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

殿試結束之後,對於考生們而言,就是徹底放鬆的一段時間,他們終於不用再去經歷一遍不堪回首的士子生涯,無數個寒窗苦讀的日日夜夜,無盡的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家人的失望,旁人的嘲笑,這一切,從交卷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再也不會經歷了,因為他們已經成功地跨入了大明的最高階層士人階層。

從這一刻開始,他們就是官員了,最被人所羨慕的,最被人期待的,最被人渴望的,進士出身的官員,他們當中絕大部分人是沒有太大的理想和遠大的志向的,他們所希望的,不過是當個官,過過好日子,欺負欺負以前欺負過自己的人,為一縣之主,抒發一下心頭的快意而已。

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未來多少年裡,最輕鬆快意的一段時間,就是現在了。

他們還沒有去想,成為官員之後,他們所需要面臨的種種,他們所需要經歷的種種,新科進士的光環失效之後,他們是否還有如此輕鬆快意的心境,如此得意的思緒,那都是不確定的,對於他們來說他們自以為已經結束的煉獄,其實是未來的歲月里,他們無數次回想的天堂。

然而這一切在現在是毫無說服力的,無論是對於士子們也好,還是對於正在閱卷的閱卷官們也好,還是對於正瞪大眼睛監視着一切的錦衣衛也好,都是沒有意義的。

本次殿試的主閱卷官,是大學士夏言擔當的,大學士嚴嵩和禮部書孫承恩分別擔任副閱卷官,其餘人等都是同閱卷官,由於只是一份策論,所以閱卷的速度自然快一些,對於某些標準卡的也不是很嚴格,也不需要黜落,僅僅只是名次重排而已。

夏言盯着手上的每一份卷子,看着每一份策論,他腦袋裡全部都是鄭光的那份策論,和那份可以吸引到他的策論比起來,現在所看的子曰詩云,毫無吸引力,完全不足以讓他為這些卷子打上最高的評價一個圈。

按照閱卷規定,九名閱卷官都有評斷卷子好壞的權利,一份考卷要被所有的九名考官都閱讀過,並且打上評價之後,再去做最後的判定,最高的評價是一個圈圈,次一等的是一個三角,再次一等的是一個點,再次就是一根豎杠,最後一等的是個叉叉,想要得到一甲進士那珍貴的三個名額中的一個以及二甲的名額,就必須要得到八個圈圈,如果有超過一個的三角或是點,就肯定要落入三甲。

而對於一甲進士的三個名額,估計只有全部九個圈圈都到手才有可能得到了,不僅僅是策論的內容,還有書法,還有卷面的整潔程度,總體的觀感等等,評價相當細緻,相當的吹毛求疵,當然了,他們也不敢亂來,因為搞不好皇帝就要親自查閱試卷,明太祖就經常干這個事情,還鬧出不少次科舉案,殺掉不少考官。

至於嘉靖陛下,一般只看前十名的卷子,但是,也難說會不會突發奇想要看別的卷子,畢竟聖心難測,而嘉靖皇帝又是出了名的善變多疑。

夏言已經連續看了十多份闡述國雖大好戰恆亡的卷子,一律打上三角或者點點,打入三甲之列,就算是遇到有八個圈圈的,他也會評價為點,使之不得進入二甲前列,得以選庶吉士,他並不善於揣測皇帝的心意,說實話,如此善變的心意,也沒幾個臣子可以明白,所以夏言還是堅定的主戰派,看到主和派的卷子就一律打落三甲和二甲後列,看到主戰的卷子就給圈,最不濟也是三角。

直到一份熟悉的卷子出現在他的面前,夏言才眼前一亮,那熟悉的卷首語和第一頁紙的論斷,讓夏言瞬間明白,這就是鄭光的卷子,八個醒目的圈圈畫在上面,讓夏言明白自己就是決定他一生的那個人,第一頁紙他已經看得差不多了,直接跳過,去看接下來的策論。

鄭光反對對蒙古開戰的理由是國家困頓,缺少精兵強將,不能同時兩線開戰,自古以來兩線作戰就是兵家大忌,更兼攘外必先安內的用兵準則,此時此刻,對蒙古動手是不理智的行為,就算奪回了河套,但是我們能保證俺答不會再用兵搶回來嗎?俺答手裡有多少機動兵力?我大明可以出動多少兵馬守衛河套?一定可以戰勝之嗎?

