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貧尼心意,出家前俗名顧姿兒,先父顧世修,當與先生同輩相稱。”

“你,你是世修堂兄的女公子?”顧施面顯驚詫,難以置信地打量心意兩眼,問道,“可是十數年前遠嫁長安的那位?”

心意這才起身,沖顧施合掌行禮,改口稱呼道:“叔父在上,請受侄女一拜。叔父方才所說,正是侄女。”

顧施既與心意叔侄相認,重新請心意落座之後,同楊廣說起話來自然不像先前那樣生分,但也沒有立馬答應他的邀請,而是不緊不慢地從面前几案上拿起一張紙箋,遞向楊廣,呵呵笑着說道:“山林之間閑坐無事。這是老夫的弟子明克讓前些時從建康寄給老夫的兩首小詩,並未提及兩首詩出自何人之手,今日恰逢王爺登門,現將兩首小詩呈請王爺一閱,品評詩意高下,也可使老夫見識見識王爺的詩文造詣。”

楊廣見顧施果如裴蘊十天前所說,與人交往不論身份、地位高低,最講究的是眼緣、心緣,明白這是他在答覆自己是否願意出山著書前,存心考校自己的學問,遂與裴蘊交換了個眼神,從顧施手中接過那張做工考究的紙箋,先誇讚道:“小王在長安猶未見到過如此精美的紙箋,想必這紙箋上所錄之詩句也出自江南名士筆下,小王今日有幸了。”說著,展開紙箋,定睛凝神看那紙箋上抄錄的兩首詩。

紙箋上果然用雋朗的字跡抄錄著兩首五言詩篇。

其一云:

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

日落滄江靜,雲散遠山空。

鷺飛林外白,蓮開水上紅。

逍遙有餘興,悵望情不終。

不由得心頭一喜,再瞧第二首,詩云: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復來。

露濃山氣冷,風急蟬聲哀。

鳥擊初移樹,魚塞欲隱雷。

斷霧時通日,殘雲尚作雷。

楊廣匆匆將兩首詩瀏覽了一遍,陡地反問顧施道:“先生以為這兩首詩的意境如何?”

須知顧施請楊廣品評詩句、詩意,無形中自有考校楊廣詩文造詣的意思,現見楊廣只匆匆將兩首詩瀏覽了一遍,未評一字,反向自己詢問兩道詩做得如何,心中難免不悅,遂籠統地答了一句:“作詩者詩才高曠,幾可與魏武比肩,字裡行間頗具帝王之氣,決非尋常之人。”

豈料他話音剛落,已見楊廣挺身站起,長揖到地,謙辭道:“先生謬讚了。”

這一來,不僅顧施當場諤然失色,即連心意、裴蘊等人也大驚失色,顧施急忙問道:“怎麼,這兩首詩竟是王爺所作?”

在在場眾人的驚奇目光注視下,楊廣微微點了點頭,答道:“這兩首小詩其一名《夏日臨江》,原系小王初至江南時所做,記得當時關中已是初冬一片蕭瑟,而江南猶溫暖如春,小王便臆想江南夏日景象,聯綴成了一首小詩;這第二首名為《悲秋詩》,系小王統軍攻佔建康時所做,寫的是南朝延續百年之久,一朝滅國的悲涼。今日不意先生高徒將小王所做兩首舊作抄錄寄贈,倒叫小王不勝惶恐,貽笑方家了。”

顧施也隨着楊廣起身,激動地拉住楊廣的手,讚不絕口道:“王爺以弱冠之年,能寫成如此詩篇,老夫枉度五十春秋,枉度五十春秋啊!”

世間就有如此湊巧之事,顧施的高徒明克讓寄給恩師的兩首小詩皆為楊廣在統軍伐陳時所做,這不禁令顧施對眼前這位年輕的王爺刮目相看,拉着楊廣的手重新落座後,興奮地對他說道:“克讓只寄了這兩首詩作給老夫,既未說明詩系何人所做,也沒有一字評語,此時想來,應是別有一番深意在其中。不承想今日王爺登門,竟使老夫得見這兩首詩的作者,也算是老夫與王爺有緣。老夫知王爺招老夫出山著書立言,不無以此籠絡江南士族,安撫江南之意,然對王爺如此高曠之詩才,不勝心儀、推祟之至,情願受王爺驅策,為王爺撫綏江南效力。”

楊廣大喜過望,即請王妃蕭厄親自下廚,烹了幾樣小菜,又命郭衍拿出帶來的美酒,就在茅舍之中與顧施相對而坐,把酒暢談起來了。

顧施既對楊廣的詩文造詣稱賞不已,當日便欲收拾行裝,跟隨楊廣返回廣陵城內着手著書、編書,不意心意在一邊,觀賞着茅舍四周的景緻,有意無意地對王妃蕭厄感嘆道:“貧尼若是得此佳處著書立說,強似身處繁華市井多矣!”

她這貌似隨感而發的一句話聽在裴蘊耳中,卻有了另一層意思。裴蘊當即向楊廣提議道:“著書,編書一事,最需要有個清凈的環境。依下官說來,不如就由朝廷出資,在這雷山上顧施先生所居茅舍附近,興建一座書院,專供應招而來的江南名士宿儒居住、編書之用,豈不是好?”又轉身目視心意道:“師太若是也相中了這個地界,不妨就在這雷山上再修建一座尼寺,供師太禮佛修行,如何?”

楊廣起初尚沒明白裴蘊為何要阻攔顧施隨自己返城著書,及至聽他徵詢心意的意思,要在這雷山上修建尼寺,才恍然有所領悟,遂附和着裴蘊,沖王妃蕭厄說道:“王妃閑時,也可來此山中聽心意師太講說佛法,倒是一樁美事。”

顧施與楊廣一見傾心,盡顯名士本色,毫不謙讓地沖楊廣說道:“王爺如有此心,待書院建成之時,老夫必廣招門下弟子,盡來這廣陵書院著書、編書,使這座雷山成為文華昌盛的所在。”

當下諸人就在茅舍席間議定了在雷山修建廣陵書院一事,楊廣即命由揚州總管府出資,就地招募能工巧匠,來雷山勘察地形、地勢,擇定建址,勾畫出圖樣,於半個月內就開始破土功工,興建起廣陵書院來了。

顧施為報答楊廣的出資修建廣陵書院之舉,也致書江南各地的門下弟子,邀他們來廣陵協助自己編書、著書。這些門下弟子接到老師的邀請書信後,又轉邀他們的知交好友同來廣陵參與其事,在短短的數月間,在楊廣麾下就聚集了上千名江南的儒生士子,楊廣再鎮廣陵、撫綏江南至此取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