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高智平與高方的想法不同,他心中對明軍憋着一股氣,所謂年少氣盛,就是如此。%

他隨即下令,讓三萬“農夫”士兵對泅渡而來的段氏軍迎頭痛擊。

而他自己率六千私兵持弓弩進行阻擊和掩護。

這個決定本沒有錯,甚至應該是正確的應對方法。

用三萬士兵組成堅固的肉牆,然後由六千弓弩手進行覆蓋射擊,這無疑使得要登陸上岸的一萬段氏軍難越雷池一步。

但高智平卻沒有考慮到前面頂着的三萬“農夫”士兵,絕非能與正規軍相提並論。

他們沒有經過訓練,甚至連最基本的服從命令聽指揮都不熟稔。

這些人只能使用在大面積的衝鋒上,不需要給他們任何任務,只要他們向一個目的地衝鋒,這樣,這些人是盡職的,他們會一窩蜂地沖向那裡。

但前提是,不能遇到強有力的抵抗,如果遭遇頑強的抵抗,那麼,這些人會以更快的速度原路退回。

可以負責任地說,他們撤退時一定跑得比衝鋒更快。

讓這樣一群“士兵”去硬頂一萬正規軍的突擊,無疑是艱難的。

但好在人數多,是進攻的段氏軍的三倍,並且有六千弓弩手壓陣,所以,剛開始時的戰局正如高智平所料,段氏軍的進攻勢頭隨即被壓制了。

這些“農夫”士兵在看到自己人數明顯高於敵人的情況下,“做戰”還是很勇敢的。他們雖然不擅長使用刀劍劈、刺,但這不妨礙他們撲上前去,用手抓、用牙咬。

亂拳打死老師父。也就憑着這些坊間打鬥的招數和背後六千弓弩手的密集射擊,段氏軍一時間竟找不到突破的有效辦法。

僅僅半個時辰,參加進攻的一萬段氏軍就損失了兩成以上的士兵。

這讓對岸的段氏軍將領開始焦慮,他們不停地向百里康建議撤換,讓已經完成整肅的兩萬士兵上陣。

這兩萬士兵其實就是與對岸的三萬“農夫”士兵一樣,也是剛剛從民間徵召的。

在將領們看來,既然是送死。還不如讓這些炮灰們去,大理國正規軍已經不多了,需要保留些種子。

但所有建議都被百里康拒絕了。

百里康知道。如果這時候撤換,很可能讓這一萬軍隊全軍覆沒。

因為登陸雖然不易,但登陸上岸之後,再要從江灘上回到江中撤回。這就比登陸還要困難和危險。

今天與昨天百里康率三千明軍將一萬多敵軍趕下江不同。因為那時,敵人佔據着戰場主動權,段氏軍已經無法用弓弩手對江灘進行有效控制。

而現在,高氏軍密集的弓弩箭矢籠罩着整個江灘,這個時候只能進不能退,一退就是潰敗,如果相峙肉搏的敵人趨勢反衝鋒,那麼。這一萬先鋒就鐵定會全軍覆沒。

百里康靜靜地等待着,他在等待合適的時機。

就如當時在湘鄉――醴陵之戰時一樣。他能坐視着一廂黑旗衛全軍覆沒而紡絲不動。

可如今的情形與那時又有些不同。

那時被百里康充當“炮灰”去送死的是久經訓練,有着流盡最後一滴血傳統的黑旗衛士兵,就算明知是送死,那些士兵一樣會儘可能去拼一個夠本,殺兩個攢一個。

但對岸的士兵不同,雖然比起“農夫”士兵強了不下一個檔次,但戰鬥意志是不能與當初的黑旗衛士兵相比的。

眼見突破無望的段氏軍士兵明顯猶豫了,正像對岸百里康的這些段氏軍將領一樣,他們開始猶豫。

在這個節骨眼上猶豫,那是相當危險的。

高智平抓住段氏軍猶豫的這一瞬間,命令三萬“農夫”士兵全力反擊,並令人喊出,將敵人趕下瀾滄江,每人賞銀十兩的口號。

十兩白銀,依照大理的消費水平,足夠一家四口兩年的花銷。

在這種you惑之下,“農夫”士兵們開始發狂。

其實從段氏軍士兵猶豫的那一剎那,“農夫”士兵們已經明顯感覺到壓力減輕。

頂在第一線的士兵們感覺最為清晰,士氣此消彼長。

而這時高智平明顯帶着you惑的煽動口號喊出,可以想像,本是進攻方的段氏軍由此刻開始自動轉入防守。

背後是瀾滄江,雖然退路沒有斷絕,但在這種情況下,本應該背水一戰激勵士兵強烈進攻突破的段氏軍,選擇了轉為防守,這無疑是自尋死路。

一轉入防守,士氣便瞬間鬆懈,戰場形勢隨即逆轉,段氏軍在江灘上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如果再不派兵增援,全軍覆沒只是時間問題了。

東岸的段氏軍將領已經不再焦躁,而是私下聯絡準備剝奪百里康的指揮權。

歸順明國是一回事,可眼下坐視一萬正規軍覆沒又是一回事。

沒有了這一萬正規軍,他們這些將領都是光桿司令,不但無法向段思聰交待,而且日後怎麼仗恃這支軍隊在明軍中立足?

將領們開始聚集,他們並不想傷害百里康,只是想奪回指揮權,或者只要百里康下令撤換這一萬正規軍回來,他們依舊願意奉行百里康的命令。

百里康察覺到這種異狀,但他對此熟視無睹,身邊有着三千明軍,他勿須擔心什麼。

而在這時,對岸戰局開始起了變化。

這來自於高智平的一記昏招。

本來,在“農夫”士兵強力進攻壓制下的段氏軍已經一步步後退,無力組織起反擊,直到背後就是瀾滄江水時,才不得不奮起反抗,但這也僅僅是勉力維持。

戰場天平已經傾向於高氏軍,但這個時候高智平出了一記昏招。

說是昏招,但也在情理之中。

高智平眼見勝券在握,但段氏軍在最後臨近江面時,又硬撐住了,在這一刻,高智平一時沒有考慮周詳,卻下令進行無差別射擊。

其實在戰場上,這種無差別的屠殺很常見,只是事後沒有人肯言及。

特別是以弱對強時,這種無差別的屠殺往往是不得已而必須做的事。

比方說,如果有一百自己人被三百,甚至五百敵人圍困,救之不及,這時該怎麼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