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荒,正在奋斗》 赖思

紫炎靈山上,炎並不關心外面諸多仙神的反應。

只是,到了現,天劫既過,神系諸鬼神對天劫心底也都有了一個概念。

雖紫炎靈君未能一步登頂,跨入金仙不朽,頗為遺憾。

但其安然度過天劫,且事後得到了天地反饋。

這對於心懷忐忑,後續即將面對天劫的諸鬼神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定心丸。

再次看了一眼山下並無出關打算的紫炎靈君,炎伸手輕撫。

山風撫動,雲霞流波,靈山陣禁隨風衍化。

悄無聲息之間,山下靈君神廟漸漸憑空消失,唯餘寥寥靈霧悠然飄蕩,自然恬靜。

「老師,靈君這……真沒希望了?」

山上,見到炎的動作,感受著山下神廟中從昂揚逐漸歸於平靜的氣息,韓陽臉上頗為遺憾的問道。

炎掃了一眼山下,面色平靜的起身,一邊回身向著身後的古院走去,一邊淡笑搖頭道:

「金仙已經涉及大道根本,乃不朽之果,入則可見大逍遙、大超脫。」

說著,炎看了韓陽一眼,繼續解釋道:

「到此境,已見大道之真諦,造化之玄妙,幾於天地等同,貴不可言。

因而,想入此境,在內而不在外,需大道感悟,自身功果。

功德雖好,可助人親近天地大道,但終究是外物,可輔助修行,但能悟得多少,最終還是要看自身的積累和機緣。」

韓陽若有所思的回頭看向山下閉關不出的紫炎靈君,恍然自語道。

「也就是說靈君不能成就金仙,只是自身積累不夠,但天劫於突破金仙確有好處!」

炎搖頭淺笑,接口道:「好處是有一些,但最終能不能邁過這一步,終究還要看個人的緣法。

當然,你要是有蓋世之德,曠世之功,天地嘉獎,一步登頂也不是不可以。哈哈!」

說到最後,炎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這洪荒大世,除了幾位聖人,能謀如此功德者,恐怕暫時也只有后土娘娘。

再之後,也許人道大世時,幾位人皇能借人道功德謀此天地功果。

韓陽自然屏蔽了炎後面的話,神色頗為輕快的走在炎的身邊,雀躍道:

「不管如何,這都是個好消息。就像靈君,這次雖然無緣金仙,但日後突破怕是要容易許多。」

說著,還一臉嚮往的說道:「也不知我的劫數什麼時候到?

到時,說不一定也能一舉打開金仙門徑呢!」

炎聞言,笑容一斂,眉頭微微一皺,扭頭看向韓陽,沉聲教訓道:

「天劫,此乃天地劫數,其合業果運數而生。

爾想享天劫福運,當先渡過劫數再說。

現在,如此輕狂,真當天地劫數是兒戲嗎?」

韓陽聞言,心裡一驚,連忙收斂心神,低頭認錯道:

「老師教訓的是!是弟子驕狂了。」

炎認真的看了韓陽幾眼,神情微緩,繼而若有所思的緩緩開口道:

「汝以一縷功德神焰靈性為根,受萬民信仰願力而生。

早年剛出世時,雖生而不凡,天地偉力加身,但心智尚不成熟。

因擔心爾受香火人願影響,才一直將你留在這靈山之上。

但,現在看來——」

說到這裡,炎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韓陽。

「老師,您……您要趕我下山?」

此時,韓陽大概聽出炎的意思,臉上全是不可置信之色。

看向炎的雙眸瞬間紅了顏色,盡是哀求、告饒之色。

炎見此,抬手輕撫韓陽頭頂,笑罵道:

「痴兒!何必做這俗世小兒之狀。

爾也出世許多年了,以玄仙之境,現在也該為下一步金仙不朽做準備了。」

說著,炎話音頓了頓,然後才解釋道:

「在這靈山上,雖能少受人願信仰影響,又時刻能得吾提點。

但,此山為吾道場,山上之道盡為吾之道。

爾出於功德,成於眾信人願,其道非在這紫炎靈山之上。」

轉頭看向若有所思的韓陽一眼,揮了揮手。

「下山去吧!汝之道在靈山之下,在眾信之中。

紅塵雖濁,香火亦毒,但卻煉心,更不乏功德偉力、大道通途。」

韓陽聞言,心中亦有所感,眼神微微閃爍,數吸間便已有了決定。

到底天生聖神,玄仙中人,在大道面前,取捨得失可想而知。

「謝老師提點!徒兒明白了!這就下山,今後一定以大道為念,不負老師栽培。」

炎聞言,淡然一笑,揮手道:「去吧!

大道之途,逆天而改命,多歧途。

望爾堅定心意,向道之心恆堅,勇猛精進卻不失謹慎為營。」

兩人都是神仙中人,不拘泥世俗外物,行事異常乾脆。

既然做了決定,現在又說到了這裡,韓陽也不再回去,直接對炎躬身辭別道:

「謹遵老師教誨!弟子下山尋道去也!老師保重!」

說著,不等炎答話,心隨意動,火光閃爍間,人已經飛遁下山。

見此,炎只是搖了搖頭,就不再關注,轉身安步走入院內。

今日,太炎替天設劫,紫炎以身渡劫。

經此一事,一神一魔兩具分身自然各有收穫。

炎作為本尊,得分身反饋外,以金仙之能,親歷天地魔劫,也頗有感悟。

雖不至於藉此更進一步,但卻也藉此見了幾分天地真意,更厚了些許積累。

因此,現在炎也需要靜心持戒,慢慢消化這份資糧和積累。

如此,整個紫炎靈山徹底安靜了下來,唯紫霞靈崖伴仙影而作。

正如仙字,與山為伴,天地自然同息,少與因果,繼而悟道永恆。

靈山上,炎與日月星辰為伴,山石草木為伍時。

山外,在紫炎靈君之後,陸續又有一些鬼神魔劫臨頭。

祂們之中,有功德深厚,心性氣運上佳者,安然渡劫,甚至藉此更進一步。

也有功業不足,因果業力深重,運勢淺薄者,魔劫之下化為灰灰。

只餘真靈在太炎和人道氣運的庇護下,迴歸大地,等待轉世之機會。

如此一來,見得多了,諸鬼神對天

地魔劫慢慢開始變得習以為常。

只是,受此影響,諸神於人間之事慢慢變得越來越謹慎。

人族之中,普通庶務漸漸少見鬼神蹤跡,唯大祭或涉仙神妖魔時才能一睹神威。

對此,人族普通族人在一段時間後,慢慢開始習以為常。

至於各部背後的仙真,祖廟長老,那更不用說,自然樂見其成。

但於此同時,也還有一些人,在看到越來越多的鬼神,借天劫而更進一步時,心裡不免慢慢有了想法。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