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劉陳鵬
金庸宇宙,十四部小說還有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福利越女劍,眾家高手要非排一個武功天下第一,越女劍阿青三千越甲不可敵,瞬間擊敗三千正規部隊兵卒,擊落劍器而不殺人,自稱天下第一的獨孤求敗在她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石破天領悟太玄經秒殺龍木島主,跳海救人一躍百丈,金庸迷應該說了阿青和石破天應該就是金庸武俠的天下第一了,然而金庸小說中有兩個人雖未正面出場,但實力絕對是在阿青與石破天之上。
這兩個人一個人是佛家的代表,一個是道家的代表,有人說道家的代表不就是逍遙子,其實不然,這個人金庸原文確有記載,逍遙子在這個人面前可以說連個入室童子都不配,到家的這個人超出了正規的武俠範疇,且不多說,今日談一談佛家的代表,這個人就是少林寺達摩。
達摩並不是創建少林寺的人,他原為印度人,出家前名叫菩提多羅,他生於南天竺剎帝利種,是天竺王的第三子,自小愛好武功,十一歲的時候就學全了天竺國十二個老師的全部武功,他不但武學天賦極高,琴棋書畫都在眾太子裡面名列前茅,天竺香至國王便立達摩為自己的繼承人。
有一日,達摩出宮遊玩被一條毒蛇咬傷,達摩欲殺了毒蛇,卻被一個和尚阻止,這個和尚放了毒蛇,見達摩已經中了蛇毒,三四個時辰便命歸西天,老和尚親自把達摩腳上的傷口毒一口一口吸了出來,才開始毒血紫黑,吐了幾十口,吸出來的血液方才見紅。
達摩是沒事了,這個老和尚卻中毒了,正好此時達摩的侍衛也尋到了他,眾人將和尚抬回太子府,達摩請來多位御醫,眾說老和尚蛇毒攻心,命不久矣,達摩深悔自己貪玩,害死了一位心地良善的和尚。
誰知這個老和尚第二天就要離開,並說自己已經沒事了,達摩便又請來御醫,診斷之下,老和尚就像沒有中過蛇毒一樣。
達摩這才知道這個和尚不簡單,就在這時,有一行十二個沙彌也尋到太子府,這一詢問,這位和尚竟是神話故事佛經上寫的釋迦摩尼佛祖的第二十七代傳人般若多羅祖師。
祖師雖中蛇毒,通過以外的運功逼毒,竟把蛇毒化去一乾二淨,達摩也曾看過佛經,他把這些故事都當作連環畫故事一樣看待,今天遇見高人,便打算拜師。
達摩是南天竹的王國繼承成,皇室怎麼可能答應叫他出家,無奈達摩放棄繼承權,離開了兩位新婚妻子出家大乘佛教,成為般若多羅入室第十三弟子,世尊言道:“你對於各種法道,已經博通。達摩就是博通的意思,你應該叫達摩。”自此三太子就法號菩提達摩。
達摩入室雖晚,但佛學也和武學一樣有天賦,佛法領悟已經達到無經自通,般若多羅祖師便有意把禪宗佛位傳給達摩,達摩不僅是西方佛祖禪宗第二十八掌門人,還是中國禪宗的始祖,也就是達摩宗創始人。
當時中原是南朝梁普通年中,般若多羅佛祖八十三歲,自知天壽已盡,便把眾弟子聚到一處,說自己不日就要圓寂,親定果位於第十三弟子菩提達摩為大乘佛教第二四八代世尊。
眾弟子離去,獨留達摩,祖師道:“普提達摩,你雖然得了佛法,但不能和我一樣,四處傳教,我已得了佛光,知你在印度留不了多久。等我圓寂六十七年後,達摩你就到震旦去。在中國神州廣傳大乘佛法,續上西方佛緣。時間不到,你不可私去,否是適得其反。”
達摩問道:“世尊,那東方有能夠承接佛法的大能嗎?難道我教派近日會有什麼災難嗎?”
多羅祖師道:“我去後你自然知曉,切記萬物生靈都有它的存在意思,但除魔衛道也是我修行之人不可推脫的責任,這個東方是你要推行教化的地方,那裡弟子不計其數。這六十七年,西方自然平靜,大乘已然生根,可是東方國家要發生一場災難。你水中渡葦,九年面壁,方可成聖。”
達摩又問:“世尊所言,弟子不懂,可解析一番?”
