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当兴》 军师中郎将

諸葛亮率大軍離開後,楊清隨即召開軍議部署關中防務。眼下關中的漢軍主要有雍州的州郡兵、無當飛軍、趙雲麾下的右軍組成,約有步騎四萬人。

而目前駐紮於河東、弘農一線的魏軍兵力差不多也是四五萬人,雙方兵力相若,漢軍防守起來不算吃力。

“趙老將軍,伯苗將軍現率五千右軍駐守潼關,處於對敵一線,就請你率領剩下的右軍駐守藍田,潼關若有危險,可以隨時支援。”

趙雲道:“明之放心,有我右軍在,魏軍就休想攻破潼關。”

楊清笑著點了點頭,看向王平說道:“子均將軍,魏使君已引兵返回涼州,馮翊空虛,我已上奏朝廷表你為馮翊太守,就請你率領無當飛軍駐守馮翊,抵擋河東一線的賊軍。”

“謝使君栽培,末將定不辱命。”王平聞言十分激動地站了起來,鏗鏘有力地道。

“安國、伯岐、元儉、子遠四位將軍,各引兵馬返回本郡休整。”

關興、張嶷、廖化、吳懿四人齊聲應是。楊清接著道:“休然,汝引本部州兵駐守長安,過幾日我將與汝珪他們領騎兵返回上邽確定遷移刺史府之事,長安一切事務暫由你處置,若遇棘手之事可與趙老將軍、關將軍商議。”

眼下關中既已被漢軍收復,再將雍州刺史府設在隴山以西的上邽就有些不合適了,日後雍州諸軍的主要攻防方向都會集中在潼關以東,所以把刺史府遷到距離前線較近的長安是理所應當的。

“使君放心,卑職明白。”柳隱拱手應道。

楊清道:“既如此,關中防務就這么定了,今天的軍議就到這裡,大家早些回去歇息。”

“是。”眾人整齊劃一地答應。

卻說諸葛亮返回漢中不久又輕車簡從趕回成都,天子劉禪親自出城相迎,大軍奏凱,士民無不歡欣鼓舞。

翌日大朝,諸葛亮奏請天子封賞北伐有功將士,天子先命公卿百官依據功勞大小商議出一個初步的封賞方略,然後再由自己和諸葛丞相定奪。

等到朝廷議出封賞結果,已是建興九年的春天了,這時楊清已將雍州刺史府遷至長安。而夏侯月帶著已滿八個月的兒子楊靖也趕到長安與他團聚。

這一日,楊清正在刺史府後院陪著兒子玩耍,忽見秦匡快步走進大堂說道:“使君,有天使到。”

“哦,是何人啊?”

秦匡道:“來人是侍中董允。”

“原來是他,想來是來宣佈封賞結果的。”楊清道:“伯正,傳令閤府掾屬到正堂迎接天使。”

“諾。”

一旁的夏侯月走過來從楊清懷中抱過孩子:“靖兒,到阿母這裡來,你阿翁要去忙公事咯。”

楊靖似乎有些不願從父親懷中離開,張開著胖乎乎的小手,阿阿呀呀地叫著。楊清愛憐地摸了摸他的頭:“靖兒乖,阿翁晚上再回來陪你玩。”又對夏侯月道:“月兒,為夫晚上就不能陪你吃飯了。”

“我知道,夫君自去忙公事。”夏侯月笑著答應一聲。

楊清來到前衙正堂,楊戲、姜隱、秦匡三位府中大吏陪著董允說話,李業等二十餘位從事掾屬列於兩旁。

“參見使君。”

“楊使君,允有禮了。”

楊清笑道:“哈哈,都是自己人,董侍中就不必多禮了。不知天子有何旨意,竟教董侍中親來關中宣詔?”

“允此行一是為了向楊使君、趙老將軍等一干北伐有功將士宣佈天子的封賞結果,二來是奉天子之命前來看看長安皇宮的營繕進度,朝廷大抵已經定下在七八月份遷都長安,不知到時候皇宮能否住人?”

楊清道:“侍中放心,七月之前皇宮定能修繕完畢,這幾日我陪著你去工地轉轉,也順便等子龍老將軍他們從藍田等地過來。”

“如此甚好,那就有勞楊使君了。”

楊清笑著道:“都是為天子分憂,沒有什么辛勞不辛勞的。”頓了一頓,側頭對秦匡問道:“伯正,宴席準備得如何,董侍中千里迢迢趕來關中,一路舟車勞頓,今晚務必要令他吃好喝好。”

“使君放心,晚宴都已準備妥當,就等著使君和侍中入席呢。”

楊清對董允道:“董侍中,我們就移步偏廳入席吧。”

“那下官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是夜,楊清大排筵席為董允接風洗塵,後面幾天又陪著他到皇宮轉了轉。

當年董卓脅迫皇帝劉協遷都長安,在西漢皇宮舊址上重建了一批宮殿,後來長安遭遇多起戰火,這批宮殿毀壞不少,但主體仍在,楊清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召集了上萬匠人趕工修繕,現已有了一定的規模,數月過後,應該能初步滿足皇帝居住。

三天後,除了王平鎮守馮翊、鄧芝鎮守潼關,處於對敵一線而實在脫不開身外,趙雲、關興、廖化等將俱皆趕到長安聽董允宣佈封賞結果。

大堂內,董允展開詔書念道:“詔曰:去歲秋冬,曹賊進犯,諸葛丞相,允文允武,三軍將士,有勇有謀,賊軍敗績,漢中得保。

王師北進,趁勝反攻,渭水南岸,滅敵精騎,子午谷內,破賊十萬,敵酋膽寒,狼狽逃竄,克定關中,收復長安,漢室中興,指日可待,朕心甚慰,朕心甚歡。

夫國有制典,獎罰分明,今按功勞大小封賞有功之臣,前將軍、雍州刺史、後軍師、臨昌侯楊清功勳卓著,今擢其為鎮東大將軍,賜假節。

左將軍、永昌亭侯趙雲......”

董允一口氣唸完,楊清等人俱皆歡喜,山呼萬歲,接招謝恩。

此次封賞比第二次北伐勝利後的力度更大,上一次很多人的官職沒有變動,只在爵位上有所增加,而這一次不僅楊清的官職往前進了一大步,趙雲等人也幾乎都升了官。

趙雲接替楊清升任前將軍,關興接替趙雲升任左將軍,吳懿接替魏延升任右將軍,高翔接替關興升任後將軍。

廖化則加官揚武將軍,鄧芝由徵北將軍升任鎮北將軍,王平由討寇將軍升任徵東將軍,柳隱升任建義將軍,陶珙升任偏將軍,馮衝升任裨將軍,鄂煥、武安俱授中郎將,其餘有功之臣各有封賞。

當然楊清還從董允口中打聽到魏延從右將軍升任徵西大將軍,另外還和楊清一樣被授予假節的特權。

至於陳式則升任鎮東將軍,他的徵西將軍一職改由姜維接任,平北將軍馬岱則升任鎮西將軍,他們兩個與鎮北將軍鄧芝、鎮南將軍袁綝足成新的四鎮將軍。

袁綝的軍職雖然沒有變化,但他被封為了都亭侯,賞賜亦是不小。

另外楊儀、李邈、宗預、姚柚等人也各有獎賞,至於中下層將士或升官、或賜錢,論功行賞,人人有份。於是漢軍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士氣高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