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納悉摩聽到湯寬如此回話,臉上的橫肉一顫,微微眯起雙眼,皮笑肉不笑地對湯寬說道:“納某已聽說湯大人有呈獻涇州之功,將來漢家新天子即位之時,納某願保薦湯大人位列三公,湯大人意下如何呀?不過嘛,眼下納某還有一事要煩勞湯大人,都日增傑將軍昨晚據說是被中土皇帝後宮的惠貴妃所殺,據軍士們親眼所見,她的同夥用馬馱着她的遺體逃進了大明宮中,就煩勞湯大人帶人從速把貴妃娘娘的遺體給找出來吧。”

自昨晚跟隨張諒進入長安,直至次日天近晌午陪着納悉摩在大明宮各處轉了一遭,湯寬將近一天一夜滴水未沾,兩眼未合了。卻不料想只因在宣政殿內一時不慎說錯了句話,便被納悉摩派了個尋找景暄屍骨的差使,真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

大明宮方圓上千頃的範圍,隨便找個地方掩埋下一具屍骨來,就夠湯寬找上個十天半個月的,可納悉摩在此之前已當眾傳下將令,限期三天務必找出景暄的屍骨,抓獲殺害張諒的兇手,這對年過五旬的湯寬來說,真比叫他再獻出一座城池還要難上十倍。

但說出的話已然收不回來,納悉摩親口交待下的差使若是辦不好,到時不用說什麼新朝的三公之位根本指望不上,就是能不能保下自己的一條老命來都還在兩可之間。抱怨歸抱怨,後悔歸後悔,湯寬接下了這份費心儘力尚難以完成的差使後,着實花費了一番心思,私下裡認真揣摩起來興兒和景昭二人會把景暄的屍骨藏在了宮內什麼地方。

經過一番絞盡腦汁的猜度和思量,湯寬決定首先從後宮開始找起。鑒於張諒和葛坦帶進長安來的吐蕃軍士總數不過兩萬多人,經過了昨晚承天門前一戰又死傷了千把人,其餘兵力除了要分出相當一部分把守長安城四面的十二座城門外,還要承擔佔領長安城中包括西內、南內、十王宅、各部院寺台衙署,以及在城內搜捕殺害張諒的兇手等諸種差使,能夠交給湯寬帶領着在宮內找尋景暄屍骨的就只有一二十名軍士了。在湯寬的一再請求下,納悉摩勉強同意,把尚留在大明宮各處的二百多名雜役人等交由湯寬帶領,由這些雜役主要承擔起找尋景暄屍骨的差使。

湯寬連飯都顧不得吃上一口,馬不停蹄地率領着七八名軍士並一二十名宮中雜役,首先來到了景暄生前居住的寶象宮,把寶象宮內的亭台殿閣里里外外、挖地三尺找了個遍,結果非但沒有找到任何值錢的東西,即連個有用的線索都沒能找到。

湯寬困餓交加,兼加心中焦急,竟差點兒一頭栽倒在寶象宮內。在身邊眾人的攙扶下,他強打起精神,挪入寶象宮正殿內坐下,就感覺到渾身上下酸軟乏力,再難以站起身來,遂只得有氣無力地吩咐隨行的吐蕃軍士帶着一班雜役到別的宮殿院內搜尋,留下自己在寶象宮略事休息。

這些個吐蕃軍士打心眼裡瞧不上賣國求榮的湯寬,雖見他額頭上沁出黃豆大的汗珠,臉色臘黃,卻沒有一個人主動提出願留在他身邊照料他,反而人人都欲首先找到景暄的屍骨,以便回去向納悉摩請功,因此,一旦得了湯寬要他們單獨行動的命令,連頭都沒回,押着那一班宮中雜役出院到別處接着搜尋去了。

湯寬閉起雙眼,剛要斜歪在座中打個盹兒,突然感覺到迎面一縷微風拂過臉頰,他頗為愜意地挪動了一下肥胖的身子,卻覺得脖頸間陡地竄上一陣涼意,一驚之下,他忙睜開雙眼,只見不知什麼時候,面前已站定了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正用一把寒光閃閃的利劍架在自己脖子上,冷冷地盯着自己。

這一驚可非同小可,湯寬就覺得兩襠間一股熱流湧出,竟嚇得尿了出來。

此時,從殿外又走進了三個身穿雜役衣衫的人,其中一位衝著湯寬抱拳說道:“湯大人,多日不見,久違了。”

湯寬緊緊夾着雙腿,竭力避免叫人發覺出自己的糗樣,張皇着問道:“你,你是誰呀,怎會認得湯某?”

那人走上前幾步,與那高個女子並肩站在湯寬面前,似笑非笑地說道:“一個多月前在睦王府一別,湯大人好大的忘性,竟認不得我了嗎?”

湯寬迷濛着雙眼,將來人仔細端詳了片刻,才恍然叫道:“你,你是晉國公府門前的那位小兄弟!”

辛十二娘卻不似來興兒一樣對湯寬那麼客氣,手腕微一用力,劍尖便在湯寬脖頸上划出了一道血痕,沉聲逼問道:“說,你們在這宮裡鬧得雞飛狗跳的,是在做什麼?”

湯寬一旦認出了來興兒,便如同溺水的人拉住了根救命稻草,忙不迭地朝來興兒哀求道:“小兄弟,你跟這位女俠說說,把劍從我脖子上挪開吧。這樣子,我說不成話。”

來興兒沒料到湯寬是這麼一副慫樣,又好氣又好笑,遂上前親手將辛十二娘的劍從湯寬脖子上拿開,帶着幾分意外地向湯寬問道:“湯大人,這滿朝的大臣都隨着皇上東遷了,為何只有你一人還留在這大明宮中?”

湯寬聽出他竟不知自己投降吐蕃的實情,本已吊在嗓子眼兒的一顆心才要放下,卻聽來興兒身旁的辛十二娘冷笑一聲,說道:“好心的小子,這還用問嗎?咱們眼前這個胖老頭只怕已經是吐蕃人的奴才了。”

來興兒帶着錦屏、江中石與辛十二娘一道,今日一早便按照昨晚幾個人議定的行動方案,喬裝成宮中雜役的模樣,趁吐蕃人不備,悄悄混入了大明宮。

本來,來興兒是堅決不同意錦屏隨他們入宮來的,可架不住錦屏念主心切,覓死覓活地非要親眼見到景暄的埋屍之地,才肯相信景暄真的已不在人世了,來興兒拗她不過,只得勉強答應了她。

他們一進得宮來,當即驚喜地發現大明宮內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戒備森嚴,零零星星地所看到的一些吐蕃軍士也因不奈受長安炎熱的天氣,都三三兩兩地圍聚在宮中各個陰涼處避暑,連個把守宮內各處院門的人都沒有一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