世尊道:“去了那裡,達摩不可住於南方。那裡人只崇功業,看不見佛家道理。我給你偈語:‘跋山涉水又逢羊,獨自急急暗渡江。可愛東土雙象馬,二珠嫩桂久昌昌,心中雖吉外頭兇,川下僧房名不中。為遇獨龍生武子,忽逢小鼠寂無窮。神州雖廣別無路,要借兒孫腳下行。金雞解御一粒粟,供養十方羅漢僧。”般若多羅世尊又把各段偈語頌演說了一遍,內容都是預言達摩中土興教的興衰。
達摩雖然還是不太明瞭,但還是恭承教義,當夜般若世尊圓寂而去,達摩繼承果位四十多年,從來不敢懈怠,果然應了師父的話,佛教大興,自己的大哥、妹妹、妻子、僕人都跟著出了家,入了大乘佛教。
當年達摩離開皇宮,老國王一病不起,大太子做了攝政王,二太子繼承王位,達摩的二位哥哥得知三弟已經是大乘佛教的第二十八代世尊,便大推佛法,前後四十年,南印度的佛教信徒數之不盡。
達摩的二哥去世後,侄子登荃即位,他自幼看不起小叔放棄皇位,出家為僧,登基的第一天便開始全國打壓佛教。
南天竹開始毀壞皇城中的寺廟佛身,但凡是佛教弟子必須還俗,要不然就打下死牢,不足十天,死牢即滿,登荃便道:“我的父親信仰佛祖,已經入邪見,故此壽命不長,福運也短。況且,我命由我哪由佛,善惡報應,都是無能低下之眾的迷惑行為。甚至於先王老臣多有入迷,這些臣子都予廢除,念其為國辛苦,免去死罪,回鄉養老去吧,死牢中的佛徒今日太陽中天,斬無赦。”
達摩得知自己的信徒有的打回家鄉,有的就要馬上問斬,就來到法場,悲嘆道:“國王無德。”
國王道:“我以為是誰來了,原來是三叔,如今登荃已經是國王了,不能給小叔行禮。”
達摩悲道:“登荃啊,有一片葉子障蔽了天空,你說誰能去除?”
登荃國王道:“一片樹葉怎麼能遮蔽天空,小叔莫非說笑。”
達摩道說:“你爺爺、大伯、父親都是尊崇佛教,為何到了你就要毀寺滅佛?”
國王道:“父皇生前大作佛事,忘記了祖宗打天下的宏願,失去了他的尊威,無福惘生了一場,我要統一南北天竺,可是大眾只信佛教,遠離殺戮,我的基業怎能完成”
達摩道:“二哥已登極樂而去,怎麼說他是無福之人,如今你得世界善惡顛倒,還望回頭是岸,否則雷劈寶座。”達摩此言用上了世尊所傳的獅子吼,震得城牆都為之顫抖。
國王問:“小叔不要給我說這一套,只要你當眾承認佛是假的,就此解散佛教,我答應你這八萬人我就不殺了。”
達摩散去獅子吼道:“國王治國應教化人民合乎正道。屠殺百姓不但不能統一南北,更會逼地民反,此等行徑如同滅國。”
國王道:“我這是要除去邪法,不叫眾人受了你的矇騙。如今你是世尊,我且問你壽將幾何,死時又在何處?”
達摩道:“壽終該是一百五十歲,當在空相。”
國王道:“難道小叔今年已經一百五十多歲了嗎,這個空相是天竺哪裡。”
達摩笑而不語,打坐於祭壇之前,口誦佛經,眾弟子也跟隨頌詠。
國王道:“達摩妖師坐在那裡,你們現在就把他連同這一眾入蠱之人全部斬首。”
命令一下,大刀手就要下手,正在這時,一陣風吹落樹葉,正好有一片擋住國王得二目,達摩這才開口:“方才國王問我一片葉子如何遮蔽天空,現在你知道答案了嗎?”
國王被葉子當了二目,果然看不到景物,他心想這達摩怎麼能知未來,一定是巧合,盛怒之下,大喊道:“殺,全都給我殺了。”
刀斧手正要下手,只聽:“轟”的一聲,一道晴空霹靂正打在國王寶座之上,這登荃國王也算武功好手,閃電到處他就側身一滾,撿了一命,他回頭再看,寶座早已被雷擊得粉碎。
登荃迷茫了道:“一葉遮目,本王果然看不到天空,雷擊王座,難道真的是我錯了。”他哭著跪在達摩前面道:“弟子迷途知返,還望世尊指教。”
達摩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自此滿朝文武官復原職,毀壞的廟宇也得以重修,有一天國王問達摩道:“世尊,如今我南天竺人人信佛,那什麼是佛?”
