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文易說這麼多真正的核心就兩點,限制道士的數量和財產,宗教財產同樣繳納賦稅。

當然,作為方外之人還是有特權的,比如免除了徭役等。

眾人只聽他一口氣說這麼多還這麼詳細,就知道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對這些方法他們大致上也都是認同的。

至於會不會引起宗教的反彈,呵呵……給他們一百個膽子試試。中國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宗教敢公然對抗朝廷。

白蓮教、李弘、方臘的摩尼教等起義,其實就是假託宗教的農民起義活動。

中國宗教早幾千年前就已經被政權馴化了,真正宗教和世俗爭奪權力,還要看基教和綠教。

即便此時唐國還只是個小國,任何宗教都不敢試圖搶奪王權,否則會遭到整個華夏文明圈集體抵制。

前世明末清初基教在中國是有過一段輝煌的,很多官員都改信了基教。

滿清時期基教教皇覺得自己在中國的信徒夠多了,有能力影響朝廷了,就想憑藉一封信對朝廷指手畫腳。

康熙直接下令禁絕基督教信仰,就只在北京保留一座教堂其餘全部搗毀,幾十年傳教的成果毀於一旦。

教皇想象中的信徒起義並沒有發生,朝廷只是下了一道聖旨,說基教是邪神淫祀百姓就不信了。

之後大家又在文易制定的框架基礎上,進行了完善。

比如限制道觀的規模,村一級的小廟不能超過十個平方,鎮一級的就兩三間房子。

縣一級允許有正規的大殿和院子,州一級可以更豪華一些,道一級的才允許在名山大川建廟。

朝廷特批的宗教中心,才允許修建建築群。

總之每一級都有嚴格的規定,就是防止宗教藉機斂財。

之後朝廷組建了太卜寺,甘憲帶人制定的《宗教管理暫行規定》。文易以君主的身份發布命令,媽祖為正神享受國家祭祀。

印刷作坊連夜印刷媽祖經,免費發給家家戶戶。

正如薛大元之前所說的那樣,百姓們的日子好過了,恰好到了追求精神享受的時候。

宗教信仰就是最簡單,也是百姓最容易接觸到的精神生活。

媽祖雖然是個新神,但司職很符合大家的需求,又是國家承認的正神,那就信一信吧。

管不管用先不說,拜一拜也沒啥損失。

於是媽祖的信仰快速普及。

宗教最擅長的就是修造奇觀,為了儘快鞏固媽祖的信仰,文易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法。

命人在寧安碼頭修建了一座三十米高的媽祖坐像。

當然了,這個媽祖像是用石頭拼接出來的,並不是一體雕刻。

然後在石像外麵包了一層厚厚的的銅殼,防止風化腐蝕之類的。

文易這麼賣力推廣媽祖的信仰,並不是因為他是媽祖的信徒,而是有訴求的。

原因並沒有多複雜,他發現在同化各族的過程中,上手就用《華夏文明》有點生硬。

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其中表現最抵觸的是燕國的俘虜。他們認為自己是草原人,怎麼就和你們中原人是同一個祖先呢?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雙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差異太大。

想讓他們直接就接受華夏文明的概念,很難。

只有宗教才能無視生活和文化習慣,把兩個不同的族群粘合到一起。

你信仰媽祖是嗎?我也信仰,那咱們都是媽祖的信徒。

有了這個認同,後面的事情就好說了。

媽祖是道家的天庭正神,你信仰媽祖總要認可道教吧?

道教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等他們接受了這一切,再把《華夏文明》拿出來,他們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好兄弟。

好兄弟。

而且往大了說,媽祖信仰的傳播潛力非常大,凡是有海的地方都是她的潛在市場。

前世西方文明那麼強勢,媽祖都能穩定的擁有三四億信徒,是世界上排的上號的信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本土宗教,媽祖算是最爭光的。

相比起來,當了差不多兩千年‘國教’的道教就太不爭氣了。

當然,這裡要把道教和道家分開來看,要是兩家合起來,那就沒辦法計算了。

文易有個野心,未來讓媽祖成為地球上唯一一個海洋女神,是所有海洋文明共同的信仰。

所以他不只是推出了媽祖,還要打造一些奇觀,目的就是這個。

時間流逝,不知不覺一年一度的春節就又到來了。

今年除了上半年爆發了局部洪澇災害,大體上可以說是風調雨順。

最早遷徙到這裡的百姓都可以稱得上是富戶了,來的稍晚一些的也是家有餘糧。

來的最晚的也有國家分發的糧食,足夠吃飽。過年的時候文易還給他們特批了雞鴨魚肉,讓他們過個好年。

所以今年的唐國可以說是又過了一個熱鬧的好年。

文易也去天壇、宗廟和寧安碼頭的媽祖神像前分別進行了祭祀祈禱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他自己也是好事連連。

有句話叫瓜熟蒂落,梅蘭竹菊四女接連產下嬰孩。

三女一子,也算是滿足了文易想擁有小棉襖的心愿,而且一次就得了仨。

只是生下女兒的梅、蘭、菊三女有些不開心,母憑子貴,她們還是想要個兒子。

文易安撫了許久都沒用。

最後還是拍胸脯保證,以後再接再厲直到讓她們生齣兒子才罷休,她們才破涕為笑。

小竹是最開心的,尤其是聽說三個姐妹生的都是女兒,就更開心了。

所以說,很多時候幸福感就來自於對比。

有了孩子母親的地位自然要有相應的提高,就從最低等的良人連升兩級成為美人。

雖然後宮就只有她們五個,謝道韞王后位置不動,她們怎麼調整都沒啥太大差別。

但美人享受的規格待遇還是有明顯提升的,四女也非常高興。那三個生女兒的也不傷心了,小棉襖還是有用的。

國君得了四個後人,還有一個是兒子,臣子們也開心啊。

古代孩童夭折率高,雖然世子現在很健康,可誰敢保證以後不出事兒?多生幾個兒子才是最穩妥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