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此章相關介紹較多,但不佔正文內容。

最先出現的是東吳的戰船,一共有6艘中國式帆船,有兩艘已經起火冒煙了,後面是倭寇的戰艦在追趕他們。

中國式平底帆船,有高高的艉樓和固定的船帆。帆船首初於文獻出現是在漢朝的《南州異物志》。根據該書描述,漢朝?中國帆船船當時設計四個風帆,並不直接迎風,而是橫向且稍傾斜地面對迎風面。這樣能夠使船隻即使在逆風的情況下仍然能夠高速前行,無需像西方帆船一般降帆。

在帆的材質方面,則是使用?竹竿加強的“硬篷”。當時最大的船長達20米,寬10即可容納700人左右或260噸以上貨物。中國遠航帆船的船艙內設有水密隔壁,這樣,即使有一部分船艙破損,船體也不會沉沒。

經過宋朝與元朝改進後,中國帆船於15世紀-17世紀中,大量於中國近海出現。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特使?鄭和船隊改良此類?船隻遍游?東亞與?南亞,甚至遠達?非洲。另外有證據顯示,當時的中國帆船,長約一百多米,寬度約五十多米,並稱為?寶船。

18世紀後,作為民間運輸的中國帆船仍為平底船,?舵位於尾部的正中間。中國帆船兩端用木板封死,船底為矩形的中空盒子,船內有多道防水措施。大小則為長約12米,寬約4米,高約1米半。這種船甚至應用到1920年代。

這6艘東吳的戰船,都是漢朝最大的戰船,長20米。甘寧看到這種情況,心在滴血。因為東吳的海上艦隊,通常由12艘大型戰艦和21艘中型戰艦組成,現在只看見6艘,那就意味着,其餘的戰船已經凶多吉少了。倭寇的戰鬥力也太強悍了。

他再一看倭寇的戰艦,下了一跳,竟然是兩艘二級風帆戰列艦,和5艘三級風帆戰列艦以及大約十幾艘五級風帆戰列艦。

風帆時代的戰列艦,指從十六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當時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由於當時以風力為動力,且單艦火炮威力射程均不足以對一艘敵艦造成有效的傷害,故使用戰列線作戰,以期能以達到作戰目的,故云風帆戰列艦。

在海戰舞台上,戰列艦曾經是海軍艦隊的主力,它是一種大型軍艦,以火炮為主要戰鬥武器。.’由於當時這種 軍艦的火炮射程和火力有限,而且海戰時只能採用直線航海戰術,戰艦排成單列縱隊,成一條直線航行,當敵艦進入火炮射程時,才開始發炮,進行炮戰,所以,把這種採用直線航海戰術的軍艦稱為戰列艦。最早出現的是風帆戰列艦,歷史學家們稱讚它為“魔鬼武器”。

風帆戰列艦出現於17世紀,為木質船體結構,船上裝有風帆,以風力為動力,排水量一千噸左右,艦上裝有滑膛炮,能發射實心彈。風帆戰列艦問世後,它的噸位逐漸增大,排水量增加至5000噸左右,火炮數量從幾十門增至近百門。

在以後的一個半世紀里,戰列艦的外觀和戰術都沒有發生很大變化,艦隊的行動完全依賴風力,機動能力有限,在交戰雙方實力量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任何形式的集中兵力都十分困難,海戰變成平行航向的兩支艦隊之間冗長的交火,往往不能出現決定性的戰果。

伊麗莎白時代的約翰·霍金斯爵士看到了這一點。他降低了艏艉樓,尤其是艏樓的高度,同時還用方形的船艉代替原來圓形的船艉。這樣的新設計船型相對狹長,航速較快,在逆風中操縱性極佳。西班牙帝國無敵艦隊的威風凜凜的“卡拉克”型帆艦也因為操縱性不佳,在1588年7月的海戰中敗給了英國以噸位較小的“蓋倫”型風帆戰艦為主力的艦隊。這次海戰標誌着西班牙海上霸權的衰落與英帝國的崛起。

“蓋倫”型船的巨大成功使得它在帆船時代結束之前一直是軍艦,包括戰列艦的設計標準。其中,對適航性與火力的要求是壓倒一切的條件,以便在戰鬥時搶佔有利陣位,發揮優勢火力。17世紀,英荷戰爭中的主力帆艦均為清一色的低舷、橫帆、兩舷裝備加農火炮,多艘這樣的艦隻排成一個長列以發揮兩舷的火力優勢。這也是“戰列艦”這一名稱的首次被使用。

隨着造船技術的發展,帆船戰艦也日趨完善。英王查理一世時,由造船大師彼得.佩特建造的“海上主權”號的噸位已達到1500噸,長232英尺。造船所需的櫟木超過了肯特和蘇塞克斯附近森林所能供應的數量,木材必須從400英里以外的諾森柏蘭運來。艦上有104門火炮。艦上裝飾奢華,雕刻精細,是當時造船工業的結晶,為世人所驚嘆。

17世紀70年代後,英國海軍按照以下標準對艦船進行分類:

