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因為世間萬法,只有文學一道,才能通過文字承載靈魂世界。而文字又是世界最普遍,最易於傳播的符號,無論如何高貴、神聖、純潔的靈魂世界,都可以通過文學來刻畫、展示。而優秀的文字作品,又可以直指人心,觸動世人的精神世界,令所有低劣、困苦的凡人靈魂,得以向最高神性無限升華!

文學之道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提升心靈境界,令靈魂不斷充盈神性的過程。這個過程沒有盡頭,但到達一定層次,凡人的靈魂,就可以成為神之靈,從而獲得靈魂永生!

當然,在漢星的天地法則之下,繪畫、音樂、書法等藝術形式,也都歸在了“”的範疇之下。而舞蹈、雕塑、建築等藝術形式,在這裡則歸為了“大武道”的範疇之下。

董老夫子所說的,除了這些有些枯燥的文學理論外,還有文學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或逸事。

例如,他這節課就曾講到了先秦時兩位文學大聖人的一個典故。這個典故,霍宗棠在前世也聽說過,名叫“孔子問道於老子”。

但這節課聽到的內容和前世那典故不同。前世的孔子問道於老子,只是一次學術上的交流。而霍宗棠在這節課聽到的,卻是類似於“華山論劍”、“決戰紫禁城之巔”的那種文道大戰。

典故中的孔子與老子,都是歷史上的聖人,以今人的觀點看,境界都已超過了最高的“文聖”階,幾近於“神靈”的範疇。老子乃道學一脈的祖師,故又被後人稱為“道聖”。孔子是儒學祖師,所以又被後人稱為“儒聖”。

據說,兩位聖人的文魂,已經長生了五千餘年,若果能夠獲得《道德經》、《春秋》、《論語》等原本真跡,後人甚至能夠朝拜聖魂,向聖人問道!

當然,二位先聖的真跡,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消隱於世間。後人雖然再三尋覓,卻終究再也找尋不到,只有二聖的文道——儒學及道學,一直流播千古,造福萬代,在華夏國無人能及。

只是偶過數百年,就能聽說一次道聖或儒聖顯靈的事情。聖跡垂臨世間,可以證明二聖靈魂的不朽。

話又說回“孔子問道於老子”的典故上。

道聖老子在史書上,是一個近乎神話般的人物。出生時天生異象,七歲能文,十七歲開始雲遊世間,天下名山大川間,都曾見其悟道痕迹。二十七歲入周,連戰天文、地理、周易、詩書等十位太學博士,十戰十勝,名動天下。後道聖自覺鋒芒太盛,於是抱朴守拙,進入大周守藏室,安心做一個看守歷代古藏典籍的小吏。

自此,道聖在守藏室靜修,博覽今古奇書,萬世道藏,盡在懷中。自此,道聖不問世事,不知春秋易變,這一入關靜修,就是足足百年!

百年之後,道聖離開守藏室,驚覺天下大變,周朝式微,諸侯爭霸,民不聊生。道聖於是修《道德經》一書,在天下留下七十二個洞天福地,為萬民治療靈魂苦痛。

每一個洞天福地,都可生長智慧,消除慾望,令生民洗凈鉛華,重拾本我。寂靜百年的道聖之名,再次震動天下。此時,道聖初入聖境。

此後,道聖於終南山中,引來九道紫天玄氣,洗鍊文魂,一本《道德經》真跡,字字隨紫氣衝起,沒入九霄。

彼時,明月之光落在終南之巔,九日九夜,沐浴道聖之軀。道聖在九日九夜不落的明月之中悟道,聖魂幾欲破空而去,終至聖境大成,成為道學祖師,開創萬世不朽之道統。

封聖后的道聖卻不如世人想象般積極入世,干預世事,卻是意欲出世自隱,於是便騎青牛,西出函谷關。據說當時,天下有十萬高士,聞風而至,跟隨道聖同時歸隱。

道聖半路上收了一個弟子尹喜,將五千字的《道德經》傳給尹喜後,便飄然而去,再不見聖蹤。

儒聖孔子年紀略輕於道聖,在道聖憑一本《道德經》封聖后十年,儒聖也通過《春秋》、《詩經》、《尚書》三部日月巨著,成功封聖。

當時,儒聖周遊六國,帶領七十二賢人,三千弟子,積極傳揚儒道。在秦國主持的天下文道會盟中,儒聖先勝六國的文學大師,後以一己之力與百家爭鳴,一人之文魂,竟在百家文魂的圍攻之下,立於不敗之地,其心志之堅定強悍,可見一斑!

百家爭鳴一戰之時,儒聖祭出《春秋》、《詩經》、《尚書》三部巨著,魂力充斥天地之間,乃至於三巨著與天日之光同時燃燒,彷彿三輪雄渾磅礴的巨日降臨人間。

這“三日同輝”的異象,甚至遮蔽了天上的太陽,六國之中,同時可見三日之聖光,無數生民,無論貴賤,全都得到儒聖教化,天下氣象為之一新。

這一戰之後,孔子封聖。

然而儒聖在文道之心上,堅持積極用世,與隱逸出世的道聖有着天淵之別。於是在道聖出關隱逸之前,儒聖主動登上終南山之巔,在一塊巨石之上,向道聖問道。

這一戰,可謂是那個文星燦爛、聖人輩出的大時代中,最神奇,最令人嚮往的巔峰之戰!

但兩位聖人在終南巨石上對坐,時而閉目凝思,時而開目對話,這令天下人矚目的終極一戰,竟然平常得好像兩個讀書人在閑聊一般。

然而,終南山方圓十里的樹木,無論何等樹種,一半卻統統化為了紫薇,仿如紫氣東來,氤氳祥瑞。另一半,卻統統化為了桃樹,落英繽紛,紅霞如海。

天地壯美無極!

紫薇,是道學聖樹。桃樹,是儒學聖樹。

紫薇與桃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一天之內,春夏秋冬迅速幻變,任何一方都無法佔據半點上風。

之後,有人在泰山之巔,見道聖與儒聖之幻影在執棋對弈,黑白棋子起落間,黑夜白天也在瞬息之間交相替換,有如天神顯靈。

同一時間,有人在崑崙之谷,見道聖與儒聖的虛影在雲端寫字,每寫一字,雷霆便如飛龍遊走,橫布千里之遠。

又同一時間,還有人在南溟之海,見道聖與儒聖同時垂釣的背影。道聖一竿,釣起半輪明月。儒聖一竿,釣起半璧紅日。

三日之後,儒聖先起身,向道聖鞠躬行禮,說:“受教了。”言畢,就飄然而去,離開終南山。

此後,道聖隱世不出,道學如水,潤澤後世於無聲間。儒聖則在天下設三千書院,救萬民魂靈於水火中。

這一戰,究竟誰勝誰負?/dd

ddid=contfoot/ddddid=tipscent/ddddid=footlink/ddddid=tips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