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ps: 大家周末愉快,厚臉求個推薦!

中大夫栗腹的說辭說服了丞相將渠,也說服了燕王。△,23wx韓國既然主動想要找趙國的麻煩,燕國也有成人之美,出兵襄助韓國也就理所當然了。當然,燕國也不會讓韓國輕易得手,於燕國而言,最好的情況就是韓、趙兩國旗鼓相當,最後兩敗俱傷。

陳筮心滿意足地離開了薊城,燕王的使者也快馬加鞭前往濟水北岸的狄城,那裡,是燕國亞卿榮蚠駐軍的地方。燕王有令,除了留下兩萬士卒鎮守濟水一線,餘下的八萬大軍在收到命令後,即刻拔營北上,準備從河間一帶攻打趙國。

榮蚠雖然憤恨韓國,因為韓國大軍的存在導致了燕國伐齊的失敗,但榮蚠也清楚,在這個時代,盟友和敵人的身份轉換不過在一念之間。韓國攻打趙國,無非是因為趙國伐秦,秦國不支向韓國求援。燕王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於是與韓國交好。

韓國支持燕國拿下巨鹿郡,作為回報,燕國要給韓國借道,讓韓國大軍可以從高唐北上,拿下平原,繼而渡河。說到底,兩國不過是相互利用罷了!

將迎接韓軍渡河的任務交給劇辛後,榮蚠就領軍離開了。榮蚠一點也不擔心韓國會出爾反爾,因為榮蚠很清楚,奪取濟水以北的土地對韓國沒有一點好處。若是將濟水以北的土地據為己有,那燕國無法經略齊國,只能與韓國為敵。將濟水以北的土地還給齊國,只會增強齊國的實力。相反,尋求燕國的幫助,趁着趙國半數精銳遠在千里之外的時候謀劃趙國。才更加符合韓國的利益。

事實也正如榮蚠預料的那樣,韓軍極其低調地渡過濟水,沒有和燕軍爆發一點衝突。唯有燕軍主將劇辛驚訝於韓國一下子動用二十萬大軍,與之相比,自己的兩萬大軍根本就是無足掛齒。劇辛也不禁慶幸,至少現在燕國和韓國還是盟友。否則,燕國絕對無法面對大軍壓境的韓國!

渡過濟水後,算上行軍的時間,韓軍只用了短短的三天時間就拿下了平原城。六月十二日,韓軍放棄平原城,二十萬大軍分成五路,依次渡過河水。雖然韓軍已經儘可能地小心了,但如此大的聲勢還是瞞不過對岸的趙軍。在發現韓軍後,只有區區千餘人的渡口守軍果斷地放棄了渡口。倉皇逃跑,韓軍沒有遇到一點抵抗,就成功渡河。整個渡河花費了五日的時間,率先渡河的韓軍兵分數路,切斷了東武城、靈丘內趙軍北上的道路。在掃清了外圍的抵抗後,才不疾不徐地包圍了東武城、靈丘。

面對黑壓壓的的韓軍,東武城、靈丘城的縣令都趕到絕望。因為韓軍到達的速度實在太快,雖然兩地都接到了渡口守軍的示警。但依然來不及召集士卒。這也和兩地的鬆懈有關。

在此之前,趙王已經下令。要求各地,尤其是邊境上的城邑要提防韓軍。畢竟,誰都清楚,趙國伐秦乃是在挑戰韓國的底線,韓國很有可能攻打趙國必救之地,迫使廉頗回師。以解秦國之危。但無論是東武城縣令還是靈丘縣令,都以為有河水以南的六座城邑在前面擋着,有河水天塹,自己根本就不用擔心韓軍打過來!即使韓軍真的要攻打自己,自己也有充足的時間反應。但是事與願違。韓軍居然從燕國的土地渡河,直接打了自己一個措手不及。

原本,東武城有五千守軍,靈丘有四千守軍,但韓軍圍城的時候,東武城內只有士卒三千人,靈丘則不過一千。一方面是因為兩地派出了不少士卒前去鎮守河水上的幾個渡口,另一方面也是兩地並沒有把所有士卒都徵召起來。如果將青壯全部徵召起來,兩地至少可以湊出一萬五千人。

