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薊遼督師袁崇煥,時年四十六歲,其部職責,坐鎮遼東,馳援薊鎮。

當喜峰口遭遇攻擊,九邊長城的烽火台上的狼煙依次點起來時,袁崇煥即刻率所部由山海關出發。

以前總兵朱梅、副總兵徐敷奏守山海關。防止建奴襲關。

以參將楊春守永平,其部三千人。

以游擊滿庫守遷安,其部兩千人。

以祖可法守撫寧,其部三千。

其餘諸將隨行。關寧騎兵、游擊將軍曹文詔在列。後續遼鎮步卒將陸續進關,往撫寧、永平、灤州而來。預計遼鎮將抽調五萬餘人參與此次京師戰役。

一路上鼓角爭鳴,馬蹄聲急,喇叭聲咽,大軍如龍!

正所謂: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正所謂: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在原本的歷史中,袁崇煥是自寧遠赴山海關途中,得知金軍已破大安口(遵化城東北的隘口),立即令麾下大將、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率所部4千騎兵馳援遵化。

結局所有人都知道:趙率教到三屯營,薊鎮總兵朱彥國不許他入城。趙率教只好縱馬向西,馳救遵化。蟎清兵有情報,趙率教中伏而死。

惜哉!

金兵既破遵化,往京城沿途有三個節點城市:薊州、三河、通州。然後就可以攻京城。

這裡要剖析一二,為何蟎清兵入大安口,破遵化之後,一定會往明朝的京師去?

這個問題就好像問:德三為何一定要打莫斯科?

稍微有點政治、軍事常識的人都明白:攻打一國首都的意義!一國首都所匯聚的物資、人口、其戰略地位、輻射的範圍,這在戰爭中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所以,不管黃台極沿途如何搶掠,他一定會去嘗試着攻打明朝的都城。這是必然的選擇!

而對於袁崇煥而言,遵化城破,京畿震動。兵部行文給他,他的作戰任務是什麼?

保衛京師?錯了。是堵截蟎清兵,使得其不得兵薄大明京師。

所以,在遵化堵截失敗之後,袁崇煥想要在薊州堵截:力為奮截,必不令越薊西一步。

所以袁督師還是那個袁督師。敢戰之心是有的,但他還是喜歡吹牛逼。

黃台極又不是死人,為什麼要在薊州和袁崇煥主力決戰?他能得到什麼好處?於是不攻薊州,而是潛越薊州,往東北去攻順義,再南下通州。對着地圖看,他走了一個弓背,弧線。

請注意,蟎清兵為何能“潛越”?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軍事背景:明軍無法和蟎清兵野戰!

這不是敢不敢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問題。只要野戰,必定會被蟎清兵吃掉。這是遼東十年血戰的結論!

所以蟎清兵把斥候撒出去,相當於是明圖作戰。而袁崇煥依賴於斥候偵查,大軍據城而守。

第二步堵截計劃失敗,袁崇煥決意在通州堵截。問題又來了!

在第二步薊鎮堵截計劃時,蟎清兵圍三屯營,另派兵急行軍兩天兩夜,攻打遷安、永平。

袁崇煥看也不看,親率主力直赴薊州城!

在薊州城堵截失敗之後,他沒有選擇尾隨追擊黃台極,而是又想提前去堵截。這一次,他抵達河西務,位於通州東南,三河西南地區。距離京城120里。

這一次,黃台極比他快一點,逼近通州。但同樣的,黃台極沒有攻通州。因為只要耽擱一點時間,袁崇煥必定能趕到通州救援。所以,黃台極不打通州,直接奔着明京師而去。

好了,在這一連串的行軍布局交手之中,袁崇煥明顯是輸給了黃台極。

有客觀原因:蟎清兵有馬、騾,斥候得力。明軍不能野戰。

有主觀原因:天子、朝廷命他堵截。他的戰術選擇不對。

那問題就這樣來了!在戰後袁崇煥下獄時,有人彈劾他和蟎清配合,坐視蟎清兵蹂躪京畿地區,有意引導金兵至京城。同時,在明亡數百年後,還有那麼一群人在網上稱他為袁賊。

理由一:袁崇煥胡亂布陣,致使京師門戶洞開,完全是投降蟎清做派,配合作戰!

呵呵。

注意背景。以袁崇煥的地位,手裡的兵馬,他率部來到薊鎮之後,薊鎮總督劉策以及其麾下的薊鎮兵馬聽誰的?毫無疑問,要聽袁崇煥調度。

用最樸素的觀點,摸着良心說話,蟎清兵入大安口,主力全部有馬,速度加成,而且以明軍無法和蟎清野戰的軍事態勢,誰能攔得住黃台極打到京師城下?