達摩道:“見性是佛。”
國王又問:“世尊已經見性了嗎?”
達摩道:“我早就能見佛性。”
國王又問:“性是什麼?”
達摩道:“性在作用。”
國王問:“作用我怎麼沒看見。”
達摩道:“在胎為身,入世為人,在眼為見,在耳為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握拿,在足走跑。他出現在無所不包的世界,又藏於一顆塵埃中。知道的說是佛性,不知道的說是事故。”
國王聽了這段偈語,就立即開悟了,向達摩跪拜而去。
登荃國王在位四十一載,皇位傳給兒子宗勝,宗勝便請三爺達摩回宮傳教。
達摩道:“你能向祖先一樣敬奉佛教我很欣慰,你父在位不忘南北統一,殊不知殺伐得來的天下還是要還給殺伐,如今南北合一就在你的身上,切不可動了殺機,心存善念,天下大同。”
宗勝謝過達摩祖,達摩便回了寺廟,有一日宗勝騎馬射獵,馬驚而走,國王迷路,宗勝也能隨遇而安,就在一個岩石上休息,正睡間狂風起,有人喊救命,宗勝國王一睜眼就看到一隻老虎追一個華貴的青年,這宗勝國王也算世代學武,兩臂一揮,力有千斤。
宗勝三拳兩腳打死老虎,救了富人,富人當即便要求與他結拜為異姓兄弟,不多時,一小隊侍衛尋來,富人道:“二弟,我的下人找來了,你在大哥家裡玩幾天,我也以敬地主之誼。”
這一去,宗勝才知道這個結拜大哥竟是北天竺的育王,原來這印度本來是一個國家,幾百年前,老國王意外去世,傳位沒有留下招數,九個皇子你爭我奪,把印度分成了六七個政權,又過三十多年,勢力最大的南天竺和北天竺才打敗其他政權,兩個天竺國又打了十幾年,各有勝敗,直到了達摩他爺那一輩才把印度國土畫了國土,兵息了這麼幾年。
宗勝國王也不隱瞞,這下可好,兩個國王成了結拜兄弟,育王部下便慫恿國王立馬殺了宗勝國王,再整合兵力踏破南天竹。育王卻道:“該死的奴才,你已犯死罪,今日本王得了個兄弟,不宜見血,罷去你國公職位,退下去吧。”
宗勝國王也很意外,育王道:“二弟,你我本來流的血就是一家,如今咱兄弟相認,那不是什麼結拜,而是上天註定,久聞你南國教化夜不閉戶,人人信佛,我北方卻無此福氣,二弟你治國有方,我願意給你當個臣子,叫我這一方百姓也有你南國之福。”
育王跪地稱臣,宗勝立馬扶起道:“南北統一就是我父皇的宏願,要不是祖業說法,他早四十年前就爆發了一場大戰,如今不豪一兵一卒圓了他的遺志,只是你為大哥,如今天竺不分南北,應該你是國王,我為大哥攝政。”
育王萬不能接,說明自己治國不如宗勝,最後宗勝為王,阿育攝政。
南天竹那邊,國王失蹤,便臨時集結一萬兵馬,進了北天竺,宗勝聽到自己的兵馬到了,便派使臣相迎,眾將官不敢輕信,將官認為宗勝國王已經被害,故此才說他一人就平了北國,大將軍便帶兵回國報信,當時宗勝國王雖有二子,但年紀尚小,眾文武就找到達摩祖師。
祖師聽到大笑道:“沒想到這個孫子果然不費一兵一卒統一了印度天竺,我還當解語不實。”原來雖然達摩祖師推演出南北天竺會在孫子這一帶統一,但他也甚是懷疑這個演算。
達摩與十幾位重臣來到北天竺皇宮,果然看見宗勝已經做了北天竺國王。
宗勝對達摩介紹攝政育王道:“世尊,這位是我的大哥攝政育王,如今正應了祖師的佛語,不用打仗,天竺國統一了。”
達摩觀察了一會兒攝政育王道:“大王能放棄國王之位,果然是人中豪傑,百十年的分裂在你們兄弟手上完結了。”
攝政育王道:“達摩世尊佛法無邊,今後我會輔佐二弟為家國造福。”
達摩正要推演國事,忽問道:“久頌佛經,竟忘了今年是何年?”
