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東皇不二為了不讓李道虛奪了三足黑鴉鼎而從中反推出他的混元道果,不得不以神通強行打破三足黑鴉鼎,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其為三足黑鴉鼎的威能反噬身受重創幾有境界不穩的危險。

其在化為黑陽遁光返回洪荒東天妙土之後,便是連將東天妙土的諸般事宜都未曾交代便進入了昏睡狀態以求恢復保得境界穩定。

而李道虛在那一站過後為了能夠讓通天教主能夠熟知洪荒大勢及混元道果的一般性晉入方法則是特意前往了三千世界體系世界晶壁處,但是豈料通天教主為了能夠擺脫天道印的控制使用了自創的術法歸元化玄之術幾乎陷入死境。

幸而這歸元化玄之術的弊端正可以以混沌神魔構造解決,於是李道虛為了助通天教主度過褪化玄胎之劫並成功擺脫天道印控制便要消耗一千年時光留在了世界晶壁處與通天教主一齊推演構思再生軀,因而無法回到洪荒主世界。

但是如此一來,東皇不二及李道虛的表現正是符合了諸天修士對於這場大戰的心理預期:初入混元大羅金仙之境的李道虛不敵東皇不二身死道銷,而東皇不二亦是因為李道虛的拚死反擊而身受重創不得不陷入沉睡狀態。

本應該平靜下來的洪荒世界再度被東皇不二的昏睡及李道虛身死掀起風波,人教、闡教、大乘佛教、修羅教及妖族再度對人族這塊大蛋糕的分配有了不同意見。

漢土之外的四夷再度向大漢王朝發起了挑釁,不斷嘗試侵佔大漢王朝的疆土、資源及氣運。

南邊本已經因為大秦王朝的征伐而徹底臣服中原的百越族最向大漢發難,其在修羅教的支持下吸納了部分不滿秦朝滅亡的秦軍趁漢軍未能鎮服江東地區在其百越邊界建立了邊關並將秦直道破壞,在徹底隔絕了與大漢的聯絡交通後設立王者、自立一國。

但因為修羅一族終歸被李冥道人限制難出血海之故,這百越國實力終究相差大漢王朝太多,雖然與大漢決裂卻不敢有絲毫異動,只是居於一隅竊取人族氣運資源以供修羅族發展。

而北邊的匈奴卻是與這百越不同,當年被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及八百萬精銳打垮的老上單于再度拾起王者風範於匈奴族內新建了以呼衍氏,蘭氏及須卜氏三大姓為核心的三百萬匈奴主力精銳騎兵。

其後老上抓住機會在專註於養民生息的劉邦朝初期開始征伐西牛賀洲,並百年時間終將已經衰落西戎將其吸納,自此匈奴一族已經藉助妖族血統在有限的貧瘠疆土發展到了極致,坐擁整整三千萬精騎。

當大漢立國百年後進入劉邦朝中期之時,已經將長城之外疆土全部佔領的匈奴徹底與大漢王朝決裂,以吸納了三大千世界各自製度精華的妖族制度為基自立匈奴國。

其以血脈高下為地位高下於單于位之下本部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並分封了傳承了妖族天庭妖神血脈並執掌百萬騎的二十四族外部族長為昆邪王、休屠王、盧屠王、奧鞬王、犁汗王、休旬王、甌脫王、西祁王、右皋林王、古股奴王、古伊秩訾王

自此,匈奴國到達了興盛的頂峰幾乎能與還未徹底復興的大漢王朝相較,而以東天妙土為首的妖族勢力也是以人身妖血的匈奴國侵吞人族的氣運資源再度正式的參與角逐洪荒主角,以求妖族復興。

劉邦朝末期至漢初四帝這近千年時間中,匈奴皆是不斷以三千萬精騎不斷進攻長城之內的漢土,其攻勢最猛烈時期,甚至人族皇帝也不得不持赤霄劍、和氏璧御駕親征。可以說若不是李道虛及嬴政為大漢王朝特意保留的底蘊,大漢早就不知亡國多少次了。

而除了漢土之外的南蠻北狄,在漢朝疆土之中亦是同樣的不平靜,先是各家學說在背後以為可以在李道虛身死之際侵佔人族氣運資源的諸天勢力支持下快速的興盛起來,大漢王朝朝堂因此波雲奇詭,乃至於出現了呂后專權、掃除諸呂、恭迎文帝、黃龍改元等等一系列的事件發生。

在這些事件之中截教對於大漢王朝的控制權三起三落,每每幾乎是棋差一招便會斷送李道虛春秋以來的數萬年謀劃。所幸的是,截教三代首座楊戩終歸是適時的站了出來整合了截教力量並於謀算鬥爭之中保住了李道虛的心血。

不過人教、闡教及修羅教顯然不可能在李道虛身死道銷之際就這樣為一個截教三代弟子所打敗,一番聯合謀劃之後當即決定重啟春秋戰國,以各自支持的人族勢力為棋子再在人間下一盤大棋分出最終佔有人族氣運資源主體的勢力。

由劉邦為平穩漢土儘早恢復人族興盛的分封製成為諸天勢力下手的方向,諸天勢力皆是各施手段向著自己所看重的漢朝封國下注,等待時機一至便起清君側之號令打入帝都長安重換人族新天。

因為諸天勢力下注,。在恭迎文帝之後,大漢王朝之中的諸侯國在諸天勢力的朝堂鬥爭支持下逐漸擁有了自行徵收賦稅、鑄造錢幣、封賞本國官員、培養武裝等獨立王國方才擁有的權利

至文帝後期,這些諸侯國盡皆擁有了可諸侯王隨意調遣的強大武裝力量,成為實際上的獨立王國。如為闡教支持的吳王劉濞的吳國,既產銅鑄銅錢、又煮海水為鹽,以銅鹽之利幾乎佔據了整個大漢王朝的經濟命脈,不論是財力還是軍力皆是遠勝漢朝中央,只是因為漢朝中央還能夠指揮其他一切封國方才礙於形勢沒有反叛。

但這些諸侯國雖然在名義上還忠於漢朝中央,但其實已經令漢朝回歸了春秋戰國,甚至令漢法的威能比劉邦未能一統天下的楚漢爭雄時期還要所有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