可惜,沒有如果。面對無法匹敵的韓軍,東武城縣令很沒有骨氣地選擇了投降,因為東武城縣令很清楚,如果韓軍只有數萬人,那自己還能堅持,等待邯鄲的援軍!但韓軍現在有十數萬,抵抗只有死路一條。而且,就算自己抵抗也堅持不了多久的時間。靈丘縣令倒是很有骨氣,率軍抵抗了一番,可惜,韓軍許諾,有誰取靈丘縣令首級者,可代其位,這個許諾做出的第二天早上,靈丘的豪族們便將靈丘縣令五花大綁,押到了韓軍營寨。

僅僅五天的時間,洹水、河水三面包圍的百里之地就被韓軍攻佔,而韓軍付出的傷亡不過區區三千多人!

與此同時,趙國的河南地也遭到了韓軍的猛攻。王翦率領三萬大軍迂迴到泰山郡,從西面攻打阿縣,阿縣雖然竭力抵抗,但奈何城小而兵少,不過五日的時間,就宣告失守。隨即,王翦大軍馬不停蹄,又一路北上,直奔聊城。

聊城方面已經得知了韓軍的勢如破竹,生怕自己難以抵擋,於是向元城、黃城、博陵、平邑派出了求援的使者。可惜,之前趙王已然下令,若遇韓軍攻城,只可堅守;若遇其他城邑求救,不必理會,以防韓軍聲東擊西之計。

除了平邑的一萬大軍做到了趙王的命令,對聊城的求救置之不理,元城、黃城、博陵皆是派出了數量不一的援軍。其中,元城、黃城合兵三千人,從聊城南面增援;博陵派出兩千援軍,從聊城北面增援。

眼見自己圍點打援的計劃成功,王翦又怎麼會放過這樣好的一個機會。三地派出的援軍皆是中了王翦的埋伏,全軍覆沒。王翦將援軍的主將首級擺到了聊城城下,打擊趙軍的士氣。聊城城內的五千士卒戰戰兢兢,再也沒有了出城與韓軍野戰的勇氣。

元城、黃城、博陵三地雖然沒有遭到韓軍的攻擊,卻也是惴惴不安,關閉四門,以求自保。韓軍的恐嚇之計達到了預計的效果,原本可以相互聲援的五座城邑失去了信心,只能各自為戰。

隨後。蒙驁率領的七萬韓軍主力包圍了平邑,蒙驁示敵以弱,只留下兩萬大軍分別駐守在平邑的南門、東門,放空看西門、北門。但即使如此,城內的趙軍也是無動於衷,似乎唯恐韓軍這是故意引誘自己出城。真如果出了城,必然中計。

豈料,蒙驁卻是利用了平邑城守軍的疑心,先行調集主力大軍六萬人攻打元城、黃城。兩地皆是靠河,地勢又比較低平,安裝在韓國舟師戰船上的床弩居高臨下,不停地發射火箭,與此同時,韓國的投石機也不由分說地輪番發射石塊。如此兩天,元城率先因為城內死傷慘重,無法支持,出城投降。黃城也是如此,不過,因為黃城駐軍人數超過五千人,黃城縣令又是死忠於趙國,堅持的時間久一些。韓軍在傷亡了兩千多人後。也是拿下了黃城。趙國河南地的六座城邑,已去其三。

在攻佔了黃城後。王翦、蒙驁合兵一處,攻打聊城、博陵兩地。面對將近八萬韓軍,聊城守軍終於表現了趙軍的硬氣。元城縣令入城勸降,被殺,首級懸掛於城頭。韓軍數次攻佔城頭,但都被趙軍趕了下去。聊城縣令王方、縣尉趙質身先士卒。在城頭上帶頭殺敵,極大地鼓舞了守軍的士氣。即使蒙驁宣布可手刃王方、趙質者,賞百金,官升三級,也沒有人有這個幸運拿下二人。聊城百姓也是出奇的一心。不能像靈丘百姓一樣,為韓國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