攝政育王道:“今年是宗勝在位二十一年,印度520年。”
達摩驚道:“師尊圓寂前曾說過,我在天竺傳大乘六十七年就要去東方傳教,我要去度化那方人躲過一次大難。”
眾人跪地道:“世尊此去,大乘佛教哪個人當家?”
宗勝泣道:“祖爺如今130多歲,偌大年紀還是不要去那東土亂世。”
達摩笑道:“六十七年之約乃是多羅世尊命令,你們二兄弟要勤修善業,護持佛家三寶。我這一去短則八、九年,多則十五、六便回來。”
眾人聽了涕淚交流,攝政育王道:“這個國家才統一,還需要世尊說法,那方東土有什麼吉祥?”
達摩笑道:“天竺的未來我已經預見了,那是一個自古未有的幸福之地,那神州東土正值多殺多貪,我此去就是要傳大乘與那方百姓行善脫苦。”
宗勝國王停止悲傷道:“祖爺既然同東方有緣,我等也不阻了。只希望世尊事情完了,早日回來。”
攝政育王為達摩準備了大船,裝上各種珍寶,宗勝國王自率滿朝文武把達摩送到海邊。
達摩在海上顛簸了三年之後,終於自印度海到達了中國的南海廣州,從那裡北行至北魏,到處傳大乘佛教。
這時是梁武帝普通七年丙午年九月二十一日。廣州刺吏蕭昂備設東道主的禮儀,歡迎他們,並且上表奏稟梁武帝。武帝看了奏章,派遣使臣奉詔到廣州迎請,達摩到達金陵。武帝接見了達摩問他道:“朕繼位以來,營造佛寺,譯寫經書,度人出家不知多少,有什麼功德?”
達摩回道:“並沒有功德。”
武帝問道:“為什麼沒有功德?”
達摩道:“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然有,卻不是實有。”
武帝問道:“怎樣才是真功德呢?”
達摩答道:“清淨、睿智、圓妙,體自空寂。這樣的功德,不是在塵世上追求的。”
武帝又問道:“什麼是聖諦第一義?”
達摩說道:“空寂無聲。”
武帝又問道:“回答朕的問話的人是誰?”
達摩說道:“不知道。”
武帝怒道:“朕認為你達摩不是什麼得道高僧,說自己是釋迦摩尼第二十八代世尊傳人也是想在我北魏騙些金銀罷了,看在你渡海遠來,今日就不計你欺君之罪,速速離開北魏,再出現在朕的國土,小心你的狗頭。”
達摩一開始還認為這個梁武帝會像自己侄子那樣,一點就通,可是武帝倒沒有領悟達摩的碣語,知道他與佛無緣,於是就回到了長江北岸。
達摩和梁武帝對話後,梁武帝找來太傅說了自己與達摩的對話,太傅說道達摩果然是得道高僧,達到了四大皆空的忘我境界,梁武帝這才深感懊悔,得知達摩在長江北岸,怕他就此離去,馬上派使者騎馬追趕。
使者一行人追到幕府山就看到達摩正在江邊,達摩看見有人趕來,因不想再見梁武帝,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施展上乘輕功,站在蘆葦上,催動內力那根蘆葦就向船舟一般,漂揚過江。
使臣回宮對梁武帝說道幾人親眼見到達摩一葦渡江,梁武帝再次詢問太傅,太傅長久才道:“北魏與世尊無緣。”
魏孝明帝孝昌三年,達摩到達洛陽,下榻在嵩山少林寺,生活了一年後就面壁而坐,整天默唸佛經。
當時中原有個高僧叫神光,是個曠達之士。在洛陽寺廟出家,他博覽經書,善於談論佛法道理。他嘆道:“孔子、老子的教,不過是禮術規矩,莊子、易經這些書,也未盡妙理。近日聽說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難道他就是聖達之的人,我這就去探訪他的玄妙佛法。”
神光來到少林寺,早晚在洞外跪求參見達摩。達摩卻始終對著牆壁端坐著。
達摩雖然在唸佛經,但神光和尚卻聽不清楚,他站起來打算進洞聽個清楚,結果剛到洞口,就被一道無形氣牆擋住自己(這就是掃地僧的護體罡氣神功,金庸書中提到是三尺氣牆,實則是把金剛不壞神功練到了罡氣外放)。
神光道:“但求大師教誨。”達摩還是在洞裡端坐唸經。
神光僧人一直跪倒這年十二月九日,晚上漫天大雪,神光一動不動。到天亮時,積雪都沒過他的腰間。
達摩終於轉身憐憫地問道:“你久在洞外,要求什麼事?”
