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自與小六在南城門外分了手,楊凌勉力支撐着,足足用了近兩個小時,終於在夜暮時分回到了石龍郡城場驛,卻一頭撲倒在所住客房的床榻之上,再也動彈不得了。

由於當天過於透支體力,後腦又受到一記重擊的原因,楊凌初病未愈,新病又起,返回場驛後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天才恢復了些元氣,勉強可以起身到場驛外活動活動筋骨了。

場驛執事老來這回不再徵求本人的意見,便熱心地替楊凌找來了一位郎中診視他的病情,出乎楊凌意料的是,據老來事後對他說起,郎中仔細把過他的脈象之後,竟然推斷楊凌此前是因服用了微量的毒藥,才會出現頭暈乏力,類似重度傷風癥狀的。

這使得楊凌不禁將懷疑的目標鎖定在了兩個人的身上

首先,楊凌自然懷疑是商略不知何時給他下了毒,可是隨即又推翻了這一懷疑。

商略揮劍斬殺猛虎,趁亂逃走的消息已經傳得盡城皆知,據楊凌事後向老來打聽得知,商略早在自己抵達石龍郡城之前已因夜闖冼夫人府邸被當場擒獲羈押了,他並無作案時間。

再者,自己是在那日校場外被不明身份的那人拉上樹稍後才得知商略即是自己此行要找的目標,而商略恐怕至今連自己是誰都還不知道,他又怎麼會事先給自己下毒呢。

在心裡排除了商略下毒的可能性,接下來楊凌懷疑的焦點也就集中到了那個拉他上樹稍觀看校場比武的神秘人物身上。

從這個神秘人物的所做所為上分析,楊凌很快對他的身份、來歷有了一個大膽的推測此人想必才是朝廷派來石龍郡城探查軍情的密探,而自己只不過是個幌子而已。

關於這一點,可從校場比武當天那人先是主動拋下繩索,拉自己上樹觀看比武,主動告訴自己與馮盎比武的對手就是自己此行要找的目標,繼而又在發現商略逃跑後吩咐自己到南門外的岔道口盯緊商略這種種跡象中得到印證。

可楊凌搞不明白的是,既然那人與自己前來石龍郡城的目的相同,又為何要在事先神不知鬼不覺地給自己下了毒呢?他這麼做的用意究竟何在,難道還怕自己和爭功不成?

楊凌身體稍有恢復,便借口到場驛外活動活動筋骨,每天都要到石龍郡城裡閑逛上一圈,一方面是想探聽冼夫人所部人馬是否有異常調動的情形,更主要的是心裡懷有一種期盼,盼望着那個神秘莫測的人物會再次現身,主動找到他亮明身份。

可是一晃四五天過去了,眼看關躍給自己定下的十天限期將至,楊凌卻再沒有在石龍郡城中見到過那個神秘人物,反而在連日來與城中百姓的搭訕閑談中得知了不少關於冼夫人和她兩個孫子的逸聞傳言。

冼夫人的嫡長孫馮暄不成器,三年前就被懷疑暗通反叛陳佛智受到朝廷嚴厲申飭,最近府中又爆出了醜聞,馮暄在受到祖母逼其早日生子、替馮家傳宗接代的情況下,竟異想天開地唆使其男寵,也是近衛的李佛子與夫人私通,妄圖瞞天過海,“借夫傳宗”,結果被冼夫人查知,不但命人將李佛子綁入深山餵了狼,而且把馮暄軟禁在了府中,聲稱一日令其夫人懷上身孕,一日才放他出來。

偏趕上馮暄府中爆出“借夫傳宗”醜聞的同時,據說有一名受遼東馮氏族長之託前來傳送書信的不速之客來到了石龍郡城,此人在多次求見冼夫人遭拒後,竟冒險夜闖聖母府,強行見到了冼夫人。

令城中百姓議論紛紛的是,冼夫人在接下此人帶來的書信後,並沒有以擅闖禁地的罪名當場處死此人,反而答應了另一個孫子馮盎的提議,以馮盎同此人公開比武較量的方式決定此人的生死。

從校場比武的結果來看,遼東信使商略劍斬猛虎,趁亂逃走,馮盎帶領數千名軍士在城裡城外搜尋了一天一夜,也沒能捉拿到商略,作為嶺南諸俚之首的冼夫人及馮氏一族可謂是既輸了比武較量,又失了面子,這在以往幾乎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為此,有多年居住在石龍郡城的百姓私下猜測,冼夫人是有意安排了馮盎與商略的校場比武,通過這種方式給商略留了一條活路的。

當有人不信,當面向做出這種猜測的那人詢問原由時,那人頗為神秘地答道“你們沒聽說嗎,朝廷已在北境的幽並兩州調集了三十萬大軍,準備討伐高句麗,馮氏族長恰在此時派人致書聖母,你們想想,信中會寫些什麼?要我說呀,這封書信多半是勸說聖母起兵反叛朝廷的。”

此言一出,除了楊凌之外,圍攏在那人身邊的七八個人無不大吃一驚,有人急忙說道“聖母於南陳素有擁立之功,尚且在大隋麾師南下,伐滅南陳之際按兵不動,後來隋朝的晉王僅僅派人給聖母送來了一柄扶南犀杖,聖母就率領嶺南諸部數十萬兵馬歸化了大隋,她老人家豈會因馮氏族長的一紙書信就起兵造反,我不信!”

那人微笑着點點頭,說道“我也不信聖母會起兵造反,聽說前些時聖母還向隋朝皇帝上了奏摺,請求在南塘興建糧倉,修建谷窿官道,這分明是在向隋朝皇帝表明忠心哪,怎麼就會因馮氏族長的書信而改變心意呢。不過,你們替聖母她老人家考慮過沒有,嶺南雖已歸化隋朝,但畢竟如同國中之國,嶺南諸俚尊奉的是聖母,而非隋朝皇帝,在這種情形下,隋朝既將在北境大舉用兵,又怎能不防備南疆生亂?據我猜想,石龍郡城中現就潛伏有不下數十名隋朝派來的密探,每天都在向隋朝皇帝呈送着石龍郡城內的動向,聖母她老人家思慮周全,既不願起兵造反,又不願斬殺馮氏族長派來的信使,得罪夫家,於是便想出了這一公私兼顧的辦法,通過將遼東馮氏族長派人送信給她這件事公諸於眾,以嶺南盛行的比武對決方式有意放走了遼東信使,雖不免因此受到隋朝猜疑,時日漸長,只要嶺南不出亂子,隋朝皇帝也不至因這件小事與聖母撕破臉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