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來源@騰訊動漫·世界風專題

導言

30年前,中國有了第一部電視動畫系列片《黑貓警長》,那時大洋彼岸的美國以會變形的“汽車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科幻與英雄主義結合的夢想園地……如今30年過去,曾經的調皮、青澀雖都已蛻變成了穩重,成熟,可時代的烙印卻始終深刻心中。若那時是創新的年代,那現在的我們則是喜歡懷舊的一代。1984年至2014年,觀照全球動漫界激蕩的30年,領跑的美國、日本依舊是動漫界的霸主,那時候的譯制動畫深深地影響着幾代人,但驚喜可見的是國產動畫也於狹縫中開出了朵朵嬌艷之花,如第一部系列剪紙動畫片《葫蘆兄弟》、第一部系列科普教育動畫長片《海爾兄弟》、第一部長篇系列動畫片《西遊記》、第一部神話動畫電影長片《寶蓮燈》等。

讓我們重新檢索30年來全球動漫界重要事件、經典作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也珍惜過去的美好記憶……

1984年——《變形金剛》《風之谷》

“變形金剛”是上世紀80年代記憶中的經典,“汽車人變形出發!”的台詞在那時響徹街頭巷尾的每個角落。1983年,日本TAKARA公司將變身機器人微星小超人推向美國市場,這就是“變形金剛”的前身;1984年,美國孩之寶公司取得研發授權,與漫威漫畫公司合作製作了相關漫畫,劃時代的創意誕生了,機器人被賦予了生命,他們被稱為Transformers。之後,《變形金剛》玩具電視動畫廣告在電視熒屏播出受到好評後,徹底改為動畫,並於1988年引進中國。

宮崎駿作品《風之谷》上映,故事取自漫畫版的第1卷及第2卷前半本。電影製作初期,宮崎駿曾邀請伊藤和典協助改編電影劇本,但對方在看過漫畫後,“覺得無論如何也沒辦法在110分鐘內全部交代清楚”。電影最後變成了宗教般的結尾,雖然製作者覺得不大滿意,但是觀影的人們卻意外地被感動了。美國幻影工作室發行了《忍者神龜》漫畫;日本《北斗神拳》TV動畫播出;中國有了第1部走“洋”路的動畫《黑貓警長》。

1985年——《城市獵人》、康斯坦汀

日本漫畫家北條司經典代表作《城市獵人》TV動畫化,這部漫畫作品的改編率很高,曾改編為3部動畫電影、3部動畫特別篇,以及一部官方真人版電影。各國家、地區都有多部改編影視劇,如香港地區的電影《孟波》《九一神鵰俠侶》、電視劇《妙探出租》;台灣地區謂為“古裝版《城市獵人》”的電視劇《京城獵人》,甚至還有與原著漫畫並無多大關聯,由偶像明星林志穎、李敏鎬分別主演的台版和韓版同名電視劇《城市獵人》。

美國DC漫畫《地獄神探》的虛構反英雄角色約翰·康斯坦汀首次在恐怖故事“沼澤異形”系列中出現,《帝國雜誌》將康斯坦汀列位於igo漫社連載時間最長、最成功的冠軍。

《雪國列車》原著漫畫在法國昂古萊姆國際漫畫節上獲獎,是這個漫畫節開創以來的第1部獲獎作品;《龍珠》單行本出版;中國第1部科教動畫片《遺傳工程初探》獲意大利第2屆巴馬國際醫學科學電影節優秀影片獎、優秀動畫獎。

1986年——《聖鬥士星矢》《龍珠》《天空之城》

“燃燒吧!我的小宇宙……”打不死的青銅五小強有着蟑螂般的生命力,就算是被揍到奄奄一息,也能顫巍巍地站起來,喊上那麼一嗓子後將敵人幹掉。日本漫畫家車田正美的集大成之作,風靡亞洲地區甚至不少歐美國家,作品中出現的“聖衣”、“小宇宙”等詞彙一度成為青少年的流行語,電視動畫在全球80多個國家播放,直至現在依然大名遠揚。

日本漫畫家鳥山明作品《龍珠》漫畫,主題是“收集7顆龍珠,就能召喚神龍,實現任何願望”。雖說現在“召喚神龍”已成為了一種網絡吐槽語言,但是在當年,這種“集卡式”的劇情,還是讓不少人找到了樂趣。《龍珠》全球發行量超過2.3億冊,並改編成動畫在全球40多個國家播出,最後結局的那首《漸漸被你吸引》,現在來聽依舊會感動不已。

“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無從訴說”,《天空之城》是宮崎駿監督的個人表演,其的理念在此片中肆意綻放,充滿真實觸感和細節的幻想世界風格得到了完全發揮。該片是宮崎駿的第3部作品,也是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首部動畫電影。

1987年——《忍者神龜》《橙路》

4隻住在紐約下水道基因突變的烏龜+1隻老鼠忍者師父,捍衛着紐約市安全的正義小夥伴團隊就組成了,別以為烏龜就是慢吞吞的,這群變異了的小烏龜們可都是身手敏捷,甚至的在今年的電影版還差點高大上地成為了“外星人”。《忍者神龜》首部2D動畫電影上映時,曾被75個國家翻譯成20多種語言播映,最後要再次感謝小烏龜們把美味的意大利餡餅介紹給當年我們這些都沒吃過西餐的小盆友。

“一次偶然的邂逅,3個人的微妙的相處,充滿溫馨甜蜜的滋味,我是春日恭介,17歲——我戀愛了!”《橙路》可說是許多“80後”的戀愛初體驗教材。這是作者松本泉的成名作,也是他的封筆之作,題材上糾纏複雜的感情世界外,還加入了超能力、穿越等元素,在現在看來這樣的題材已是爛俗,但在那個年代可真夠驚世駭俗的,簡直是刷新了小夥伴們的世界觀。

1988年——《龍貓》《螢火蟲之墓》

“龍貓”是大自然的精靈,只有心地純潔的小孩子才能夠看到它——宮崎駿依照家鄉傳說創造的這個萌物在全世界都家喻戶曉,“龍貓”也成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徽號及吉祥物,並在之後每一部吉卜力影片的片頭出現。《龍貓》之中沒有“惡”的存在,有的只是純真情感和大自然的神秘,作為宮崎駿轉型期的代表作,雖依舊有其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但視角卻開始了從“人類”到“人”的轉變。

同為吉卜力的作品,高畑勛《螢火蟲之墓》的主角也是小孩,但卻是以“死亡”為主題,以“死”來反映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痛苦和災難。高畑勛和宮崎駿有着共同的動畫創作理念,都反對戰爭、環境破壞等人類問題,也都嚮往自由,所不同的是宮崎駿作品想象力天馬行空,高畑勛作品風格更貼近生活,重視表現人與人直接的情感。

1989年——《蝙蝠俠》《魔女宅急便》

風靡全球的漫畫《蝙蝠俠》被搬上熒屏。美國哥譚市民風彪悍、犯罪份子日益猖獗,一名身着蝙蝠外套的暗夜俠客神出鬼沒,令壞蛋們聞風喪膽,他被人稱為“蝙蝠俠”。自1939年以漫畫形式誕生以來,根據《蝙蝠俠》原著漫畫改編的影視作品已經全球聞名,而這部首部曲當年的全球票房戰績為4.11億美元,全球熱賣的成功奠定了“蝙蝠俠”電影系列的隨即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