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同光尼寺事件發生後,張衡、宇文述等人在向已在返回江南途中的楊廣報告消息的同時,也向朝廷呈遞了請罪奏章,因此,在楊廣返抵廣陵,詳察事件真相,並委派裴蘊返回建康,準備為靜虛、心意二人操辦隆重葬儀不久,署理長秋監令兼正陽宮掌事宦者何柱兒就奉皇后獨孤伽羅之命,親自趕到了廣陵。

楊廣乍一聽到何柱兒在總管府門外求見的稟報,着實嚇了一跳,誤以為長安朝中又發生了不測,父皇、母后再次傳詔自己還朝,連忙率領段達等一班僚屬迎出門外,親自將何柱兒迎至了議事廳,忐忑不安地問道:“何公公,朝中、宮中出了什麼事,母后竟派你親自到廣陵來了?”

何柱兒儘管極受獨孤伽羅寵信,又是奉旨前來,但他為人一向小心謹慎,在楊廣面前坐也不坐,躬身答道:“殿下請放寬心,皇上、娘娘一切都好,長安也沒發生什麼大事。娘娘派咱家千里迢迢趕來面見殿下,只為此前得到建康宇文述奏報,得知心意圓寂的音訊,特命咱家齎一道恩旨與她。”

楊廣聽何柱兒說明來意,心安了許多,堅持請何柱兒坐下,略一沉吟,向何柱兒問道:“公公,這麼多年來小王心中一直有一未解之事,昔日在京時曾向母后問起,卻未得母后答覆,今日可否請公公為小王開示一二,以解小王心頭之惑?”

“呃……”何柱兒不知楊廣所問何事,略一猶豫,答道,“只要是咱家知道的事,決不敢向殿下隱瞞。”

“我自幼就聽人說過,外祖當年是死於前朝權臣宇文護之手,心意(顧盼兒)雖是前朝明帝的妃子,但其和宇文護曾有私情,且生有一女的事情,母后想必早就知曉了吧,卻為何對她禮敬有加,即便是如今她已圓寂歸天,還要命公公專程來賜道恩旨給她,賜她莫大的哀榮呢?”

“這……”楊廣提出的疑問令何柱兒多少感到有些為難,他有意迴避着楊廣的目光,低頭思索移時,才斟酌着語句答道,“本來殿下所問之事不是咱家該多嘴與殿下談論的,可咱家整日陪伴在娘娘身邊,多多少少也聽娘娘說起過幾句關於心意的話,今蒙殿下瞧得起,向咱家問起,不敢對殿下有所欺瞞。不過,尚請殿下替咱家保守秘密,接下來咱家對殿下說的話,萬萬不可向他人說起。”

“公公放心,我只求公公能為我釋疑解惑,決不會向他人說起此事的。”

何柱兒得到楊廣的親口承諾,咽了口唾沫,才支支吾吾地說道:“咱家記得開隋之初,娘娘有一回曾對咱家說過,她平生最切齒痛恨之人便是當年殺害大司馬(獨孤伽羅的父親獨孤信)的仇人宇文護。因此,對與宇文護有過男女私情的顧盼兒(心意)自然也不願輕易放過,必欲除之而後快。也是那顧盼兒命不該絕,在她侍奉的前朝明帝駕崩後不久,其姦夫宇文護猶把持着朝政之時,不顧宇文護的堅決反對,執意要到萬善尼寺出家做了僧尼,這樣一來,到了當今聖上受禪登極,娘娘做了皇后之時,顧盼兒儼然已是一位出家的高僧,萬善尼寺群尼之首了。即便是娘娘,也不便處置她了。”

聽何柱兒說到這裡,不知怎地,楊廣忽然回想起了開皇元年他在魚俱羅等人的引導下查破石屋院時發現的那條通往萬善尼寺的秘道,便打斷何柱兒,問道:“顧盼兒出家為尼時,宇文護尚在把持着朝政,他二人定還藕斷絲連,暗中保持着來往,難道母后就不能以此為由,斷然處置了她嗎?且顧盼兒與宇文護生有一女之事,母后對此一無所知嗎?”

何柱兒搖頭嘆了口氣,答道:“殿下有所不知,待到娘娘想要處置顧盼兒時,她已深孚眾望,成了安置於萬善尼寺的數百名前朝宮嬪、命婦的首腦,進而在當時朝中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並且,最重要的是,直到後來,娘娘才得知她與宇文護育有一女的事,否則……儘管如此,娘娘為了便於尋釁處置顧盼兒,派了心嚴前去住持尼寺,只叫顧盼兒做了個明經堂的執事……本來,數年前,娘娘在殿下對顧盼兒起疑,派人對她監視之時,本想藉機除掉她的,卻不料,她又向朝廷投了誠,躲過了一劫……”

耳邊聽着何柱兒不甚連貫的講述,楊廣直感到身上一陣陣發冷:明明是長達十幾年的生死對頭,母后獨孤伽羅卻在顧盼兒身死之後,特地派何柱兒趕來江南,賜下一道恩旨給她,如此想來,即便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皇后在人前人後也不得不以兩面示人,明明內心對顧盼兒恨到了極點,表面上還得違心地施恩於她,用以安撫前朝舊臣,助自己撫綏江南人心,做皇后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呢。

何柱兒的話雖然解開了楊廣一直以來存於心間的迷團,卻也使他更加堅定了不做皇帝的決心,只是,他此刻還渾然不知,歷史原有的發展軌跡有着超乎他想像的強大磁力,令他難以抵抗和招架。

在裴蘊等人的儘力操持下,靜虛和心意兩位師太的隆重葬儀依事先擇定的良辰吉日如期在建康城同光尼寺內舉行了。不過,除了由段達陪同前來頒賜恩旨的何柱兒以外,張衡、宇文述等在建康的朝廷大員們並沒有看到晉王楊廣的身影。

待葬儀舉行已畢,張衡,宇文述兩人單獨將段達、何柱兒請至了張衡在建康的府邸,向他們打聽起了楊廣為何沒來參加兩名師太葬儀的緣由。

“哦,王爺原本是要過江來的,可在臨行前得到稟報,李靖在浙東捉到了一名攔路打劫的匪首,不日即將押解着返抵廣陵。於是便改變主意,派末將陪同何令監一同過江來了。”段達搶先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