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錨鉤射入慧核表面,將奇點號飛船固定住,濺起的碎片緩緩向上倒飛。

套着艙外宇航服的夏鳴拍了一下飛船,將自己推向慧核表面,機械手臂頂端的鉤子插入表面,穩定住身體。

打開頭頂的探照燈,這片原本暗如深淵的地方向夏鳴展露了真面目。

慧核的成分一般都是岩石、水、乾冰、氨和宇宙塵埃,比如哈雷彗星,一半冰一半塵,冰里有80%都是水。這顆彗星的岩石成分多一些,可能是掠過小行星群的時候吸收了很多“麵包渣”。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上小行星的宇航員,夏鳴又成為登上彗星的第一人。相比前者,後者的難度還要大一些,畢竟飛船穿越那層慧發是有相當的風險。

以科學家的天性,這時候夏鳴本來該和登上智神星一樣,說點類似“這是個人的一小爪,卻是人類的一大爪”之類的話,可這時候,他已經不再視自己為單純的科學家。

拖着繩索,爬到離飛船四五十米的地方停下,夏鳴將機械臂頂端的鉤子換成電鑽,在慧核表面鑽了一個洞,再掏出圓球放進洞里,退開一段距離,凝神感應。

圓球正是那個錨標組件,除了幫助夏鳴完成完整性驗證外,一直沒發現它有其他的用處。之後忙着造飛船爬科技樹,也沒時間去研究。

在高維時空里,原本壓在他大腦里的海量信息化作清晰的邏輯雲,已經解釋了這個組件的用途。退出高維時空後,記憶就變得模糊了,需要很努力的思考才能抓住只鱗片爪,但這點已經足夠。

感應之下,先是類似雜波的噪音,再漸漸凝聚成清晰的語音。

“權限驗證通過……”

不是r3ai的那種存在,感覺層次要低得多,夏鳴覺得就是一個簡單的機器智能。

藍光自洞里溢出,夏鳴腦海中也展開一團類似邏輯雲的立體景象,隨着夏鳴意念的運動隨意縮放。

“果然是這個……”

這不是邏輯雲,是科技雲。

最前段是能源部分,一直延伸而上,中段擴展出材料分支,後段再擴展出半導體分支。每個分支上的每個技術點,都跟其他分支上的點有連接,擴展出部件、機械以及各種用途的造物。

夏小顏幫他粗略算了算,三個分支至少有七千多個技術點,彼此關聯出上百萬個造物。從骨架到外殼,從電線到光纜,從半導體到超導體,無所不包。而所有技術,所有造物,都可以追溯到中段的材料起始點。

那個點上,是夏鳴很熟悉的東西:那種奇特的銀白材料,他起名叫智銀。

夏鳴讓夏小顏記錄這個“科技雲”,並做分析推算,幾分鐘後,夏小顏報告說:“如果從最前端的能源部分開始,需要至少三個月,才能推進到末端。如果有外來能源,可以略過這部分,從中段開始,只需要七到八天就能完成。”

外來能源?身上就有!

太空服的牽引繩里是有電線的,太空服還能對外輸電,方便宇航員在太空里維修損壞的部件和設備。夏鳴很慶幸奇點號上用了空間堆,能源不愁。

將太空服上的輸電導線扯出來,拆掉前端的保護和絕緣層,用導電膠帶黏在圓球上。接通電源,再在腦海里的科技雲里點到中段那個製造智銀的科技點上,對圓球里的機器智能下令:“開始。”

“檢測到外接能源,指令條件成立,開始運轉。”

機器智能給了冷冰冰的回應,洞里的藍光猛然變亮,跟鉛球差不多的圓球,緩緩膨脹,原本黑黢黢的外表也漸漸變得瑩藍光滑。幾分鐘後,它溢出了洞,變成質地類似果凍的東西,向四周延伸。

半個小時後,圓球生長成直徑二三十米,厚幾十公分的超大果凍片後停了下來,這個階段似乎結束了。

接着它開始向慧核表面下沉,釋放出巨大的熱量,夏鳴的太空服也提示有大量伽瑪射線,他躲回飛船的時候,舷窗外已被耀眼的白光吞沒。

夏鳴將眼鏡轉為太赫茲掃描模式,能看到果凍分出了若干條觸手,向慧核深處延展。因為高溫和高輻射,慧核的水冰和乾冰不斷蒸發,偶爾出現一條條橘黃火舌,那是水被解離後生成的少許氧氣,點燃了慧核上的氨和甲烷。

這時候夏鳴明白了,智神星上的溝壑是怎麼來的。

果凍不斷延展,幾個小時後,光亮、焰火和強烈的輻射已經遍及長軸達38公里的整個慧核。還好,奇點飛船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過危險環境的威脅,耐高溫和防輻射方面還能撐得住。

坐在飛船里,夏鳴心想,在無數天文學家和愛好者的眼裡,今天的“夏鳴”一定格外絢麗。

接下來的三天里,這個像是生化造物的奇妙存在將慧核一點點“吃光”,只剩下應該是純鐵的纖細枝條,如同骨骼一般,撐着這塊大果凍,維持着不到原本慧核百分之一的尺寸。就連奇點號下方的表面,也成了一個規則的金屬圓座。他不得不將錨鉤換成磁鐵,免得出什麼意外飄走了。

科技雲里,主幹脈絡上的進度已經到達製造智銀這一點之前的“製造基材”,光亮和輻射都消失了。

而後的一段,進度就快多了,大概五六個小時後。這塊大果凍的瑩藍表面,像是冷卻一樣,幾處開始褪色,漸漸變得銀白,跟成型的智銀很像了。

機器智能提示:“需要關聯具體造物,以便固化材料,列表若無合適造物,可輸入設計圖,自行關聯。”

這就開始了?還可以自定義,真是贊,不愧是高維造物。

夏鳴趕緊將這幾天自己構想的東西,一項項補到設計圖裡。雖然每一項都有無數零件,無數指標和備註,但有夏小顏幫忙,也不算太累。

第五天,夏鳴完成了所有自定義項目,大果凍再度開工。

這個時候的智銀是一種普適狀態,但很快就分化出不同形態。

純粹的機械材料是緻密的金屬晶體,按照機件強度的不同需求調整緻密度,導電和數據線纜在機械材料的基礎上調整晶體結構。

半導體是另一大類,有另外的晶體結構,根據用途的不同,還分出了集成電路、分立器件、光電轉換以及ic和存儲器等幾類,每類在晶體結構之下還有更細緻的調整。

夏鳴還無法理解智銀是怎麼在一種材料上分化出可以適應所有用途的多種材料,只覺得應該是納米技術的方向。但能做到這麼神奇,至少超越了人類科技幾十上百年。

怪不得以曉棠材料加生物學的造詣,還有千顏幫忙,都一直無法破解。但曉棠曾經信誓旦旦的說,這不是單純的納米技術,而是生物與納米技術的結合,並且這種材料並沒有超出人類的技術極限。

材料或許沒有超過人類的技術極限,比如機械構件不一定是最堅硬、最柔韌或者導電性能最好的,半導體並不一定是最高效的,但能用一種材料搭起一整套直指智能時代的技術體系,這一點卻遠遠超出了人類的技術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