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李建泰是一個很普通的,在晚明時代,由於大明公務員整體素質降低,導致的崇禎只能好像割韭菜一樣的輪換人,於是原本大學校長一般的人物,沒有經歷任何的歷練和磨練,就直接成了大學士這樣的大人物……

從本質上來說,這是當時公務員平等和選拔的問題。

往前看幾百年,南宋謝太后悲哀的說,“我國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與嗣君遭家多難,爾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時艱,內則畔官離次,外則委印棄城,避難偷生,尚何人為?亦何以見先帝於地下乎,”意思很簡單,老娘家裡給你們的薪水不低,可是你們這幫王八蛋在公司出事的時候一個個全都縮卵跑路,要不然直接拿着公司的權力投靠對手,你們算人嗎,死了以後有臉見我老公嗎。

這就是當時順延了幾百年的制度,其實有幾個人真把讀四書五經當做治國的真本事?道德的真君子?

不過到了現在,也是可以忽悠一群傻子了。

李建泰之所以願意到保定來做這個傀儡,實際上是因為他已經是個窮光蛋了。

歷史上此人為了家財而忽悠崇禎自己要為國出征,在聽說自己老家已經被佔領後,就直接木了一半,只怕內里不是為了國家社稷,而是為了家財啊。

元滅亡宋,幾乎就是帶着游牧階段的道德水平,闖入了一個當時全世界文明程度發展最高的農業社會中來,給人帶來的觀念必定不好。

中國未必高明,事實上,有一個驚人的事實是,當時士大夫的道德水平驚人的低下。

洪武十八年,有個兵痞叫唐閏山,他大哥小時候訂過一門娃娃親,對象叫史靈芝。沒過幾年他大哥就夭折了。史靈芝長大後嫁給了洪洞縣的姚小五,和他生了三個孩子。

而昔日元朝有個少數民族的陋俗,那就是哥哥死了,弟弟可以“繼承”嫂子。

唐閏山就咬死了這條陋俗,去兵部折騰,然後兵部相關領導啊,就下了道命令給洪洞縣,要求縣裡把史靈芝作為軍屬送去給唐閏山。史靈芝的丈夫去提告,縣令也清楚這裡面的事,但他不想得罪兵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官官相護的原則,就完全不顧民意,非要執行兵部命令。這事一直鬧到刑部,刑部尚書叫王峕,他刻意維護這種陋習,還說了一堆歪理,什麼武則天還是李世民的誰誰誰,後來又變成了李治的誰誰誰,古人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

後面的事情很容易猜測了,朱元璋對兒子老婆都好到無比,對老百姓也馬馬虎虎,對這些禽獸一樣的士大夫可是從來沒有把他們當人,而事實上,這些儒生們也沒有把老百姓當人,大家彼此彼此。

從洪洞縣令殺起,一直殺到尚書,一個不落,全部斬首,當然了,女性家屬送進教坊司做妓女就有些過了,還不如殺了呢。

“其史靈芝,系人倫綱常之道,乃有司之首務。故違不理,所以有司,盡行處斬。”大誥中,直接就把這幫所謂的讀書人,罵到狗血淋頭,一點面子不給。”

朱元璋看透了這些儒生。

不過他也明白,治國需要依靠這些儒生,但這些儒生的道德水平已經接近喪盡天良的水平,“朕今所任之人,不才者眾,往往蹈襲胡元之弊。臨政之時,袖手高坐,謀由吏出,並不周知。縱是文章之士,不異胡人......胡元之治,天下風移俗變,九十三年矣。無志之徒,竊效而為之。雖朕竭語言,盡心力,終歲不能化矣,嗚呼艱哉。”哪怕是臨死之前,朱元璋對於自己的國家的未來是有所感悟的,最後一句,竭語言,盡心力,終歲不能化矣,嗚呼艱哉,確實道盡辛酸了。

這就是從秦始皇到朱元璋到今天的長老們最大的悲哀,明知道這些儒生,真論其本性,可以說都是最惡毒而無能的人物,可老百姓幾百年被洗腦的,還最認他們。

當然了,對於長老們其實是好事。

自己的戰略對手無論是品德還是無能程度都讓人嘆為觀止,那麼對付起來就可以各個擊破。

中國古人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跟夷狄的不同,服飾文化是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比如左衽右衽之分,在沒有紐扣的時代,系衣服用的是帶子,從肩頭裹下來,在腰上用帶子系住,游牧民族一般左衽,漢人選擇右衽。

比如頭髮,游牧民資披頭散髮,滿清梳辮子,漢人就發展出比較同意的發誓文化。這些基本上只有用來標誌“我跟你不一樣”的功能,有人認為,右衽跟左衽相比,更不方便拉弓射箭,漢人的寬袍大袖也不適合作戰,過於麻煩的發誓,也不是為戰鬥而生的,所以為了提高軍事力量,趙武靈王採用過胡服騎射政策。

這些符號可能確實不方便,但是強行去處的話,是對漢人精神的侮辱,哪怕一個人不修邊幅,身上虱子很多,一股臭味,他自己可能也感覺到不舒服,可有一個人過來,按着他把他的頭髮剃了,把他身上刷乾淨,還給他噴上香水遮臭,這個人不會感到友好,反而會反感。連一個流浪漢在自己都不覺得自己像樣的情況下,都不能接受別人強行改變自己,更何況漢人引以為豪的文化符號呢,所以引起了激烈的反抗。

所以長老們對於這方面是異常謹慎的,對外的說辭,也是那作戰用的頭盔必須時刻佩戴,而那種最高級的頭盔只能剃髮才能戴,這樣的解釋,反正長老自己是信了。

李建泰一身儒生打扮,作為山西人,李建泰可謂是屢遭打擊,家鄉的財產完蛋,以後不但不能接收各種租子,還得想辦法去接濟一些家人,還有他最大的依仗,那些錢多的流油的皇商們,這些皇商當然喜歡結交山西籍的人作為消息來源以及臂助,哪怕只做了半年大學士,李建泰在他們身上也獲得了巨大的好處,讓人回味。

可惜,長老們的屠刀,對於吃裡扒外,吃着中國人的飯,砸了中國人的鍋的皇商集團沒有任何放任,在歡欣鼓舞的順軍以及姜襄的全力配合下,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也讓李建泰的後台金主們被打擊得四腳朝天。

這也是李建泰肯老老實實吃了周栗的緣故了。

老百姓對於李建泰這樣的讀書人還是信服的,到底是大學生這樣的高配人物,也就心安了。

後世滿清滅亡,為了宣傳頭髮問題,效果一直不好,因為成本原因,只能局限在城市中進行,但絕大多數人是生活在鄉村的,而去一個個鄉村宣傳,成本太高,根本不現實。另外宣傳的結果只對讀書人有用,只有他們知道是怎麼回事。一個大字不識,沒出過家門的莊稼漢,你說要恢復傳統,他還以為辮子就是祖宗留下的,你敢剪他的辮子,他會跟你玩命的。而告訴他們辮子是老祖宗留下的,恰恰是那些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