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得復,季漢全國沸騰、人皆歡喜,而曹魏那邊則是滿朝譁然、愁雲慘淡,上到三公九卿,下到微末小吏,無不驚慌失措、捶胸頓足,魏帝曹睿得知十餘萬徵蜀大軍折損過半後更是氣得嚎啕大哭、悲痛欲絕。
經過數日的緩衝,曹睿漸漸接受了關中大敗的事實,這日下午把華歆陳群等一干重臣喚進宮中商議善後之事,畢竟這么多將士沒於王事,怎么著也要做好撫卹,否則軍心民心會更加渙散。
“大司馬還有幾日才能回朝?”
華歆道:“稟陛下,算算路程,後日大司馬就能抵達洛陽。”
“唉,關中淪陷,潼關以西不復國家所有,蜀賊兵鋒直抵河東、弘農一線,之後如何佈置防務還得詢問大司馬他們的意見,畢竟他們對蜀賊的兵力最為清楚。”曹睿道。
此番徵蜀魏軍不僅沒能佔據城池有所斬獲,反而損兵折將丟掉了關中,論及這場敗仗該由何人承擔責任,自是首推徵蜀大軍的主帥曹真。
曹真以優勢兵力反被漢軍打得大敗而逃,指揮不當的罪責無論如何是逃不脫的,且他還是伐蜀戰役的首倡之人,更是難辭其咎。
然而曹睿儘管對曹真此番大敗十分不滿,但曹真作為宗親頭號大將,是他賴以維護曹魏江山的股肱柱石,就算要降罪懲罰,也不會太過嚴重,否則就會傷及到宗室根本。
再則在軍事上,曹睿還得倚重於曹真,故而迫切希望他能返回洛陽,將關中失利的原委始末說個清清楚楚,以便汲取教訓,防止日後再有如此慘敗。
數日前,關中魏軍在司馬懿率領的荊州軍接應下走武關道逃出生天。大軍剛一撤回宛城,曹真第一時間向魏廷上表請罪。
曹睿收到奏表後倒是沒有立即做出表態,只讓曹真、司馬懿、張合、劉曄三人迅速趕回洛陽。於是曹真留夏侯霸、張虎、樂綝三將統御關中兵馬留在宛城休整,他自與司馬懿、張合、劉曄倍道兼程地朝洛陽趕去。
這樂綝原本奉曹真之命引數千兵馬留在子午谷南段阻擋高翔、陳式率領的追兵,憑藉險要地形竭力堅持,倒也打退了漢軍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勉強守住了北上通道。
哪知本部人馬斷後順利,前頭的主力大軍卻中了火攻之計,傷亡慘重。
樂綝從敗兵口中得知此事後旋即明白繼續困守在子午谷內必成甕中之鱉,早晚為漢軍夾擊殲滅,於是當機立斷領著兵馬撤離子午谷。
樂綝知道主力大軍這一敗,關中就很難守住了,就算能守,他引軍北上去與曹真會合已是不可能之事,畢竟沿途皆為漢軍佔領,他麾下這點人馬如何能突破重圍返回長安?
於是樂綝引軍走峪穀道往東面撤離,儘管一路翻山越嶺、歷經艱險,終究還是擺脫了高翔陳式的追擊,然後轉去武關道南下,竟先曹真一步撤回荊州。
而高翔陳式二人之所以沒有深追,主要是擔心關中那邊兵力不足影響戰局,等他倆領著左軍趕到關中,諸葛亮楊清他們已將曹真大軍趕入武關道,是以二人只來得及參與最後的收復關中全境掃蕩戰,勉強蹭到了第三次北伐的尾巴。
說回魏國朝堂那邊,華歆見曹睿神色間仍對關中陷落耿耿於懷,急忙寬慰道:“陛下,關中落於蜀賊之手只是暫時的,我大魏目前仍有司、兗、豫、徐、青、冀、並、荊八州之地,戶口繁盛,國力雄厚,只要眾志成城、整軍備武,假以時日定能收復關中乃至整個雍涼二州。”
“太尉所言甚是。”孫資接口說道:“陛下,一時的成敗不能說明我大魏的實力已比不上蜀賊,當年劉備在時亦於漢中、襄樊兩地僥倖贏得一兩仗,可太祖武皇帝以神武之姿,運籌策,出奇招,終將蜀賊上升的勢頭打壓下去。
如今諸葛亮同樣僥倖得志,臣相信以陛下天縱睿智,定能效仿武皇帝扭轉不利局面,再將蜀賊的上升勢頭打壓到谷底,甚至徹底剿滅之。”
曹睿聽了這番話也覺頗有道理,他生平最崇拜的人就是祖父曹操,即位之後也立志仿效祖父做下威震宇內的大功業,昔日曹操征討四方有勝有敗,但終是勝多敗少,佔據天下大半州郡。
如今不過是一時之敗,又豈能因此而灰心喪氣、萎靡不振?想到這裡,曹睿打起精神,朗聲說道:“不錯,有太祖武皇帝的英雄事蹟在前,朕又豈能不思振作?”
“陛下聖明。”群臣見皇帝重拾信心,皆歡欣鼓舞,齊聲稱頌。
曹睿滿意地點了點頭,接著道:“此番伐蜀王師損兵折將只怕幾近十萬之眾,撫卹烈屬茲事體大,關乎朝廷威望,不可不慎重。
此事就交由太尉、司空和董卿家會同辦理,務必要把陣亡將士的親屬安撫到位,撫卹金也要足額髮放到親屬手中,絕不能有貪墨行為發生。”
“陛下放心,臣等必當親力親為,辦好撫卹一事。”華歆、陳群、董昭三人表態道。
曹睿頷首道:“卿等辦事,朕自是放心的。”頓了一頓,又道:“眼下關中已全部落入蜀賊之手,潼關以西不下十萬賊寇,這些逆賊士氣正旺,對我弘農、河東兩地虎視眈眈,若彼輩大舉東犯,洛陽腹心之地必受威脅。
儘管大司馬、大將軍他們還未回朝,但朕一想到十萬蜀賊就在數百里之外,實在是寢食難安,西線防務必須早做佈置,卿等以為該是個什么方略?”
“陛下,蜀賊雖然大獲全勝,但他們幾場大戰下來也已疲憊不堪,目前又是深冬時節,蜀賊糧草也定是不足,故臣料諸葛亮短時間內不會興兵東犯。
當然為以防萬一,陛下可讓驃騎將軍所部不返回洛陽,反而就地屯守在弘農境內擋住潼關西面的蜀軍。
至於河東方面則讓幷州刺史梁習分兵扼守住大河東岸諸險要渡口作為第一道防線,而梁習本人應自引精兵坐鎮安邑作為第二道防線,如此一來當可杜絕魏延突入河東這等猝不及防之事再次發生。”蔣濟對此早有對策,當即出班奏道。
曹睿道:“嗯,卿家所言方略甚是妥當,不愧是知兵之人,果有良策啊。”
“陛下謬讚。”蔣濟趕緊謙道。
曹睿又看向其他人問道:“眾卿以為如何?”華歆、陳群等人也覺蔣濟的方略非常完善,他們亦無更好的法子,遂齊聲表示贊同。
於是曹睿當即讓人給曹洪、梁習送去詔旨,命他二人把守弘農河東兩地險要,嚴陣以待,防止漢軍突然東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