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沒一會兒,桌子上面已經擺滿了酒瓶。半箱子五糧液,就這麼喝完了。當陶世榮還要抬手叫酒的時候,梁三平攔住了他:“陶叔,咱喝的差不多就可以了……”

陶世榮看着梁三平,緩緩的放下了叫酒的手:“三平啊……你陶叔沒什麼本事,坐在這個農業部門主管的位置上卻沒有給老百姓帶來什麼實惠……”

“你可知道,每次我下去檢查。看到鄉里鄉親們現在過的日子,心裡有多難受么?!那些老百姓,都是當年扛着家裡不多的口糧支持我們打下去的啊……”

陶世榮真的喝多了,他眼眶發紅臉上的肌肉不斷的顫抖着:“每年清明,我去烈士陵園掃墓。看着我的那些戰友,我覺得沒臉見他們……”

“當年我們說,解放了老百姓要吃飽飯、穿上衣裳。要大家都不受窮!為了這個,我們沒少拼。哪怕是我蹲牛棚的時候,去幹校的時候。我都抱着這個夢……”

陶世榮抹了抹自己的眼角,輕聲道:“恢復工作了,本來是讓我分管其他部門的。是我自己強烈要求組織讓我來管農業。我覺着吧,我好歹是農家子弟出身的。為咱■↙們老百姓,為浙省的老百姓謀些福利吧!不敢奢求其他的,好歹讓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些……”

陶世榮的話說著,原本在一個桌子上坐着的郭文君低下頭來。他也是農家子弟,和陶世榮一樣的。他也是自願要求到農業部門來,希望的就是能夠在農業上做出一些成績。

數年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卻很是有限。這其中有官僚主義的問題,也有各個部門互相推諉、觀望的問題。但終究,他們還是認為自己做的不夠。

“三平啊……今天這頓飯。我是用三個月的工資換下來的。我不佔國家便宜,但我必須請你這頓飯。我不求你別的,就求你能讓浙省的老百姓好過一些……”

梁三平聽着這話,無言以對。在早上見到陶世榮的時候,他就知道這是位節儉到近乎苛求自己的老前輩。他腳上的布鞋,看款式至少是十年前的了。

身上的中山裝漿洗得發白。辦公室里用的茶缸子還打着“一九五八年”的字樣。看便知道,那茶缸子是這位老人從部隊裡面帶出來的。這麼多年一直就沒有換過。

那已經脫漆的文件柜子,綠色的漆皮上還有一些編號。別人看不出來,但和部隊有着很深接觸的梁三平看得出來,這也是從部隊裡面淘換出來的。

可以看得出來,這柜子大約是當年部隊支援地方留下的。這位老人,卻一直都沒有換過。能用的他都在用着,為的就是節約、省錢。

事實上,梁三平在剛剛來到酒桌的時候也很驚訝。他不太相信這位老人會用這麼多的公款招待自己。顯然。老人拿出了自己的工資。

這是老人在表明自己的態度:我將全力支持你,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你能給帶着浙省的老百姓們,走出一條路子來!莫要讓這裡的老百姓,再窮下去。

“陶叔,三平不敢保證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三平能說的是,我會儘力而為!”卻見梁三平看着陶世榮,一字一句無比誠懇的道:“竭盡全力,絕不退縮!”

“有你這句話!這就足夠了!!”陶世榮哈哈一笑。竟然直接倒下。看得梁三平大驚,便要走過去扶住他。但郭文君卻比梁三平更快。直接將自己的老領導扶住。

卻見郭文君笑着道:“沒事兒,老領導只是喝醉了。我送他回去,就回來接你。還請三平你等一會兒,我去去就回……”

郭文君說著,便將陶世榮的手臂搭在自己的肩膀上便要朝着門外走去。但他卻被梁三平拉住了。卻見梁三平掏出一疊全國糧票和錢,對着郭文君道。

“老郭。麻煩你拿着這些錢把今天的賬結了……”郭文君見狀便要拒絕,卻見梁三平一揮手道:“如果是陶叔在家裡請我,這給錢就不應當了。”

“但這是在機關食堂裡面吃,要陶叔拿三個月工資請我。你覺得我能吃得下這頓飯?!”梁三平對着郭文君,嘆氣道:“要這頓飯我就這麼吃了。會折壽的!”

“這錢,必須我來出。不然,我這心裡不安啊!心裡不安,怎麼做事?!答應陶叔的事情,我絕對會竭盡全力。但如果要陶叔拿出三個月的工資請我吃飯,我會被人說斷脊梁骨的!”

