想象的艱巨挑戰。

既然這麼艱巨,那也就無所謂爭分奪秒了。

就跟長跑差不多,重要的不是一開始跑得有多快,而在於如何才能更好地堅持下去。

李鴻運沒有立刻將目光投向皇城,而是先將視野移動到各種材料的原產地,饒有興緻地看了起來。

對他來說,以這種俯瞰的上帝視角觀察這些古代工匠們砍伐樹木、燒紙金磚,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之前他已經在空中驚鴻一瞥,看到了幾種主要材料的產地。

比如在大西南的深山密林中,大量的民夫正在砍伐粗壯的金絲楠木,並將這些珍貴的木材想方設法通過水運、送往京城;

而在東南方,工匠們則是以極其複雜程序燒制金磚;

在京城附近的山中,工匠們正在開採巨石,並通過寒冬臘月的冰道,將這些巨石運入京城;

還有很多工匠在皇城周圍不斷地開挖土方,將各種廢料和開挖護城河時的多餘土方全都堆積在一旁,最終堆成了一座小山。

這座山就是萬歲山,後來也被叫做景山。它的下方就是前朝皇帝的寢宮延春閣,據傳,這是為了鎮壓前朝氣運。

李鴻運首先將目光投向東南方,燒制金磚的磚窯。

所謂的金磚,其實原本應該叫做京磚,意思是給皇宮燒制的細料方磚。只不過京與金髮音相近,而且這種磚的價值極高,甚至有“一兩黃金一塊磚”的說法,所以後來也被稱為金磚。

金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擊的時候有金石之聲,截斷時斷面沒有任何孔隙,所以本身是一種極佳的建材。

李鴻運饒有興緻地看完了工匠們製作金磚的全過程。

這些工匠首先要選土,土質必須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選好之後,這些泥土要在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後再浸水將黏土泡開,讓許多隻牛反覆踐踏,去除泥團中的氣泡。

最後再經過反覆摔打、裝入模具,用平板蓋住、兩人在上面踩實,最終陰乾七個月以上,才能入窯燒制。

而在入窯燒制的時候,先要用糠草熏一個月,去掉潮氣,再用劈柴、整柴和松枝分別燒一個月,才能出窯。

出窯的這批金磚如果有六塊達不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那麼這一批金磚都算廢品,要重新燒制。

就這樣,從泥土到金磚,要長達兩年的時間。

李鴻運看着這些工匠從選土開始忙碌,然後將一批又一批的金磚入窯燒制,將那些合格的產品裝船,通過大運河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京城。

而在大西南,也有無數的工匠正在崇山峻岭中砍伐合適的金絲楠木。

金絲楠木在古代是皇家專用的木材,性能穩定、經久耐用,而且木性溫和、香氣宜人,所以自古以來都是皇室建築最鍾愛的木材。

如果是一般的大臣,哪怕是權傾朝野,用金絲楠木作為建築,也有逾矩的危險。

金絲楠木生長周期很長,五十年才進入生長旺盛期,而且還有可能因為各種意外情況而突然停止生長。如果自己種植的話,種了五十年突然發現不長了,想想都崩潰。

而金絲楠木的生長氣候也非常嚴苛,一定要在海拔一千五百米到兩千米左右的位置才能茁壯生長。一旦氣候和海拔不對,即便長出來了也只多半會是發育不良的劣等木材。

這些工匠和民夫深入崇山峻岭砍伐金絲楠木,危險重重。

在密林中,可能會失足摔落,可能會遇上猛獸,可能會迷路,也可能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山洪、泥石流等遭到滅頂之災……

所以古來就有“進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說法。

這些人在砍伐了合適的金絲楠木之後,由於太過巨大,所以也幾乎不可能以人力運出崇山峻岭。

工匠們先在大樹上用木板搭成平台,讓斧手砍去大樹的枝葉,然後再用繩子拉着,防止大樹倒下的時候砸到人。

砍倒大樹之後,斧手在大樹上鑿孔,大量民夫在地上鋪設橫木,將大樹拖拽一段距離之後滾下山溝,編成木筏。

等山洪暴發時,這些木筏被衝下山,沖入江河,然後再通過長江運到大運河,再由大運河繼續順流滑行,北上京城。

整個路程,達到1800多公里,沿途還有官員值守,防止這些珍貴的木材丟失。

這些巨大的木材,和運送金磚、糧食以及其他各種建築材料的船隻,一起經過大運河,源源不斷地北上。

這些船隻達到兩萬多艘,而數十萬民夫和軍隊所需要運輸的糧食,則是達到四億升。

從高處向下俯瞰,可以看到寬闊的大運河上,無數船隻沿河北上;而在這些船隻後面,還有大量的各種木頭,或者捆紮成筏,或者巨大的單根木頭用繩索相連,緩緩地飄向北方。

也就是古人說的:“漂大木,蔽塞水面”。

而在開採漢白玉石料的山中,同樣也有大量的工匠在忙碌着。

這裡有一萬多名民夫和六千多名士兵,而在運往京城的道路上,還有數萬名民工和上千頭騾子等畜力。

開採石塊的方式也十分原始,在沒有重型機械的情況下,只能先打孔、用木楔敲進石頭裡面,再通過火燒、灌水的方式,引發石塊的熱脹冷縮,並讓木楔吸水膨脹,將石塊的裂縫變大。

如果以巨石為第一視角,那麼整個過程,就顯得更加有趣了。

其中的一塊巨石,原本是山體的一部分。它在這裡度過了極度漫長的歲月,甚至在人類還未建立起文明的時候,它就已經被靜靜地掩埋着在泥土中,無悲無喜地看着這個世界。

但現在,無數民夫爬上它的身體,開始用微不足道的錘頭、鑿子,在它身上鑿出一個個小孔。

這對它來說或許只是撓痒痒,畢竟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它已經見識過無數次山崩地裂。但很快,木楔順着孔洞伸了進去,而巨石也在火燒和水潑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自己體內的某種變化。

巨大的裂縫出現了,並且很快變得無法收拾。

民夫繼續用更大的木塊將裂縫撐開,直到隨着上萬人的驚呼,這塊巨石從山坡上轟然滑落。

而後,這塊數千年都未曾移動的巨石,開始了它的旅程。

兩百多噸的巨石就像是一座小山一樣,在那個年代哪怕是再多的民夫也休想將它移動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