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 自從那場奇怪的七月飛雪之後,整個遼東的天氣都不熱,即使是七八月份最炎熱的時候,仍然在早間和夜間需要換上厚實的衣服,免得感染上風寒,這一路來有不少士兵自持體質強健,不換棉衣導致感染風寒,病倒一片,蘇寧下令將這些士兵集中起來放置在馬車上治療,然後派人在全軍範圍內宣布一些預防疾病的要求。

不過蘇寧心裡頭並不反感這遼東的氣候,對於蘇寧而言,這種比較涼爽的氣候更有利於保存秦瓊的屍身,那天的七月飛雪被蘇寧要求保存起來了很大一部分,用來冰存秦瓊的屍身,寒冷的溫度可以減緩腐爛的速度,秦瓊一定是希望落葉歸根,將自己葬在老家,回到自己最開始的地方,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的家鄉情結。

回程的路上,氣氛非常的壓抑,蘇寧知道,就軍法而言,保護主帥安全是軍隊的一大任務,如果主帥遇害,那麼整個軍隊都要受到牽連,將士們非常尊敬這位年邁卻豪情萬丈的老將軍,對於他的戰隕痛心不已,更兼回去要受到處罰,心情如何能好?原本遼東軍立下的功勞是最大的,拓土千里。滅四國二部,獲取大量的努力和人口資源。

可是隨着秦瓊的戰死,為這份功績帶來了非常巨大的影響,是一個不可磨滅的污點,得知了此時的張士貴和張亮更是驚訝不已,張士貴連忙從幽州港口北上追趕蘇寧的大部隊,張亮也直接從揚州港口北上出發,算準了日期,要和蘇寧在前往長安之前會面。

僅僅幾天,這份巨大的榮耀就被沾染上了那麼大的污點……

這叫人如何可以接受?明明只要回去就可以享受到無上榮耀。秦瓊卻在已經取得大勝利之後遇到了這種事情。

這次的戰役。東海海軍和北海海軍也在遼東軍的範圍內,要和遼東軍陸軍一起接受賞賜和晉陞,可是現在,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短短几天內滄海桑田。叫大家如何接受?奮戰了那麼久,在大家即將享受到勝利果實的時候,卻讓軍中主帥戰死。軍中副帥受重傷昏迷,所有士兵都難以接受。

秦瓊的親衛隊和蘇寧的親衛隊包括整個中軍護衛軍都遭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四大護衛更是一度要自刎以謝軍中同僚和蘇侯爺,秦瓊的親衛隊長內疚的在營帳里上吊自盡,震驚全軍,蘇寧為此痛斥了全軍那些議論紛紛的人,親自為那位親衛隊長準備了棺木,準備將他葬在秦瓊的身邊,全了他的忠義。

蘇寧也安撫了那些將軍,安撫了自己的護衛隊,因為那是自己的錯誤,究其原因,如果不是自己一時想不開,導致精神恍惚,使得秦瓊想要帶自己出去散散心,所以沒有帶太多的護衛,以至於被淵蓋蘇文和李承隱鑽了空子,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一時糊塗,又如何會發生這種事情,蘇寧直接就在全軍面前這樣說,告訴那些對親衛陣營施加壓力的軍隊,所有責任,蘇寧一力承擔,若是你們因此受到了損失,蘇家散盡家財也要一力償還!

全軍為之羞愧,親衛陣營為之羞憤欲死,嚴格來說,也不能算作是蘇寧和秦瓊的錯誤,因為保護主帥本來就是親衛隊的任務,無論主帥個人的意願是怎樣的,軍中親衛隊是有責任和義務以及權利不離開主帥和將軍們半步的,尤其是遠離軍營去打獵,更該如此,對於他們而言,這本來就是失職,判死刑也是無法辯駁的。

整個遼東軍從大唐最榮耀的軍隊變為了大唐最悲哀的軍隊,原本的大功勛軍隊,因為這種事情,導致處境和地位極其尷尬。

而李承乾也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棘手,往小了說,這件事情是一次意外,是一次大唐軍規軍法不完善所暴露出來的嚴重隱患所引發的悲劇,珍貴的處理手段是直接問責相關人手,或者是處死幾個玩忽職守之人,然後修改軍法軍規,制定更加嚴苛細膩的軍法軍規,繼而安撫遇害者家人,追封一個榮譽,同時也要對他本人的錯誤進行追究。

可是秦瓊的身份和蘇寧的身份註定了這件事情會引起整個大唐範圍內的震動,軍隊打了大勝仗,拓土千里,獲得人口上百萬,物資不計,還是處於劣勢之下的成功,這種功績原本就是極為難得的,遼東軍可以獲得巨大的賞賜,但是卻在即將回到長安的檔口出現了主帥副帥一死一傷的震驚天下的事件。

李二陛下因為老臣秦瓊的戰隕而傷心過度,連着數日不能處理國務,連寢宮之門都不出,太子李承乾緊急監國,並且被授權全權處理大慶典和秦瓊的喪禮事宜,李承乾被弄得焦頭爛額,整個太子東宮晝夜不停息的辦公,李承乾連着三天三夜沒睡一個囫圇覺,極度疲勞,卻根本無法安心入睡。

這種事情,被誰碰上了都是極為棘手的,這幾日李承乾以監國太子的身份在李二陛下的議事殿召集群臣商量這件事情究竟該怎麼辦,所有人的意見都不統一,軍方有軍方的看法,文官有文官的看法,文官裡面縱橫家有縱橫家的看法,儒家有儒家的看法,法家也有法家的看法,只有墨家保持了沉默。

李承乾愁眉不展,一直到蘇寧的軍報送來,他才看到了一點點轉機的曙光,這個事情,居然是這樣的,這實在可以看作是命中劫數了,屬於蘇寧和秦瓊的命中劫數。怪誰呢?