打贏第一場,就可以接着打贏第二場嗎?我們有什麼憑據可以斷定俺答不會一而再再二三的試圖奪回河套?我們明白河套的價值,俺答就不明白?我們可以調動數萬兵馬去奪回河套,俺答會不會出動十萬鐵騎南下奪回河套?不要小看蒙古的戰爭動員能力,他們的每一個青壯都是戰鬥力,戰爭從來不帶輜重,完全是以戰養戰,就這一點,他們的動員能力十倍於大明,俺答可以輕鬆的調集十萬鐵騎,而我們卻難以集中十萬兵馬的力量。

他們可以調動十萬快速且精銳的騎兵,而我們卻只能調集不到十萬人的步卒,速度、戰力皆不如蒙古人,河套走廊上沒有多少城池可以給我們守,我們勢必要面對野戰的局面,大明的邊軍即使由曾總督統帥,精銳齊出,可以挺過第一次,還能挺過第二次第三次嗎?如果可以的話,邊軍的戰鬥力還真要讓人刮目相看,之前那麼多次戰敗到底是怎麼回事,就值得商榷了!

還有,大明發動戰爭需要大量的糧食、兵器、器械、民夫等等,準備戰爭就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而蒙古人集中兵力只需要遣人往各部落宣布可汗的命令,各部落火速集結青壯騎兵往可汗規定的目的地前往,由於是草原,還是騎兵,他們集結的速度遠超大明,大明就算是同樣集結騎兵,也不如蒙古人的輕便快速。

這樣一來,數十日的時間差就出現了,第一戰我們可以發動突然襲擊進攻河套,但是那之後呢?蒙古人失敗,就會咽下苦果不來找麻煩?俺答就會坐以待斃,接受最便捷的進攻中原的跳板被奪走而無動於衷?戰爭的結果是俺答繼續發動進攻一定要奪回河套的可能性大,還是什麼也不做的可能性大?俺答會發動幾次戰爭?大明可以承受俺答多少騎兵的進攻?

打仗需要的是什麼?是後勤,是財政,是糧食,是弓弩,是箭矢,是民夫,是騾馬,這些來自於什麼?來自於錢,大明的錢來自於什麼?稅收!大明的稅收來自於何處?東南!大明最重要的,最大的財政來源,東南!

大明財政的百分之七十,集中在東南數省,東南的賦稅,歷來都是大明的命根子,而如今,命根子被別人攥在手裡,對於大明這個巨人來說,又該如何自處?

大明的綜合國力和蒙古人比起來要更強一些,蒙古人只是軍力強橫,但是無論是文化還是財政還是科技,都被大明遠遠的甩在後面,所持者,不過是強悍的軍力而已,和大明的全面發展比起來,蒙古人甚至不能算一個國家,只是一個部落而已,偶爾出一個能幹的統治者,才能成為一個整體,一旦這個統治者死掉,後繼無人,他們會迅速的分裂,衰落,不像大明,可以完全的繼承下來。

鄭光覺得,以大明目前的財政狀況來看,可以支撐一場復套之戰,卻不能支撐復套之戰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大明要做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倭患,把東南理清了,恢復稅收,加大軍事投入,進行軍事改革,增強邊軍的戰鬥力,三五年之後,財政充分,軍力強悍,糧草齊備,才能一舉發動反擊戰,那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不僅僅是奪回河套,而是在奪回河套之後,直接依靠河套打入蒙古腹地,重現千年前漢武大帝之光輝!

封狼居胥,可汗夜遁逃,漠北決戰,匈奴人的下場,就是蒙古人的下場!

所以,在此之前,我們不能輕啟戰端,尤其不能大舉進攻河套使得俺答察覺出我們的真實意圖,我們要採取的,應該是另外一種主動防禦的策略,在全面反攻之前,竭盡全力的削弱蒙古人的力量,為之後一舉消滅蒙古人奠定基礎,那麼說一千道一萬,具體怎麼做呢?

鄭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精銳騎兵化整為零,大規模深入蒙古內地,燒殺搶掠,毀滅蒙古的部落,發揚“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真言,務必讓蒙古人疲於奔命,無力對大明造成有威脅的打擊,順帶,為大明練一批可以充作主力的精銳騎兵!

到那時,蒙古人的部落損失慘重,人口牛馬損失慘重,蒙古部落必將大規模內遷,蒙古人的戰鬥動員能力就會大規模下滑,俺答雖然惱怒,可以起大軍來進攻大明,但是同樣的,他不知道大明已經準備要徹底滅了他,心思還是和以前一樣,輕視大明,大明則全面收縮兵力,固守當地,堅壁清野,同時發動圍魏救趙的戰術,蒙古人大舉出動,我們也大舉出動,直接奔襲其大後方,讓他們哭都沒地方哭。

這樣,縱使不能擊敗蒙古,卻能讓他們在不經意之間,失去大量的戰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