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那年,209年,鎏愔在重點高中二中上學,二中是很多人理想的高中,鎏愔上了這個高中也很高興,以為自己以後的人生也會一片光明,可現實並非如此。
鎏愔的成績一直很不理想,因為沒有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因為進度太快。
同班裡,鎏愔並沒有很多朋友,要好的也就那麼一兩個,大家每天都很忙,沒有誰會太在意誰的情緒。在意了也沒有辦法去排解,大家都是一樣的年紀,誰又幫得了誰。
鎏愔情緒低落,臉上不再有笑容,對任何事都是鬱鬱寡歡,抑鬱愈發嚴重,脾氣愈發暴躁,愈發不耐煩。
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鎏愔一直照著這句作為她自己的信條,活成了蓮花。
鎏愔不圓滑,說話直接,一根筋,不會轉彎。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汙辱垢穢,要茹納些;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若是那時的鎏愔可以懂得這些,她便不會活的那麼累,或許會和每個人的關係好些。更是因為性格原因,和朋友和家人相處的並不好。
那時的鎏愔,獨來獨往,走哪都帶著mp3,拿著英語單詞。有些奇怪,有些高冷,其實她只是在麻痺自己,讓自己好過點。有音樂的陪伴,鎏愔好多了,鎏愔那時愛聽薛之謙的歌,只是覺得好聽,不知曲中意。後來懂了,痛不欲生。
那時的鎏愔,常常一個人坐著發呆,她討厭和別人交流,可又無比希望會有一個人懂自己,懂自己的壓力和慌張。於是,阿憶的出現,對她來說,是沙漠之中的綠洲,是救命稻草。
鎏愔的認知功能損害,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應緩慢,抽象思維能力非常差等等能力減退。那時的她,慌張,焦慮,著急,無奈,讓自己不斷地陷入黑暗。
她只能加倍努力,填補自己的空虛與害怕。她發覺自己注意力無法集中,於是她將睡覺的時間,移給了學習。她晚上的時間一直到一兩點都在看習題。不是因為太努力,是無可奈何。鎏愔經常失眠,睡不著。她想,睡不著學習也不虧。不需要鬧鐘,四點半,她每天都會準時醒,這是生物鐘。
為什麼是四點半呢,這就要從很早的時候說起了,這是初中的事了,這是初中養成的習慣。鎏愔初中時看了一本書:《哈佛凌晨四點半》。她被書裡別人那不一樣的人生震撼,天才都那麼努力,她有什麼資格在床上睡覺,而後,就一直堅持著四點半起床,就養成了這個習慣。
鎏愔每天把自己的時間規劃的很滿,像個陀螺一樣,不停的轉。晚上只睡兩三小時,睡眠時間的不足,白天會犯困。特別是物理化學這樣的科目,更像是催眠曲,鎏愔白天一般站著聽課,幾乎每一節課站到了後面去,可站著都會睡著。這樣的日子,從高一一直到了高二下學期,她好累,她好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