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羅蒹葭得了兄長的認可,更加認真地抓緊籌備。

日暮時分,她收拾了自己的一部分書籍用品,命人先送去北大橋邊的兩進宅子里安置,正整理着自己盛在匣子里的香方,卻有宮裡泒人來遞帖子。

自打挽救了孟淑妃母子兩條命、又洗脫了徐賢妃投毒的罪名,羅蒹葭如今已然是紫霞宮與長春宮的坐上賓。倘有三五日不進宮,徐、孟二妃的帖子一定會送到藥鋪,邀她入宮小聚。

這次是紫霞宮內一片菡萏飄香,徐賢妃想着多日不見,命人熏了上好的蓮蕊茶,請羅蒹葭明日務必入宮小聚。

羅蒹葭拿荷包賞了前來傳話的宮人,約下第二日一定準時入宮。

天明時羅蒹葭換了身天青長裾的宮裙,腰間結了碧綠的絲絛,清素若湖邊一枝亭亭新荷,徑直去了紫霞宮。

因與徐賢妃情誼漸厚,更兼自己去向已明,對坐閑聊間,羅蒹葭便與徐、孟二妃說起此事,請她們日後去自己的制香坊稍坐。

徐賢妃玲瓏剔透,早曉得羅蒹葭那寡居的身份有些破綻,只是從不點破。更兼皇太后當日願意全了羅蒹葭的體面,賜下亭主之尊,叫她在姑蘇皇城立得更穩,眾人更是揭過這一頁從來不提。

此前蘇光復因派人暗殺羅氏兄妹不成,懷疑羅蒹葭是崇明帝故意布在羅氏藥鋪的暗子,還曾遠赴金陵探查過她的來歷。

千禧教的人與潛龍衛在金陵狹路相逢,沒討到一絲便宜,卻又使蘇光復更加篤定自己的猜測無誤,公然詆毀過羅蒹葭的身份。

雖然皇太后、楚皇后等人都是一笑了之,不將千禧教這些謠言放在心上,徐、孟二妃卻從中嗅出過別樣的玄機。

更何況自打羅蒹葭認了親,與慕容薇、夏蘭馨、溫婉等人來往十分密切,還被羅嬤嬤收為義女,絕非尋常的民間女子可比。這二位更曉得這羅蒹葭即便是真人,也絕非小戲台上戲文里唱得那出《千里尋親》那麼簡單。

有才之士行事果然不拘一格,羅蒹葭雖是女子,卻也標新立異。

見羅蒹葭其意甚堅,徐賢妃曉得她外柔內剛,此事已然沒有轉圜的餘地。先頭聽得黯然,後頭卻又想到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的機緣,羅蒹葭願意如此打算,不曉得因此救下多少條人命,未嘗不是功德一件。

徐賢妃收收了唏噓之語,只留了滿面讚歎,一句勸阻的話都未說,只請她與孟淑妃稍坐。

片刻之後,徐賢妃自裡間轉出,手裡捧着只小巧的填漆描金匣,打開給羅蒹葭看。黃澄澄的十隻金元寶,整整齊齊碼在紅色的漳絨上頭。

徐賢妃將匣子遞到羅蒹葭手上,鄭重說道:“蒹葭,你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情,更不曉得因這一出會挽救多少婦人的性命。日後這課堂開起,我也要去聽一聽,這個便先做為束奉。”

十隻金元寶熠熠生輝,自然價值不菲,羅蒹葭本是堅辭不受,奈何徐賢妃心意堅定:“妹妹當日為我洗脫清白,保全的是我與阿萱兩個人的性命。若阿萱有個三長丙兩短,我做母親的又豈能獨活。說起來還是你對我們母子有大恩,區區身外之物,又如何能表達我一片謝意。”

孟淑妃亦含笑勸道:“徐姐姐的話很有幾分道理,這樣的好事,我自然也要分一杯羹,也替自己與五皇子積些福德。”

招手換了身旁的宮婢,孟淑妃吩咐她去將自己炕桌抽屜里的荷包取來。

一隻彩綉富貴滿堂的金色緙絲荷包,裡頭裝着孟淑妃的體己,她從裡頭抽了兩張整整千兩的銀票,一定也要為醫館出一份力。

提及當日的九死一生,孟淑妃更是感同身受,向羅蒹葭款款行了一禮:“蒹葭不必推辭,這是我與徐姐姐的心意。這一拜,也並非為著我本人,而是為著日後千千萬萬得救的婦人。你有菩薩心腸,這個醫館一定是西霞的福音。”

想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羅蒹葭如今到覺得自己前半生的苦難大約是佛菩薩對自己的考驗,全為了成就今日這番善心。

當日得遇貴人,救自己於污泥之中,圓了與兄長團聚的心愿。如今又得徐、孟二人的資助,更是錦上添花,彌補了羅蒹葭手上銀錢不足的虧空。

羅蒹葭向二人深深還了一禮,坦然收了兩人手上的東西,含笑道:“既是如此,矯情的蒹葭也不再多說。正是想要自食其力,奈何身上余錢確實不多。”

兩位娘娘相視而笑,徐賢妃親手執着茶壺,將那凝碧馨香的茶水注入金線盅里,眾人以茶代酒飲了一杯,提前賀羅蒹葭醫館有成。

晚間與慕容薇、夏蘭馨等人在阮夫人那裡小聚,瞧着阮夫人那裡的竹影橫斜,羅蒹葭亦是淺語低笑,輕聲說了自己的打算。

她上拈着一枚剛剛飄落的六月雪花瓣,清素的雪顏格外坦然:“醫館開張,需要的是你們的祝福,旁的話不必再勸。”

這幾位都是知交好友,到無也須隱瞞,羅蒹葭坦然表明態度,說道自己立意終生不嫁,將所有的精力放在醫館上頭。

羅蒹葭胸前那枚猙獰的梅花烙印,慕容薇雖未親眼目睹,卻從羅嬤嬤口中聽得觸目驚心,曉得這可憐的女子曾有過怎樣的經歷,也曾為她的日後揪着心。

如今瞧得羅蒹葭尋到自己的出路,雖與常人不同,到未嘗不是她的幸福。當下也不阻攔,只余了深深的讚賞。

開一間醫館傳授醫術,本是造福無數人的好事。楚皇后深諳羅蒹葭的醫術,聽得慕容薇偶然提及,既是憐惜又是讚歎,唏噓之餘也挑着大拇指說了聲好,命慕容薇替自己送去一份賀儀。

昔日保住自己幼子的性命,崇明帝一直覺得欠下羅蒹葭一個人情。曉得她要行此義舉,崇明帝竟御筆寶墨,手書了羅氏醫館四字,命人做成匾額,直接送去了北大橋的民宅。

在一片艷羨與讚歎聲中,御賜的匾額掛上民宅的門楣,黑底燙金的大字鍾靈毓秀,羅氏醫館正式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