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解決了西域和青海的問題,那麼接下來就該輪到烏斯藏了,可是由於氣候、地理等原因,現在對烏斯藏實行直接統治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李悠自然也不會非要不切實際的派遣大軍征服烏斯藏,因此他對烏斯藏另有安排。

在元朝,烏斯藏的地方勢力必須要接受中央王朝的封賞方才能夠鞏固自身政教地位,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也利用了這一特點,對烏斯藏的宗教、政治領袖進行封賞,在烏斯藏各地政教領爭相前來朝貢請封的情況下,一面在政治上“眾建多封”,另一面又在經濟上給予優厚的回賞,以擴大對藏區的影響,加強同西藏各地方勢力的聯繫,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烏斯藏各地僧俗官員,作為明朝一個轄區的領,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裡向朝廷貢獻牲畜、皮毛、藏絨、藥材、藏香、銅佛、捲軸畫佛等土特產品和手工藝品,朝廷則沿襲慣例,以數倍於貢物價值的金、銀、鈔、綢、緞、布疋、茶葉、糧食等優厚回賜給予朝貢者,以示對邊遠地區的關懷,由於回賜豐厚,朝貢人員往來一次就可獲得大利,致使入朝進貢的烏斯藏人員逐年增多,這種以貢賜形式出現的朝廷與烏斯藏地方僧俗領之間的特殊經濟往來,對明朝中央政權推行治理烏斯藏地方的施政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大明先後冊封了三個法王和五個地方王,他們都非常重視明朝給的封號,並藉此來壓制那些心懷不軌的其他政教領袖。

此外,大明還在臨夏、天水、臨潭、雅安、松潘等地,專門設立茶馬司,統一管理茶馬市場,負責對烏斯藏地區的茶馬貿易;並在烏斯藏設立兩個都指揮使司,即烏斯藏都指揮使司及朵甘衛都指揮使司,又設有指揮使司、宣慰使司、招討使司、萬戶府、千戶所等機構,綜理軍民事務,修築雅州到烏斯藏的驛道,設置了驛站,大為便利了烏斯藏與內地的交通。

但是這對李悠來說還是不夠的,如今的烏斯藏都司還是由當地地位最高的法王擔任,而不是大明的武將;而現在卻有一個正式介入烏斯藏的好機會,現在烏斯藏地區的實力派、信奉噶瑪噶舉派的封建主辛夏巴家庭族聯繫藏巴汗、卻圖汗和頓月多吉結成同盟,打算共同抵禦實力飛展的黃教。

如果不是李悠的干擾,黃教的領袖在此生死關頭,為了避免滅頂之災,所以派遣使者前往和碩特蒙古,請求固始汗的幫助,固始汗經過詳細探查,決定率大軍從西域前來青海,先消滅卻圖汗,再消滅白利土司頓月多吉,繼而進軍烏斯藏消滅第悉藏巴,可惜現在固始汗的和碩特蒙古已經被李悠擊敗,他自己也成了大明的俘虜,這項計劃卻是無法實施了。

所在,在萬不得已之下,他們只得將求援的目標放到了大明皇帝的身上,急匆匆派來使者向李悠求援,希望李悠能夠派遣大軍保住自己的平安;李悠對此當然是樂見其成,他也願意派遣大軍進入烏斯藏,只是和那些政教領袖所想稍有不同的是,這一次李悠可不打算撤兵,他想要藉著這個機會坐實了烏思藏都司的地位,在烏斯藏地區建立永久駐軍點,來對烏斯藏地區的事物進行直接管轄。

對此,那些求援的使者自然是不怎麼願意的,可是他們不答應李悠就不會出兵,而沒有外部勢力的援助,他們就會被那些反對派擊敗、他們所建立的寺廟會被焚毀、僧侶會被誅殺,到頭來什麼也留不下,所以經過一番艱難的抉擇,他們不得不答應了李悠的條件。

“烏斯藏乃是貧瘠之地,而且氣候惡劣,毛將軍此去辛苦了。”為了勉勵毛承祿較好的完成這一任務,李悠直接給了他伯爵的爵位,並且約定只要烏思藏都司日後能夠較好地完成任務,等數年之後就會有人去接替毛承祿擔任烏斯藏都司一職,他的爵位也將升為侯爵,這幾乎已經是大明武將可以到達的了,而且跟隨他進入烏斯藏的大明士兵也會享受雙倍餉銀和優先升遷的待遇,藉此來抵消人們對苦寒之地的恐懼。

“末將叩謝皇恩,末將定會將此事辦好。”這一待遇甚至比此前立下了諾大功勞的曹文詔、滿桂等人還要優厚,毛承祿也沒想到自己會比他們更早的獲得爵位的賞賜,當下心中激蕩不已,連忙叩謝,並誓賭咒一定要把烏斯藏都司真正的建立起來。

“關於如何處置烏斯藏事物的辦法朕方才已經說過了,這幾日朕會派一些通曉烏斯藏內部情況的人去你軍中進行培訓,你先下去準備此事吧。”這些人中有錦衣衛的成員、有出入烏斯藏的商人也有當地的僧侶。

毛承祿領命而去,待他做好準備之後,李悠隨即派遣毛承祿率領三萬精兵進入烏斯藏,幫助他們擋住了辛夏巴聯軍的進攻,但也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反而召集雙方的領袖進行和談,逼迫他們暫時接受了大明的調停,重新簽署了盟約,根據盟約規定,他們雙方都是大明的子民,接受大明的管轄,以後出現什麼矛盾都必須前往烏斯藏都司府向大明的烏斯藏都司申訴,如有違反,大明將和另外一方聯合起來懲罰違反盟約的一方。

如此以來,烏斯藏都司府就可以憑藉烏斯藏地區內部的矛盾還有手中的兵力站穩腳跟了,再加上對茶馬貿易和朝貢的控制,對烏斯藏地區進行潛移默化的干預,並最終將這裡化為大明朝廷的直接管轄地。

待蒙古、西域、青藏等地的局勢逐漸安定下來,李悠也該返回京城了,出來的時候他帶了三十萬大軍,而回去的時候身邊則只剩下了不到十萬人,其餘兵馬都駐紮在了那些新納入大明版圖的領土上,守衛着大明的新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