—級軍艦

這級軍艦擔任艦隊的?旗艦,三層炮甲板,火炮106、122門,定員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代表艦船為?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的旗艦?勝利號。因為這級軍艦每艘造價高達10萬英鎊,所以當時英國海軍現役中一共不到12艘。

二級軍艦

這級軍艦比一級軍艦略小。三層炮甲板,火炮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以上。它們的一個缺點——戰列艦共同的缺點——在暴風雨天氣,軍艦的下層炮甲板的炮門不能打開。

三級軍艦

這級軍艦分為幾種型號,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74、80門,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隻。特拉法爾加海戰時,英國海軍的175艘主力艦中就有117艘三級軍艦。

四級軍艦

這級軍艦有兩層炮甲板,火炮50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該級軍艦造價便宜每艘26000英鎊,定員少350人。它們主要擔任海外巡航分艦隊的旗艦。

五級軍艦

這級軍艦為巡航艦,全長130至150英尺,定員250人。它們主要用於襲擊海上商船。 因在這種艦上有捕獲金可得,所以艦員都是些熱心的志願者。

六級軍艦

這種敏捷的單桅縱帆軍艦,常被英國皇家海軍用來送信和護航。這級艦每艘造價只有10000英鎊,定員195人。

甘寧見到倭寇的這種陣勢,明白了這也是東吳艦隊的必然結局。他目前率的艦隊,除了三艘鐵甲船外,其餘的戰船都是劉備留下的內河戰船,要是派這些戰船上去迎戰倭寇,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於是,他決定所有老式帆船全部返回基地,他就帶着三艘鐵甲船迎敵。

這時,東吳的戰船已經接近了甘寧的鐵甲船,甘寧給他們發信號,讓他們也開進大唐的海軍基地。

倭寇最前面的是兩艘四級風帆戰列艦。甘寧的鐵甲船長度與他們差不多,為什麼卻只有8門火炮,定員只有幾十人呢?

首先,為了提高速度,鐵甲船的寬度較小,總的排水量就小多了。其次鐵甲船為鐵制,自重較大。最後,戰船的動力來自蒸汽機,這時的蒸汽機效率不高,因此體型笨重,還要加上大量的燃煤儲備。因此實用的載重量就所剩無幾了。

此時,倭寇的戰艦已經進入了鐵甲船主炮的射程,甘寧下令開炮。炮手訓練時間較短,還是個菜鳥。連開了兩炮,落點竟然離敵艦有上百米。

這時,一個隨船指導的火炮工程師李偉,將他們替換了下來,連發3炮,第一炮距離敵艦20米,第二炮擊中了最前面的敵艦的船頭,炸掉了半個船頭的凸起部位,第三炮擊中了船樓,將船樓炸開了一個大洞。此時距離敵艦約有1800米左右。

敵艦沒有想到唐軍的火炮竟然能打這麽遠,威力還這麼大。他們的火炮的有效射程只有700米。於是就停了下來,顯然在商量對策。

甘寧以前沒有和倭寇交過手,只是從與倭寇交過手的東吳水軍那裡,聽說過倭寇火炮的威力,知道他們的火炮射程。鐵甲船上的主炮的有效射程是5000米。甘寧不由心中大喜,下令三艘鐵甲船並列駛向敵艦,用主炮射擊。

倭寇前面的四級軍艦開始掉頭,李偉連發三炮,又有兩發擊中了那艘受傷的敵艦,其中一發擊中了敵艦吃水線附近,敵艦開始下沉。

敵艦隊指揮官顯然沒有想到出現這樣的情況,下令撤退了。甘寧哪裡肯放他們離開,率領船隊追擊。

忽然,敵艦隊分散開來,從兩翼包抄過來,甘寧下令撤退,用後主炮射擊,他們利用鐵甲船速度快的優勢,保持着1200米左右的距離。在海上與敵艦兜圈子。

敵艦隊指揮官看到自己只能挨打,下令全線向遠海撤退,甘寧就下令追擊。敵艦隊指揮官看到這樣不是辦法,就下令三艘四級軍艦迎敵,拖住唐軍的鐵甲船,掩護主力撤退。甘寧看到敵艦太多,不可能將其全殲,決定就消滅眼前的前來阻擊的敵艦。

他們始終保持着1200左右的距離,向敵艦射擊,敵艦也徒勞地向他們開炮,炮彈落在了幾百米之外。

經過了大約20分鐘的戰鬥,三艘敵艦都被擊沉了。這時,敵艦隊已經逃得很遠了,甘寧努力向敵艦追去,敵艦又留下了一艘三級的風帆戰列艦,與唐軍糾纏。經過了大約15分鐘的戰鬥,又將敵艦擊沉了。

敵艦隊已經逃得很遠了。此時海上的風浪較大,鐵甲船上下起伏,晃動很大。甘寧下令返航。

此時,海面上有很多落水的倭寇。甘寧想起諸葛瑾傳達的國王的命令,對於倭寇這種沒有人性的玩意兒,不要俘虜,殺死一個算一個。於是下令撈起來幾個帶回去宣傳,其餘的讓士兵們練了槍法。

此戰擊沉倭寇1艘三級風帆戰列艦,4艘四級風帆戰列艦。殲敵近2000人,唐軍無一傷亡。

上海海戰的結果,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巨大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