郭文君沉默了一會兒,將梁三平手上的糧票和錢都接過來。梁三平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那肯定就說明他已經下定決心了。郭文君明白,這錢他拒絕不得。

而另一方面,確實陶世榮家裡的情況也並不好。老陶的老娘,當年因着他關牛棚給氣病了。雖然老人後來沒啥事兒,但病根落下了。現在都還在修養。

這位老人膝下還有四個孩子,一個已經讀書出來了可三個都還在讀。妻子身體也不好。別人不太知道,但郭文君知道。老陶當年犧牲的那些戰友,有好幾戶家裡都是他在照顧的。

是以,哪怕是恢復了工作老陶的那點兒工資也讓他的日子過的並不寬裕。所以郭文君選擇了把這些錢拿上,他不想看着自己的老領導醬油拌飯吃上半年一年。

背着已經暈厥了的陶世榮,郭文君走出了包間。門外的食堂服務員要過來幫忙,被郭文君笑着拒絕了。順着有些昏黃的燈光,郭文君扶着陶世榮向他家走去。

“你說,一個死掉的人會不會跟你提出要錢、要權、要名、要位……等等這些要求?!”

“不會。”

“會不會要好車坐,好房子住,要當大官,要用權力搞特殊?!”

“不會。”

“是的,不會。我就是這樣一個死人——和我的那些戰友一樣——死了三十多年了。現在你看到的我,只不過是死去的我和我死去的戰友們派來繼續我們夢想和事業的一個影子、一個靈魂——是一個靈魂不是一個活人——你懂嗎?!”

“懂了!”

郭文君想起了自己和陶世榮的這番對話,那是一次清明。下了班的陶世榮忽然提出要求,要郭文君和自己一起去烈士陵園。他們去了。

在那座烈士陵園裡面,郭文君驚訝的在犧牲烈士的名單里看到了陶世榮的名字。開始他不過以為是重名,但陶世榮告訴他:那就是陶世榮自己。

那一年,陶世榮是班長。這就趕上了和日本鬼子的一場大戰。在那場戰役中,為了掩護老百姓安全撤離,整個團數千名戰友幾乎全部犧牲了。

陶世榮肚子被彈片劃開,然後被炮彈炸暈了滾落到邊上的草叢裡。後來叫回來的老百姓們發現了,這才活下來的。解放後,這裡豎起了紀念碑。紀念那場戰役、紀念那些犧牲的戰士們。

陶世榮的名字,意外的被篆刻進去了。曾經有人想要將這個名字除掉,但陶世榮告訴他們。這麼刻上去並沒有錯,陶世榮已經隨着當年的那些戰友們一起戰死了。

現在活着的,不過是一個陶世榮和他的戰友們派來堅持他們夢想的靈魂。所以,這個靈魂不會有要求,不會有太多的。更多的,他只是希望能做好事情。

是的,這就是陶世榮。

很快的,梁三平需要的檔案就送到了招待所里。根據那些資料,梁三平開始琢磨浙省的農業該如何發展。顯然,浙省有着比瓊島更好的基礎。

無論是歷史淵源,還是農業資源。又或者是水產、桑蠶、經濟作物……等等,都比之瓊島要好得多。也正是因為如此,梁三平才覺得難以下手。

“還是先從龍井做起來吧……”想了好一陣子,梁三平才決定先從茶葉入手。茶葉,是浙省的傳統產業了。哪怕是浩劫時期,也沒有斷絕出口。

但由於沒有形成規模、沒有形成品牌和產業,始終沒有完全做起來。梁三平現在想做的,就是將品牌樹立起來,規劃做起來。依託這裡特有的龍井,將整個茶葉市場做出來。

不得不承認,現在由於市場並沒有完全開放還是比較好的時候。而至於合作模式,梁三平也想好了。安天民公司會出面,和當地茶農簽署協議。

平時如同上班,給予工資。在採摘後將會根據收益,進行分成。而茶樹的種植、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則是需要浙省這邊的農業部門聯合農學院進行協助。

在盡量保證傳統種植、制茶工藝的前提之下,進行科學的、可持續的生產。一邊翻閱着資料,梁三平一邊在撰寫報告。這還是只是初步的規劃,更加具體的需要到茶園去看看。

梁三平一直都認為,除非是到了當地去看過情況。否則一切都沒有發言權,那些沒有到實地看過就隨口亂說的不過是空口白話。

做龍井還有一個好處,這是在浙省省會最近的區域產品。交通運輸也方便,做好這項然後再以此為基礎向著其他農產品擴張開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