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部署完石雕相關工作,方炎轉投另一方天地。

朱雀門外的左邊有一座望樓,是為東闕,偏南方位有一座高大的古代匈奴祭天神像——翁仲。大約在秦漢時期就被漢人引入管內,當作宮殿的裝飾物。

臨近朱雀門,地勢逐漸平坦,司馬道西側,坐落着一尊巨型石碑,相當惹眼。

這裡的一切全在“擬墓池”里出現過,真實的石碑呈方形,高7.53米,每邊寬1.86米。

肉眼自然測不出它的噸位,但那個數字記在方炎的腦子裡,大約是89.6噸。

碑頂為廡殿式建築,檐角刻有4個護法力士。檐雕斗拱中間為五節碑身,由五塊完整的青石榫卯相接而成。下為碑座,亦用榫卯相接。碑座上刻有獬豸和海石榴紋。

彈幕有大神認出此碑:

……

之所以被很多史書記載,是因為述聖紀碑記述了唐高宗的文治武功,開闢了帝王陵前立功德碑的先例。

各路盜墓賊在比乾陵更早的陵墓中是找不到碑的,墓內也不放墓志銘,因為歷史上是乾陵突破了這一慣例。

一座述聖紀碑把廣大考古愛好者的注意力盡數吸引,而方炎連看都懶得看一眼,“不就是幫唐高宗吹牛的碑么,別當個寶似的。都看這裡,你們幫我找找有價值的線索。”

他一句話把絕大多數觀眾的視線引到了另一處——述聖紀碑的正對面,又有一座巨碑。

方炎此刻便如痴如醉地盯着這塊碑看,它與擬墓池裡那塊碑的區別不在於它放大了多少倍,而是——碑上有字。通身取材於一塊完整的巨石。

高度不多不少,正好7.53米,與對立的述聖紀碑完美齊平,它寬2.1米,厚1.49米,重達98.8噸,給人以凝重厚實,渾然一體的美感。

碑額未題碑名,碑額陽面正中是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共有九條螭龍。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各有一條線刻而成的騰空飛舞的巨龍,栩栩如生。碑座陽面還有線刻的《獅馬相鬥圖》,其馬屈蹄俯首,雄獅則昂首怒目。碑上還有許多花草紋飾,線條精細流暢。

它北靠東闕,南依翁仲,西與述聖紀碑相對,巍峨壯觀,雕刻精美,為群碑之冠,是朱雀門外最惹人眼目的標識。

……

“這塊碑叫‘無字碑’。”方炎昂首望向碑額,觀眾的上翻視角得以擴展,

“你們確實看到不少碑文,其實是在宋金以後,才開始有遊人題字於碑,使無字碑成為有字碑。再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漸鐫刻了許多文字,大多是歌頌武則天的,或許這正符合了武則天當初立碑的本意。”

……

對於彈幕的腦洞大開,方炎故意嚇唬道:

“你們想多了,假如你穿越回到宋代,給你一把刻刀站在無字碑前,你敢寫差評?估計第一個字還沒刻完手就斷了。”

……

鬼斧師尊和石雕團還在緊鑼密鼓地評估前方的石人群像,方炎索性留步於無字碑前,細細打量。

他沒法像觀眾那般飛近石碑觀摩,因此錯過了不少細節。

直到有彈幕提醒:

……

由於帽檐遮擋,方炎對距離頭頂較近處的碑文有所疏漏,直到忠臣提醒,他才橫向挪開鴨舌帽檐,定睛一看,頓時劍眉緊皺,神色凝重。

無字碑上多是書法五體刻寫的文字,偏偏這個地方是一條深深的箭狀凹痕,足足有兩米多長。

它垂直於地面刻在無字碑上,大有一飛衝天之勢。

“這這這……這是……”

vip語音頻道里,林遠山大驚失色,唇齒不自覺地寒顫,哆哆嗦嗦地吐出三個字:

“青——邪——箭?”

曾經某一代箭主光顧過乾陵?可是堂堂青邪箭主怎麼會對帝陵感興趣?

這類人一直以來都是異士榜的上層人物,行蹤隱秘,背負另類高度的使命,對於凡塵俗世的這類瑣事從不干涉。

“這個雕刻刻痕,少說也有一千的歷史了。”方炎微微眯眼,關於“青邪箭”隻字未提,他突然發現在現場視角也有個優勢,緊貼石碑仰視的角度另有收穫。

觀眾想看哪便飛到近處打量,很少有觀眾學方炎這樣臉貼着碑面垂直向上看,從而錯過了一個事實——這條箭狀凹痕並非刻痕。

“你們注意看,最上方的箭頭和最底部的箭翎都是正常尺寸,箭身寬度也比較合理,唯獨中間這兩米多一氣呵成,刻意多長。所以我認為……”

方炎用手比劃一支箭,緊貼着碑面極速向上滑動:“這不是雕刻的圖案,而是古代某位箭客貼着碑垂直向上射出一箭,箭在碑面留下這道痕迹。至於他為何這麼做,我暫時還想不通。畢竟這算是塊功德碑,留下一箭沖霄的箭痕或許別有深意。”

一頓有理有據的分析後,彈幕激烈探討:

……

“哪裡哪裡,哪有你們細。是你們先提醒我這個箭痕的。”方炎不以為然地擺擺手,“細還是你們細。我一點不細,我很粗的。你們這幫奸臣,以後要誇我就誇眼力好,細這個字不要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