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ps,求訂閱、求收藏、求推薦

皇帝獨自坐在延英殿中,正在心神不寧地等待着從江陵傳回的最新消息,得到李進忠入宮求見的稟報,不禁皺了皺眉頭。

不知具體從哪天何時起,皇帝心中對這位一力扶保自己登上皇位的權宦產生了一種愛恨、敬畏相互摻雜、交織在一起,並且無從分辨孰輕孰重的複雜情感。但是,他不得不承認,其中惱怒和忌憚的成分正在日漸增多。

前些日子,李進忠為了向皇帝強討兵權,使出了辭官、鬥毆、稱傷不出等諸種手段,逼得皇帝實在無奈,只得借力打力,封他做了宰相,委他主持靖宮大計才算了事。

時隔不久,李進忠又借主持靖宮之機,不經皇帝允准,擅自在宮中組建了數百人的靖宮差房,將包括後宮嬪妃在內的所有人都置於了他的嚴密監視之下。

這回在如何處置江陵王的問題上,自己採納了景暄的建言,沒有如李進忠所主張的那樣發兵圍剿江陵,難道他今天入宮又是為了要強逼自己就範嗎

皇帝一想到又將面對李進忠近乎要挾般的糾纏,就感覺到兩個太陽穴開始隱隱作痛。

“晉國公夫人的親眷真是了得,連朕和兩位貴妃也都監視在內了。不知道靖宮差房這些天來在宮內發現張氏殘黨的蹤影沒有啊”皇帝看着面前站着的這個相貌醜陋的老頭兒,決定先發制人,抓住他擅自組建“靖宮差房”這件事,來堵住李進忠的嘴。

“啟稟陛下,老臣奉旨主持靖宮事宜以來,夙夜難眠,唯恐辦差不力,辜負陛下的重託。睦王離京時,陛下將原已恩准調歸老臣差遣的五百禁軍充做使團護衛,老臣無奈之下。只得仿效先朝內侍省察事廳子的成例,暫組靖宮差房,作為日常辦差的臨時機構。

陛下明鑒,現下的形勢。內侍省及各處宮人中可用之人甚少,因此老臣才從府中挑選了若干名老成穩重的僕婦以補不足。靖宮差房組建的時日不多,卻已發現了張氏殘黨不慎露出的諸多蛛絲馬跡,可謂是成效顯著。老臣以為,這兩件事皆屬老臣職責本分。故而未曾先行奏報,還請陛下恕罪。”李進忠為討處置行刺嫌犯的聖旨而來,不欲因旁的事觸怒皇帝,因此回答得格外小心。

察事廳子是父皇晚年明令裁撤的機構,為的是防止其成為張氏弄權的工具,眼見李進忠大言不慚地竟將此引為成例,為自己擅設所謂的靖宮差房狡辯,皇帝只覺一股怒火直撞腦門。

他強壓着火氣,面帶笑容地對李進忠解釋道:“朕不過是前晚在毓秀宮中恰巧碰上靖宮差房的專使巡夜,今兒見了晉國公隨口一問。晉國公不必掛懷。朕既以靖宮重任相托,一應大小事務晉國公自然有權做主,無須事事奏報。目下四方不寧,肘腋之患朕尤為關注,只盼您能早日將張氏殘黨一網打盡,怎會無故降罪晉國公今日請見,是否有什麼好消息說與朕聽啊”

李進忠察言觀色,已瞧出皇帝尚全然不知昨日傍晚自己遇刺之事,遂故作驚慌地“撲通”一聲跪倒在階下,以頭碰地。嘶聲嚷道:“老臣無能,昨晚險些被歹人於回府的路上奪走了性命,萬望陛下為老臣做主,下旨嚴懲幕後真兇。”

皇帝被他突如其來的舉動着實嚇了一跳。連忙命王保兒上前攙起李進忠,溫言安撫道:“晉國公莫急、莫慌,不妨把話說得再明白些,難道又是張氏殘黨出來作祟不管對方是誰,您儘管說出來,朕決不姑息。”

李進忠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沙啞着嗓子把昨晚自己遇刺的前後經過向皇帝詳細敘說了一遍,末了才說道:“根據刺客不慎落在行刺現場的一縷孔雀金絲線,老臣初步斷定,南內太妃和長寧長公主恐與此事有涉。她二人必是對老臣力主發兵江陵心懷怨恨,因此才命人半路暗算老臣。現老臣已令祿光庭率人將南內和長公主府團團圍住,請陛下降下聖旨,准老臣入內拿人。”

皇帝聽罷,心中暗叫不妙:這李進忠雖不是為逼自己出兵征剿江陵王而來,卻給自己出了個更大的難題。

假設昨晚果然是太妃和長寧母女合謀捅出的亂子,於情於理,自己都萬難阻擋李進忠查案拿凶;然而,倘若因此廢黜了她們母女的封號位份,父皇生前只留下這麼一位尚還待字閨中的親生女兒,和親吐蕃之大計豈不要化為泡影

剎那間,皇帝的額頭也沁出了一層細細的汗珠。

李進忠許久聽不到皇帝入宮拿人的旨意說出口,知他內心必是極不情願在這緊要的當口處置長寧長公主。

但勢到如今,他作為新任的中書令,文武百官之首,又是受害的苦主,如果一旦鬆口,為了成全皇帝的心意,有意放對方一馬,那麼,自己以後就將在眾人面前完全失去威信,難以在朝堂之上立穩腳跟。

因此,縱然是明知皇帝心中作何打算,李進忠也難以後退半步,只能硬挺着靜等皇帝的決斷。他甚至替皇帝着想,心中已暗暗在眾宗室的女兒中找尋起長寧長公主的替代人選來了。

“據朕所知,孔雀金絲線雖出自太妃的故國林邑,然此物作為多年以來的貢物已進奉多年,在宮中並不只是太妃母女處才有此物。晉國公僅憑一縷絲屑便斷定太妃母女是刺客背後的主使之人,是不是輕率了些”皇帝咬緊牙關,試探着問道。

他明白,依眼前的情勢,唯有寄希望於太妃母女不是行刺李進忠的主謀,才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也是最理想的結果。

李進忠聽到皇帝為了使長寧長公主免受懲處,竟然質疑起自己來,不由得惱將上來:連一個與皇帝尚未見面的新入宮嬪妃遇刺,皇帝一怒之下,還將含冰殿所有的當差宮人、宦者殺了殉葬。自己身為有定鼎之功的當朝宰相,半路遇刺,皇帝非但沒有任何的安撫表示,反而替自己眼看就要抓到手的嫌犯開脫起來,兩相比較起來,怎不令人齒冷心寒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