神光悲苦地流下淚來道:“只希望大師慈悲為懷,打開甘露門,普度眾生。”
達摩站起來走出石洞道:“諸佛有無上妙道,是天長地久勤奮精進,行難行之事,忍難忍之情而修得的。哪能憑小德小智,輕慢之心,就想得到真乘,白費辛苦。”
神光聽了達摩祖師的教誨激勵,悄悄拿了一把快刀,砍斷了自己的左臂,將殘臂放在雪裡。
達摩知道神光就是他在中原要找的傳人,就道:“諸佛最初求道的時候,為了證法而忘掉了形骸.你今天在我面前砍斷手臂,你所追求的也可以得到,我叫菩提達摩,是釋迦摩尼佛大乘禪宗第二十八代傳人,今日收你為徒,賜法名慧可。”
慧可問道:“諸佛的法印說法怎麼參悟,弟子求教?”
達摩道:“諸佛的法印,不是從人那裡得到的。”
慧可道:“我的心還沒有安寧,求大師幫助我安寧下來。”
達摩道:“把你的心交給我,我幫助你安寧。”
良久後慧可道:“我的心,找不到了。”
達摩道:“我幫你安心,完成了。為師自北魏孝昌三年就抵達了少林寺,一年前後與少林寺眾僧參佛論武,就在這五乳峰中峰上部離絕頂的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為師五心朝天入定。一開始那幾年開定後,就站起身來,活動鍛鍊身體,這些年坐禪入定修性大成,若不是你來,為師還要繼續見性,如今我為你安了心,我自己也安心了。”
達摩在少林寺開壇講法,眾僧來到嵩山少林寺。當時,魏皇帝尊奉釋家,佛門俊才如林。光統律師和流支三藏二人,便是僧中的鸞鳳。他們看到達摩演說佛道,常比手劃腳同大師辯論,是非紛起。達摩祖師遠振玄風,普施法雨,贏得了聲望。而氣量褊狹的兩個僧人不堪忍受,竟相生起害人之心,五次在達摩的飲食裡施放毒藥,因為達摩得內功乃是佛家最純的,身體機能早已易經洗髓,達到萬毒不侵得境界。
又過了七年,達摩收了無數弟子,其中慧可、道育、道副、曇林、總持等得了真傳,達摩要返回印度了。
達摩召集門人道:“回國的時間到了,你們何不說說自己有什麼心得?”
三弟子道副道:“稟世尊,在弟子看來,不拘於文字,不離開文字,這就是佛法。”
達摩道:“你學到了我的皮毛。”
女弟子總持道:“據貧尼理解,佛見了一次就見不到第二次。”
達摩道:“你學到了我的肉。”
二弟子道育說:“四大皆空,五陰並非真有。弟子心中處處是佛,沒有什麼可以學得佛法了。”
達摩道:“你學到了我的骨頭。”
大弟子慧可上前只是禮拜了達摩,又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眾弟子都不知道大師兄為什麼不言不語,達摩卻開口道:“你學到了我的精髓。過去如來把他的清淨法眼傳給迦葉大士,然後又展轉囑託,傳到我手裡。你要護持。我把袈裟也傳給你,作為傳法的信物。它們各有自己的含義,應該知道。”
慧可道:“師傅指示。”
達摩道:“內傳法印,以便正智與真理相契合,此為易經筋與洗髓經乃是師畢生所學而著,集武學與佛法的禪門正宗,這兩本經書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只是修習的秘訣甚為不易,須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但修習此上乘武學者,必定勇猛精進,以期有成,哪一個不想盡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要心無所住,當真是千難萬難。一般人著實難成,不能捨去,但窮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無所獲,為師還另有兩本天竺文所書,帶回天竺,傳與那邊修士。你修成後,要把經書留在少林寺。外傳袈裟,以便教派承傳旨意明確。若是後代輕薄,群起懷疑,說我是西天人氏,你是東方學子,憑什麼得真法,你拿什麼證明?你如今接受這袈裟和佛法,以後遇上災難,只消拿出這衣裳和我的法偈,就可以表明化導無礙。為師寂滅兩百年後,衣裳就不再往下傳了,佛法已經遍佈天下,這裡有兩箱武功秘籍,乃是為師這十六年與眾高僧合力整理而成,共有七十二門絕技,但凡練成其中一兩門,走到外面也是絕頂高手。”
