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房彥謙在接到敕命,自山東前來向達奚長儒報到時,曾看到過朝廷轉給達奚長儒的那道彈劾張衡的奏章,還記得吏部侍郎蕭子寶在奏章中羅列出了張衡的三大錯失剿匪不力、逼反交州俚帥李佛子以及侵吞張氏家產。

達奚長儒曾以他身為建康總管,而蕭子寶彈劾張衡剿匪不力舉出的事例正是發生在他管轄地界的江寧縣牢事件為由,不顧房彥謙主動向他提出的迴避請求,指派他前往平陵再審的白草山之爭一案,所以,房彥謙在向達奚長儒彙報再審白草山之爭一案情形的同時,也想聽聽他在建康查訪得的結果。

“在房副使趕往平陵查訪之後,本使親自提審了在江寧縣牢被抓獲的二十一名‘雁巢’殘部,經逐一訊問,確認了其中大多數確為‘雁巢’成員,但令人感到費解的是,這些人似乎對江寧縣牢被朝廷摧毀一事並不知情,甚至其中有兩三個人還當面向本使詢問朝廷將他們轉移地點關押,是否要處死他們了?”達奚長儒說到這裡,有意停頓了一下,觀察着房彥謙對此的反應。

房彥謙為官多年,從來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既不妄加猜測,也不輕易發表意見,只衝達奚長儒點點頭,靜候他繼續說下去。

“房副使有所不知,當初是建康總管府夏侯司馬來向本使稟稱,江寧縣牢是‘雁巢’殘部設在建康附近的一處秘密窩點,請命立即派人將其拔除的,因清剿匪患、維持治安本就是司馬的職責,本使也就答應了。

可據此次本使親自提審嫌犯的情形來看,江寧縣牢倒更像是朝廷秘密關押嫌犯的場所,而非如夏侯司馬所稱系雁巢的秘密窩點。這樣一來,本使立即就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情,遂親赴江寧縣牢查勘,並命人暗中查證在夏侯司馬派人摧毀江寧縣牢過程中被殺的十幾名獄卒、獄吏的身份,沒有想到的是,這十幾名獄卒、獄吏的姓名還真的都登記在冊,確是江寧縣的差人,這其中唯獨不見有一位名叫高俊恆的牢頭的屍體。

本使雖久在行伍,並不擅長查案審案之事,但也對十幾名登記在冊的獄卒、獄吏無一例外地皆是雁巢殘部這一點產生了懷疑,經再三思索後,還是派人過江前往廣陵,向廣陵總管府徵詢江寧縣牢是否是他們設在建康的一處秘密據點,專門用來關押被抓獲的雁巢殘部的。

可是,就在昨日,廣陵總管府回信聲稱,他們從未在建康地界上設立過任何秘密據點。

如此一來,江寧縣牢究竟是朝廷用來關押雁巢的秘密場所,還是雁巢殘部的一處窩點,一時之間就無從查證了。

目下,我已派出得力之人全力追查高俊恆的下落,希望從他嘴裡得到期望的答案。”達奚長儒十分詳細地向房彥謙通報道。

房彥謙在平陵再審白草山一案的過程中,已對蕭子寶彈劾張衡的背後實質上是太子楊勇和晉王楊廣的兄弟之爭有所了解,在他心目中,原以為皇帝此次敕任由太子楊勇舉薦來建康任總管的達奚長儒來查證彈劾奏章所列內容是否屬實,而同時啟用自己這個既沒有東宮背景,也和晉王楊廣扯不上關係的“百官模範”來充任達奚長儒的副使,其中不無試探太子處事是否公正以及監督達奚長儒之意,而從方才達奚長儒如同下級向上級彙報差使似的十分詳細地向自己通報查證江寧縣牢一事的情形來看,房彥謙心中忽然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

達奚長儒毫無保留地向自己通報查證江寧縣牢事件的經過,是為了有意顯示他辦差公正,沒有半點偏向東宮的意思呢,還是真的對夏侯福派人摧毀江寧縣牢一事產生了懷疑,在同自己會商差使?

“達奚正使是想要下官將查證江寧縣牢事件的詳細經過也寫進你我二人的奏章之中,呈報給聖上嗎?”房彥謙在尚未確定達奚長儒的真實意思前,決定不對江寧縣牢一事發表自己的意見,試探性地向達奚長儒問道。

“聖上在敕命你我二人江南尋訪正副使之時,曾傳達口諭命你我二人須隨時呈奏尋訪的進展,不必等到將彈劾奏章所列事項一一查證清楚後再匯總呈奏。所以,我想,是不是有勞房副使返回長安,將目前查證到的情況先向聖上進行一次奏報,視聖意如何再作進一步的查訪?”

房彥謙立即推辭道“返回長安向聖上面奏查訪進展情形乃是大事,下官身為副使,獨自一人回朝面聖不太妥當吧?能否請達奚正使偕下官一同返回長安,當面向聖上面奏詳情?”

達奚長儒卻擺手答道“關於交州俚帥李佛子叛亂之事,我還需在此等候所派之人前往嶺南的查訪結果,同時,也欲儘快查清前段時間江南民間盛行的迎佛子一事與李佛子發起叛亂之間有無聯繫,諸多公務纏身,的確抽不出空來返回長安,向聖上面奏一事還是請房副使一人代勞了。”

“從建康返回長安,來回統共不過需要十幾天的時間,應該不會耽誤什麼事的吧?”房彥謙因對達奚長儒不願和自己一道回長安向皇帝面奏查訪進展情況心中起疑,遂笑着勸道。

達奚長儒略一遲疑,這才將自己不便離開建康的真實原因告訴了房彥謙“房副使有所不知,晉王就要返回江南了。有些事我還須當面向他稟報才是。”

皇帝接到彈劾晉王楊廣麾下頭號幕僚張衡的奏章後,先是委任了受太子舉薦來建康擔任總管的達奚長儒來查訪彈劾是否屬實,後又將在北境統軍準備遠征遼東的晉王楊廣召回江南,他懷裡揣着的倒底是怎樣的想法呢?

房彥謙懷着疑惑不解的心情,再不便推脫,遂抓緊時間在建康草擬了一份向皇帝奏報的有關查訪最新進展的奏章,在其中盡量客觀地敘述了達奚長儒查證江寧縣牢事件以及自己前往平陵主持審結了白草山之爭一案的詳細情況,報經達奚長儒過目聯名簽署後,遂匆匆離開了建康,趕往帝都長安面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