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歷史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第十九章12月31日(一)

這是一年裡最後的一天,好像這天的天氣也在成全北星公司的好事,接連好久的晴天也多了一層淡淡的雲層,陽光不那麼火熱倒是幹活的好日子。且不論時間概念里任何一天並無任何特殊意義。北星公司之所以把一項帶有工程節點的任務定在這一天。完成這項任務,從新一年開始所有的作業都全面展開。如果說非得拿出一個值得紀念意義的說法來,按計劃北星公司這裡的工程徹底擺脫了開工以來一直任務滯後的被動局面。儘管北星公司把二號機組鍋爐汽包吊裝具有代表意義的計劃早已跟日本公司下過書面告知,接到告知的日本公司只以“注意安全”再簡捷不過帶有應付性的回應回執給北星,以此表明他們毫不關心安裝過程中的任何具體事項,至於怎樣安裝是北星公司自己的事,他們只關心安裝後的精度,管道焊接的質量。按合同說話的日方公司可不管開工初始機械、人員、材料影響工期的諸多原因。再有北星公司的技術質量還能達到日方滿意的程度。誰都知道眼下日本的工業暫時走在世界的前列,甭指望讓日本人說好,能不讓他們挑出毛病或者無話可說足以見得北星公司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不管怎麼說離已經發生的歷史並不久遠,兩國人為了共同的工程任務能夠不計前嫌和諧合作絕不是容易的事。誠然,任何一個有點覺悟的人都知道帶有個人性質的衝動只能給企業帶來損失,與是否懷着愛國的衷心毫無關係。倒是腳踏實地謙虛的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才是真正的進步。誰都知道真正的實力源於科技,科技的提升需要有極強能力的不斷孜孜追求的愛國情懷的精英人士。作為一個普通人安心把自己該乾的事努力干好,就算是一個有教養有價值的人。

對於吳愛民來說,每一天都是一樣的,他出來的目的就是幹活,幹活的目的就是賺錢,對於他來說乾的活沒有重不重要之分。不僅是他,每個人無不是在平凡的勞作中消耗着生命里最美好的時光。好在他的情緒已經從悲傷中調整了過來。話說回來,他沒有理由不安下心來好好的幹活,多多的賺錢養家。妻子(在他心裡第一次以這樣鄭重稱呼用在最心愛的女人身上,)為這個破爛的家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她的苦難無不是因為跟她在一起帶來的,唯一的希望就是把日子好好地過下去。至於說為什麼能死心塌地默默的承受,直白點說,不就是看吳愛民還像個爺們兒,最起碼關鍵時刻還有點爺們的樣子。至於當初是不是抱着少女不成熟的夢想希望他以後能有出息?都不重要了,早已讓悲催的生活痛擊得支離破碎了。

一想到妻子,吳愛民心裡的煩惱頓時散去了,在他心裡如同她的名字,厚坤“坤厚載物,德合無疆”,使他感到幸福、踏實。如果說給生活一個熱愛的理由,那就是命運讓他遇到一個好媳婦。他不信仰任何宗教,更覺得沒有資格成為一名黨員,如果非得讓他說出一個信仰來,那就是永遠做一個好人的信念。秉承着別管世界發生咋樣的變幻,在這個和平、法治呼聲極高的時代,憑自己勤勞的雙手去生活終歸是沒錯的。忠於自己的靈魂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好人。

事後,吳愛民曾正式問過妻子,“厚坤,你為什麼死心塌地的選擇一個窮小子跟着去受苦?哪一天,你會不會為你當初的選擇後悔?”吳愛民沒想到范厚坤想都沒想先是說出兩個字的回答,“安全。”再接着似乎對兩個字的詮釋,“父母給我生命,小時候對父母的依賴形影不離,再接着食物給我飽腹,衣物給我溫暖,使我對食、物的依賴猶如父母。長大了,需要得到安全的寄託。財物的貧窮跟富足只能使人活得好不好,能不能保障安全的活下去,精神能不能受到憂恐,皮肉能不能受到無端的損傷,才是最根本的。”至於後不後悔,她沒有回答,好像沒有回答的必要,能不能使她後悔不是簡單順口說出來的。

這天早晨一上班,工人們都在臨時休息的集裝箱里等待開早班會。班長接到項目部信息宣布,“今天早班會取消了,所有人都暫時休息待命。可以隨便看手機,睡大覺。如果沒有任何意外,到時候別忘了去食堂吃飯,食堂今天可是特意加了幾個好菜。”接着便是一片快樂的小聲說話與偷偷的竊笑,夾雜在一起誰也聽不清像鳥叫一樣嘰嘰喳喳。有的人乾脆跟家裡打起電話,儘管人們不想刻意偷聽別人的隱私,但那人也許嫌聲音嘈雜,聽不清家人回話,把音量開到最大。先是聽到那邊媽媽噓寒問暖的關懷。“幹活的時候,多長點眼神兒,小心別傷着自己,一旦有個閃失咱們家就徹底完了……;幹活的時候,多長點心眼兒,別傻乎乎的一個勁地干,該偷點懶就偷點懶,沒人說你好……。飯一定要吃飽,別餓着自己。那裡的伙食好嗎?……”

每個人聽到這樣的話,似乎媽媽又再跟自己嘮叨。只是那個兒子實話實說的回答使人有些鄙夷。特別說到這裡伙食的時候,“這裡吃飯不限量,吃飽了算,伙食好,頓頓都有豬肉,每天都有雞鴨魚肉,每到周六周日還有海鮮,關鍵是不用自己花一分錢,就像家裡過年一樣。”興許稍帶誇張,興許是直說直道的心裡話,有意無意偷聽的人都為他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心裡暗暗詆毀,“真是個窮鬼,即使是這樣,何必非說出來丟人現眼”,抱着這樣心理的人並不完全是對那人口無遮攔的鄙視,而是自己的狀況比那人也好不到哪裡去,竟像那人當眾把自己的實情也給抖摟了出來。

中國人骨子裡對飢餓的恐懼是天生就有的,史來因飢餓流離失所的人不計其數,且不說遠古,發生在近代的走西口、闖關東兩次人口大遷徙,無數人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因飢餓而逃荒,隨處可見因飢餓受凍引發疾病拋屍荒野的白骨,刻骨銘心的災難不能不使人想到這是一個偉大的幸福的時代。國土耕種面積沒有增加,但人口數量卻比那時災難的人口增加兩三倍,人人有飯吃,食不僅僅飽腹,卻要追求養生;人人有衣穿,衣不僅僅禦寒,卻要追求時尚。

人比其他動物多了智慧,對生存的條件也變得苛刻,衣、食、住、行樣樣都不可少,否則就不能好好地活着。西漢晁錯的話更能警醒世人,“夫腹肌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衣食父母並非嚴重之辭。當今之世政令和暢人人衣食無憂,僅僅做到免去飢餓起到飽腹的確花不了多少錢,但是想要飽嘗肉之美味,酒之甘醇卻不是少錢所能做到的。誰不喜好甘醇美味,缺少慾念才智不得以激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