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PS:看《龍鼎天之一代天驕》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悄悄告訴我吧!

回到廳堂,張記事早已等候多時,看我們從樓上下來,立刻上前說道:“大掌柜,一切已經安排就緒,少爺的住宿已經安排停當,酒樓的飯桌已經定下,就待你們決定什麼時候去了!”

吳叔看着我,我看天色還有點早,我就說道:“張掌柜,你先帶我去我的房間吧,讓我稍作休息一下,咱們在去吃飯可好?”

張記事說道:“不急不急,現在時候還早,一切少爺您做主!”

我這個人吃喝倒是隨心所欲,沒什麼講究,能填飽肚子就行,但是唯獨對自己住處有點“吹毛求疵”的感覺,尤其是這種出門在外的時候,稍微遇到點比較髒亂的客棧,我寧願拉根繩睡於繩上,都不想倒在床上去睡覺。

這好比有些人喜歡喝酒,有些人熱衷賭博,有些人沉迷**,有些人注重着裝等等,每個人都有那麼一兩個自己特別的嗜好。每到一地,每換一宿,我都要先看過自己的住宿方才安心。

我跟着張記事來到櫃檯後,然後進了一個小格子,只聽一陣機關吱吱作響,房子快速向上層移去,轉眼已到頂層。

張記事和我邊走邊說道:“少爺,這文寶齋的頂層你可能聽吳掌柜說過,專為王公貴族或是富甲一方的富商所用,吃喝住行一應俱全。而這上面最南邊有兩間,一間是老爺住的,一間則是留給少爺你的!”

我奇怪的問道:“留給我的?”

張記事呵呵笑道:“可能老爺沒和你說過吧,有次老爺告訴我,說他畢竟已是半百之人,黃土已到胸前,這些家業遲早要交給您,所以提前給您預備着!”

我隨口答道:“原來是這樣!”

而後走了一段,張記事打開了一間房門,我走了進去,房子布置的古色古香、窗明几淨,各種桌凳和床榻一應俱全,空間幾乎比三個房間還大,一種說不出的溫馨感湧上心來,父親果然很是用心。張記事別過我之後,我就在房子里四處轉了轉,果然房間各方面都是我自己想要的,站在窗前,可以清楚的看到南門大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來來往往,但卻非常安靜,一點也不吵。

突然覺得有些口舌乾燥,於是我坐到桌子旁邊的椅子上,隨手拿起茶壺倒了一杯茶,瞬間清香四溢的茶香飄然而來,這是什麼茶竟然有如此清香?

我有點疑惑不解!

家裡的各種名貴茶葉本來就很多,可是這種香味的還是頭一次。這時我才注意到手中的茶壺,手中的茶壺青花白底,採用小筆渲染填色,胎質精密細緻,潔白堅硬,釉面肥厚滋潤,光澤柔和不刺眼,線條流暢,紋路清晰,這些特點足以證明此茶壺便是大明宣德年間之物。

我抬高壺底,果然在壺底用四字篆書款寫着“宣德年制”。這個茶壺上面紋飾描繪的是折枝百合花,這種款式,這種花紋的茶壺在當今世上真不多見。我思索良久,差點驚的跳了起來,難道我面前的是失傳已久的“青花折枝百合花紋芬芳茶壺”?

我趕忙小心翼翼的將茶壺放到桌子上,生怕自己手滑摔了這價值連城的寶物。

說起這“青花折枝百合花紋芬芳茶壺”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聞:話說宣德末期,景德鎮御窯廠有一位督陶官姓朱,此人從一開始到景德鎮對制瓷器的“目不識丁”,經過常年四季的身體力行,到最後竟成為了一位非常出名的制陶器工匠。

有一年初春,宣德皇帝下令燒制御用茶壺,準備贈予有功勞的王公大臣。

接道聖旨後,朱姓督陶官夜以繼日的趕工,可是這朱姓督陶官做事一絲不苟,循規蹈矩,不越雷池一步,時間上還是沒有趕上皇帝索要茶壺的日期。眼看期日臨近,朝廷的大臣個個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於是派了一位錦衣衛千戶馬大虎前去查探是何情況。

這位錦衣衛千戶來到景德鎮,看着督陶官不緊不慢和那爐中那慢條斯理的溫火,非常氣憤,以為督陶官偷懶必定會誤了大事。為了趕工,於是下令手下將附近的樹砍下來加大火力,朱姓督陶官聽聞後極力反對,這馬大虎就是不聽,最後將督陶官捆綁於屋內,按照他的意思獨自燒制起來。

此時,正值初春,各種花開的爭芳鬥豔,卻被這無知的錦衣衛送進了火海,結果可想而知,這一窯的瓷器全部被燒製成“歪瓜裂棗”,根本無法使用。

宣德帝聞訊龍顏大怒,當即下令處死了錦衣衛千戶馬大虎,並懲治了朱姓督陶官監管不力的罪責並貶其為庶人。

可這一切關這位督陶官什麼事,都是那錦衣衛千戶恣意妄為所致。

不過皇命已下,絕不可能更改的了,督陶官自從入行制瓷器以來,不知不覺的就深深的愛上了這個行業,如今被貶為庶人,什麼都沒有了,只能對着滿窯的瓷器痛哭流涕三天三夜。

以前的手下看着這位昔日的好官也是非常同情,於是讓這督陶官把這一窯的瓷器拿回去自己處理,權當留作紀念。

督陶官在窯里挖了一天一夜,深夜時分,窯中的瓷器基本被清理乾淨,督陶官看着這黑乎乎的窯壁,想想自己的冤屈,異常難過,眼淚止不住的留下來,豈料眼淚滴下的地方竟然還露出一件瓷器,督陶官小心翼翼的將瓷器從火灰里拿出來,頓時驚在原地,這件瓷器保存的相當完好,而且從茶壺中時不時的散發出一陣陣的花香。難道是埋於灰下沒有被毀的緣故嗎?

督陶官對這茶壺翻來覆去的看了無數遍,心中大喜,這千百年來,景德鎮的瓷器神物就這樣誤打誤撞的誕生了!於是,朱姓督陶官連夜帶着滿車的瓷器和這絕世珍品的茶壺離開了景德鎮回老家去了。從此之後,這位督陶官隱姓埋名,天天對着這神來之物把玩,慶幸自己如此幸運竟然得到如此寶物,不枉自己對瓷器的鐘愛,前面被貶的事也忘得一乾二淨。

可惜,任何一件寶物的出現終將會伴着一場血雨腥風。這位朱姓督陶官天天拿着寶物茶壺飲茶,每每倒出茶水,都十里飄香,鄉親們聞着清香而來,都覺得此茶壺非常神奇。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便有了“一壺清茶,十里飄香,勝似花香,壺比茶名”的流言,之後各種文人志士絡繹不絕的前來參觀。宣德帝聞訊後,也是派了錦衣衛前來收繳,這朱姓督陶官已經是身無他物,唯獨此茶壺陪伴自己,自然是不給,於是連夜帶了茶壺,逃跑而去。

宣德帝博顏大怒,立刻下旨緝拿。可憐這督陶官終日漂泊度日,正面有朝廷的通緝,暗地裡還有各種江湖豪傑前來搶奪,一段時間之後,身心疲憊,心灰意冷,有天來到太湖之上,看着一望無際的湖面,想想自己的悲慘遭遇,最終抱着茶壺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