你怕不是想屁吃吧!

當黃台極是傻逼嗎?這麼看不起人家我大清的清太宗?罵歸罵,就憑着松山之戰的戰績,黃台極的履歷上寫個“名將”不過分的吧?

所以,可以說袁督師軍事水平不行,可以說他喜歡吹牛逼,但絕不可以說他投降了蟎清!和蟎清有默契,要搞明王朝。絕不可以說他是叛徒!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要麼是腦子不清醒,要麼就是純粹的壞!

什麼時候,在邊疆拿刀子和敵人拚命、死戰的軍人,最後變成了賊!如果有,請在我頭上也加一個吧!

理由二,無旨入京,叛國。

且先插一句題外話。黃台極往京師去,袁崇煥的堵截任務失敗。他和部將在“河西務”這個地方開會,商量下一步的戰略。

副總兵周文郁說:大兵宜趨敵,不宜入都。且敵在通州,我屯張家灣,相距十五里,就食河西務,敵易則戰,敵堅則乘,此全策也。

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未奉明旨,不宜入京!

袁崇煥說:“周君言是。弟恐逆奴狡詐異常,又如薊州,顯持陰遁,不與我戰。倘徑通都城,則從未遇敵之人心,一旦動搖,其關係又不忍言”。

又說:“君父有急,何遑(閑暇)他恤?苟得濟事,雖死無憾。”

會議開完,袁崇煥率部關寧軍九千,直奔京城而去。日夜兼馳,行120里,由間道急奔,搶在黃台極之前,於十一月十九日抵達京城外廣渠門。

當他抵達京師時,其實距離死期也就不遠。

因為,崇禎皇帝可以容忍他殺毛文龍,可以容忍他獨霸遼東:調走滿桂、麻登雲,撤銷遼東巡撫,但絕無可能容忍大將無明旨率部到京師。

所以,袁崇煥下獄的時,孫承宗已經起複為督師,但並沒有為他說話。邊將沒有旨意率兵抵達京師,這真的太犯忌諱。

所以,袁崇煥最安全的做法是什麼?在崇禎十五年,吳三桂就演示了一遍。就吊在清兵後面兩三天的路程跟着。最後,崇禎皇帝還要感謝吳三桂進京勤王。

當然,也或許袁崇煥用生命為吳三桂做了示範,所以吳三桂才會這麼選擇。

明史:法司坐崇煥謀叛,三年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

關於袁崇煥是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幾百年來爭論不休。

“當年明月”在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中給了一個答案:蟎清的陰謀!

蟎清不斷的誇獎,拔高袁崇煥的地位:沒有缺點,戰無不勝。只要有他在就有大明江山。吹成千古偉人。(九悟按:真正能在此時挽救明王朝的是孫承宗!袁崇煥是一個優秀的戰術實施者,一個堅定的戰鬥執行者,但他並不是一個卓越的戰略制定者。)

而如此偉人,竟然被崇禎幹掉了。

多麼愚蠢,多麼自尋死路,多麼無可救藥。

最後,打出主題語:如此皇帝,大明怎能不亡?

打完收工。

當年明月寫道:當然,這一切只是我的看法,不能保證皆為真理,卻可確定絕非謬誤。

他寫道:袁崇煥很複雜,他極英明,也極愚蠢,曾經正確,也曾經錯誤。其實他被爭議,並不是他的錯,因為他本就如此,他很簡單的時候,我們以為他很複雜,他很複雜的時候,我們以為他很簡單。

他寫道:他(袁崇煥)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在那個風雲際會的時代,抱持着自己的理想,堅持到底。

即使這理想永遠無法實現,即使這註定是個悲劇的結尾,即使到人生的最後一刻,也永不放棄。

這種解讀無疑是非常有水準的。

正所謂: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督師至死,未曾放棄!

平遼!平遼!

這就是袁督師之所以為袁督師。

袁崇煥是什麼人?其歷史地位要如何評價?

我從教員。

教員批示里寫的是:明末愛國領袖人物袁崇煥先生…

且說,歷史的歸歷史,凱撒的歸凱撒!

崇禎二年十月底,在遵化滿城士民殷殷期盼之時,在吳三桂翹首以盼之時,袁崇煥親率關寧軍主力,騎兵兩萬五千餘人出山海關,過永平,取道遷安,往三屯營、遵化而去。

氣勢如虹!

這一次,崇禎沒有要求他堵截蟎清兵。這一次,真正的戰略制定者是坐鎮京師的孫承宗。這一次,袁崇煥身上就有崇禎的密旨:朕在京師城頭,觀元素用兵。

這一次,一切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