慧可問道:“弟子生前殺生太重,雖斬去一臂,但心中仍有罪意,如今弟子不求武功,但求佛法。”
達摩嘆了一聲:“你繼承我禪宗衣缽,不用使用西方輩分,就做個東土禪宗二代世尊吧。這一道禪宗與大乘不同,不需要言語文字來闡述,只要明心見性,就可以悟道成佛。你師兄弟裡大多因為戰亂,一個字也不認識,但也不妨礙入我法門。”
慧可聞言,這才接過兩本漢文經書,答應傳承少林寺弟子七十二絕技,慧可授了衣缽問道:“師傅此去可還回來?”。
達摩笑道:“你的佛道,不要輕視了沒有真悟佛理的人,他們一旦迴歸正道,就跟沒走彎路的人一樣立地成佛,‘我來到這裡,本是為傳妙法、救迷情。'這《楞伽經》共四卷,也傳給你。這是如來心地要法,開示眾生悟法入道的。我來到這裡,已經中毒五次。我曾經把毒物吐在石頭上,石頭都裂開了。我離開南印度來到東土的原因,是得我師般若多羅世尊指示來神州大地尋找禪宗傳人。這才跨過大海越過荒漠,一十六年,為師目的已經達到,再來與不來都無二樣。”
(這四卷《楞伽經》本事梵文,後來中神通王重陽與斗酒僧喝酒筆試,王重陽輸了答應借斗酒僧一觀《九陰真經》上下部,斗酒僧看完之後對王重陽說,此套道家功法雖然包羅萬象,但缺了陽剛之氣,練之無用,後來斗酒僧就結合佛道兩家之長在這四卷梵文《楞伽經》得字跡行數夾層中寫了一套《九陽神功》,被覺遠無意練成,但他不通運用,雖然內功震古爍今,但到了崑崙三聖何足道向少林寺發出挑戰,危急時刻,張三丰擊退何足道,卻暴露了自己偷學武功的事實。少林寺羅漢堂長老要把張三丰變成一個廢人。為了保護愛徒,覺遠帶著張三丰和郭襄逃離少林寺,由於覺遠大師不會運用,浩瀚內力反噬,覺遠圓寂前默唸九陽神功經文,郭襄、張三丰、無色禪師各記下部分內容,後形成峨嵋九陽功、武當九陽功、少林九陽功三門上乘內功,郭襄與張君寶也因此功分別開創峨嵋派和武當派。)
光統律師和流支三藏二人又來少林寺第六次放毒給達摩,達摩早已知曉,他就散了護體內功,將飲食吃盡,他找來慧可道:“看來三天後,為師不能再渡船迴天竺國了。讓為師欣慰得是我教化世人因緣已盡,中原禪宗也有了傳人。為師要圓寂了。”
當天達摩端坐於蒲團之上,坐化而去,眾人便把世尊達摩收斂館內,葬於熊耳山空相寺。
魏臣宋雲奉命出使西域,回國經過蔥嶺時,遇見達摩。宋雲看見他手裡提著一隻鞋子,翩翩遠去。宋雲騎馬追上問道:“世尊往哪兒去?魏王十分想念,但求一見!”
達摩道:“你主已經成佛,我此天西天,早晚也能再見!”
宋雲回國後對魏王說路上遇見過達摩,魏王道:“達摩世尊已經圓寂三天了。”
於是魏帝、宋雲、光統律師、流支三藏來到少林寺,宋雲把路遇達摩得事源源本本告訴大家。
等到慧可等人啟開墳墓看時,空空的棺材裡面有一隻皮鞋,在場得人都為之驚歎。官員們奉皇帝命令,取了那隻皮鞋,塔建空觀塔,放在少林寺供養起來。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許可,不得抄襲轉載。
本作品只在QQ閱讀與起點中文網上發表,其他平臺均為盜版抄襲侵權。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新書上架《大明王朝恭愍太子朱文奎傳奇》,QQ閱讀每章結尾,都有推薦票,這個是免費的,每天都可以投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