李承乾把這個事情告訴了群臣,徵求群臣的意見,尤其是主管禮部的儒家和主管刑部的法家官員的意見,這個事情是無法脫離禮制以及刑法的範疇的,儒家和法家對此進行了激烈辯論,儒家認為這件事情應該遵循古制,在大慶典辦理的同時,也要注重翼國公秦瓊的喪禮,畢竟是戰死,而不是病死。雖然由他自己的問題在裡面。但是他的功勞是不可以忽視的。

法家官員則認為這件事情牽扯到了軍隊的立法問題和國家的立法問題,禮制不能決定一切,更不能脫離《貞觀律》的範疇,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翼國公秦瓊和遼東道行軍副總管三原侯蘇寧明顯違反了軍規軍法。必須要處罰。因為他們自己的疏忽所導致的處罰軍規軍法的問題。不僅僅暴露了軍規軍法的缺失,也要秦瓊和蘇寧負起責任。

要罰,一定要罰。不能不罰,功勞是功勞,懲罰是懲罰,二者不能混為一談,更不能因為秦瓊和蘇寧的個人行為而導致整個立下大功的軍隊團體受到牽連,這是不公平的,不公正的,軍隊沒有什麼錯誤,錯的是蘇寧和秦瓊,大慶典並不能因為個人的錯誤而更改。

禮部和刑部對此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漸漸演變成為國家以法為尊還是以禮為尊的重要核心問題上的辯論,縱橫部和工部民部軍部吏部倒是作壁上觀了,李承乾頭疼不已,難以做出抉擇,而眼看着遼東軍的歸期越來越近,李承乾是着急的團團轉,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東宮群僚屬也為之擔憂不已,李二陛下這一次放權放得徹底,但是對於東宮而言卻是巨大的挑戰。

杜如晦和房玄齡等重要臣子眼見太子為難不已,朝廷為此事爭吵的不可開交,眉頭緊鎖,屢次請求面見李二陛下,就重要問題向李二陛下請示,包括是否出城迎接秦瓊遺體的事情和儒法之爭的事情,可是出來面見群臣的長孫皇后永遠只有一句話——陛下有令,群臣有任何事情都去找太子商議,然後一起簽署政令,可以決斷,只要把結果告訴朕就可以了,不需要來請示朕。

群臣為之無奈且着急,李承乾更無奈更着急,處理日常政務就讓他心力交瘁,更別說處理這件棘手的事情,愁的他吃不進飯喝不進水,脾氣也暴躁了許多,李泰聞言過來看望兄長,希望勸慰一下兄長,結果被整個東宮的瘋狂所震懾,眼看李承乾紅着眼睛就要把自己留下來幫他分擔政務,他大驚失色,匆匆拜見之後就急忙離開,連連表示打死都不要做這種事情,如果做皇帝就要這樣,那他打死也不要做皇帝。

李承乾現在是極度的希望有人可以幫助他,尤其渴望蘇寧在他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可是蘇寧現在牽扯入了這件事情,本身還在軍隊裡面,根本不能給他提供什麼有效的建議,而且這件事情已經漸漸的不是他可以決定的了,不僅僅是朝中,民間對此也有很多的爭議和看法,政法大學和軍事大學的學子們也屢屢請求教員們和前來教授科目的大臣大將們代為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意見,整個長安城都在爭論這件事情,鬧的是沸沸揚揚。

可以說,這原本會成為載入史冊的歡樂大慶典已經漸漸地變了味道,如何平衡秦瓊之死和軍隊的受賞才是關鍵點,除了安西軍還在波斯征戰以外,幾乎所有參與到這場大戰役的將軍和士兵代表都來到了長安城等待受賞,這要是處理不好的話,牽一髮而動全身,會影響大唐的根本。

李承乾終於感受到了壓在自己父親身上的擔子是多麼的沉重,他突然發現自己還沒有做好承受這副擔子的準備,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沒有準備好,這是很嚴重的問題,作為監國太子,他不能迷茫,不能猶豫。

在快馬來報遼東軍大軍距離長安城還有三天行程的時候,李承乾終於意識到他要做出決定了,群臣的壓力,民間的壓力,政法大學和軍事大學裡面未來的將相們的壓力,讓他不得不做出最終的決定,因為這也關係到“皇家是否出城迎接秦瓊屍身”這樣一個重要決策的答案。

議事殿上,面對着一雙雙帶有壓迫性的眼睛,李承乾做出了最終的決定——三日後,滿長安着素縞,為大唐英雄秦老將軍進行國喪之禮,李承乾作為監國太子親自披麻,出城迎接秦瓊屍身,然後全長安為秦瓊哀悼七日,七日不生火做飯,只吃寒食,七日之後,在將秦瓊入土為安之後,在秦瓊的墓前,舉行盛大的慶功大典。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