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來興兒聽他言語間對自己已然改了稱呼,不再口稱睦王殿下,心下不免一驚,穩了穩心神,躬身還禮道:“有勞上師久等了。臨行前能再次聆聽上師教誨,小子深感榮幸。”

貢布上師向山門外平地上放置着的幾張石凳指了指,說道:“時間緊迫,貧僧就不請小施主進寺吃茶了,咱們就在此處說說話吧。”

來興兒、納玉隨貢布上師走至石凳前坐下,央宗侍立在貢布上師身後。貢布上師目視納玉,問道:“姑娘可是要與小施主一道趕往江陵去見江陵王”

來興兒經貢布上師一提醒,才恍然想起納玉帶他是從邏些城的東門出的城,而非來時的北門。

納玉只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貧僧看姑娘悲傷之情暗結於心、肅殺之氣充溢於表,江陵如今已成險地,姑娘和小施主此行恐怕凶多吉少。奉勸姑娘不妨改弦易轍,還是徑返長安去吧。”

來興兒坐在一旁聽得糊塗,不禁向納玉問道:“姑娘去見江陵王作甚”

納玉仍是一言不發。

貢布上師見此情形,長嘆一聲,對來興兒說道:“原來小施主對個中情由還不甚瞭然。貧僧自幼承昆陽公主教導,唯願吐蕃與中土上邦之間能早日化干戈為玉帛,永結秦晉之好,怎奈天不遂人願,變故頻生。先是睦王被其叔父江陵王軟禁於江陵城,至今下落不明,繼而和親長公主母女雙雙辭世,和親之事眼看要化作泡影。貧僧縱有意力促兩國結親修好,面臨如此形勢,也深感智窮力竭、回天乏術。更有甚者,和親一旦不成,吐蕃朝中主戰一派必定捲土重來,力勸贊普對中土用兵,戰端一開。生靈塗炭,兩敗俱傷,則大禍不遠矣。於今之計,只有請兩位速速返回長安。說服上邦皇帝堅守信義,另擇和親公主與贊普早成大婚,方能力保南域安寧。貧僧雖不知姑娘與已故的和親長公主有何淵源,但望姑娘能以國事為重,暫時擱置下個人恩怨。早回長安才是。”

來興兒聽罷貢布上師的這番話,頓覺羞愧難當:原來貢布上師早就知道他是假冒的睦王。他面色通紅地站起身,沖貢布上師深施一禮,說道:“事出無奈,對上師有所欺瞞,小子來興兒向上師賠罪了。”

貢布上師見納玉尚在猶豫不定,遂朝來興兒擺擺手,示意他坐下,緩緩說道:“農歌驛初次相見時,貧僧已瞧出小施主並非睦王本人。待進入邏些城後。貧僧得到線報,知道了睦王被江陵王軟禁的消息,當時頗擔心小施主和使團一行的安危、成敗,於是貧僧一面壓下從江陵傳來的消息不報,同時托多措大人在使團晉見時暗中照應,助你們完成使命。出乎貧僧意料的是,小施主年紀雖輕,聰明睿智、臨機應變,遠非常人可比,兼以這位姑娘緊要時刻出手相助。竟是無需多措出手,就功德圓滿,達成了使命。想來中土禮儀文明之邦,果然是人才倍出啊。”

沉默良久的納玉忽然開口問道:“您身為吐蕃國師。為何要冒險幫助使團完成使命呢,難道僅僅因為昆陽公主的緣故嗎”

“沒有昆陽公主,貢布就不會從一個小宦者變成一國的上師。”貢布上師肅然答道,“姑娘以為貢布只是在幫助你們嗎我這麼做,其實是在儘力避免使吐蕃陷入動蕩不安的輪迴之中而已。赤德贊普賢明寬厚,卻體弱多病。至今尚無子嗣,如果一味窮兵黷武,不消十年,就將使國力消耗殆盡,到時贊普倘有不測,後繼無人,內亂必生,便會有覆國之難哪。因此,與中土和親修好,休養生息,恢復國力,才是吐蕃現在應走的正道。貧僧既為一國的國師,當然要為黎民蒼生着想,豈會僅憑個人的恩怨施惠於人呢”

“什麼,上師你是宦者之身”來興兒發生一聲驚呼。

“是啊,這有什麼可諱言的呢”貢布上師坦然反問道,沒有一絲的難為情。

“太妃母女已不在人世,長安城中再沒有什麼人叫我牽掛的啦。眼下之際唯有到江陵投奔江陵王暫且棲身,另圖打算了。再者我們身份卑微,要是回到長安後,皇帝不聽我們的,該怎麼辦呢”納玉用目光制止住來興兒的大呼小叫,神情落寞地問道。

貢布上師見她已被自己說動,表露出改道回長安的意願,讚許地點點頭,站起身答道:“世間諸事,成與不成,雖有天命,尚須人為。只要我等儘力而為,一定會有轉機出現。貧僧已為兩位準備下了座騎,兩位走後,我將力勸贊普善待林、尚兩位大人及使團眾人,靜候長安早傳佳音。”

納玉仍未下定決心改變行程,來興兒已然是等不及了,跳起叫道:“你說走我便跟你走,早知是去江陵,我還不如回邏些陪着林大人他們呢。上師的話句句在理,你若不聽,我現在就回城去。”說著,作勢就要衝下山去。

貢布上師閃身擋在來興兒面前,嗔道:“現在是什麼時候,倒耍起小孩兒脾氣來了。別忘了在邏些城中你仍是睦王殿下,皇帝派來的和親大使,她若不及時帶你出城,和親公主的死訊盡人皆知之後,你想走也走不成了。她救了你,你反倒怪她”

納玉一來因為得知長寧公主的死訊而悲痛不已,二來平白無故受了來興兒的數落,心中甚覺委屈,聽了貢布上師為自己辯白的一番話,竟雙手掩面,低聲啜泣起來。

來興兒最是見不得人哭,納玉一哭,他登時慌了神,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急切間,他靈機一動,誕着臉皮有意將話頭叉開,訕笑着問貢布上師道:“上師,小子就不明白了,在農歌驛時你是怎麼瞧出我不是睦王本人的”

貢布上師情知他心中有愧,又不好意思當著別人的面去哄納玉,這是有意想借別的話題逗納玉開心。他心中有事,哪兒理會得二人的兒女私情,先是回頭命央宗去把為納玉和來興兒預備下的兩匹馬牽來,然後才隨口答道:“昆陽公主論輩份應是睦王的祖父輩,貧僧有意多次提及昆陽公主,小施主卻似聞所未聞,神情、舉止間沒有表示出任何敬意,從那時起,貧僧就對小施主的身份產生了懷疑。”

“那麼上師能否瞧出小子的真實身份來呢”來興兒用眼角的餘光掃了納玉一眼,發現她仍在啜泣,遂有意抬高了嗓門又問道。

“小施主有貴人之相,卻無貴人之氣,料想是宮苑中人,只是”

來興兒正要托貢布上師在吐蕃境內探尋母親的下落,不防納玉突然挺身站起,從央宗手中一把奪過韁繩,翻身上馬,頭也不回地縱馬朝山下疾馳而去。

匆忙間,來興兒來不及向貢布上師道別,騰身躍上了另一匹馬,揮舞着馬鞭邊跟在後面直追了下去,邊衝著納玉的背影大聲問道:“你這是要去哪兒啊”

“長安。”

空曠的山林間餘音久久不歇,貢布上師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