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禍亂歐洲的根源!易正行長久的盯着地圖上的巴爾幹半島,他很清楚,這番話是特意叮囑他的,因為歐洲爆發大戰至少是三十年之後的事情。

“難怪大掌柜不插手這場俄土戰爭,連軍火生意都不做,原來是不想攪亂歐洲的局勢。”趙烈文緩聲道:“不過,我國要在波斯灣北部擴張,避免不了要對上土耳其.......。”

“惠甫是想乘着俄土戰爭趁火打劫,在波斯灣北部進行武力擴張?”易知足擺了擺手,“這個時候我國趁火打劫,有可能會刺激英法德意以及奧匈等歐洲強國,犯不着!

波斯灣北部擴張,大可等到戰爭進入談判階段再向土耳其提出,而且,我不贊成武力侵略,戰爭之後,土耳其必然是元氣大傷,內外交困,財力衰竭,我們可以採取購買的方式,以溫和的手段進行擴張,如果土耳其不同意,再採取武力途徑解決。”

趙烈文看了他一眼,道:“大掌柜,波斯灣居民都篤信***教,學生竊以為,若想一勞永逸,還是採取武力為上。”

“採取武力容易遭人詬病不說,還會留下後患。”易知足緩聲道:“購買的領土則不同,不會留下後患,左右也不缺那點黃金。購買之後,就屬於內政,他國無權干涉,至於宗教矛盾,多的是法子解決,飢荒、瘟疫都不遜色戰亂。”

聽的這話,趙烈文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當年元奇在倭國製造的人為的大飢荒和瘟疫,其效果遠甚於戰爭的殺戮,波斯灣沿岸氣候惡劣,不適宜農耕,生存條件嚴酷,要人為製造大飢荒,引發瘟疫,更為容易!他由衷的道:“還是大掌柜思慮的周全。”

易正行心裡一緊,看了兩人一眼,迅速移開了目光,易知足將他的反應都看在眼裡,沉吟了下才沉聲道:“慈不掌兵,善不為官。為政者,須的以大局為重,須的以國家根本利益為重!導致此次俄土戰爭的根源就是巴爾幹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內憂外患,終將導致奧斯曼帝國分崩離析。

我國的情況與奧斯曼帝國極其相似,民族眾多,信仰紛雜,在國家強盛之時,各方矛盾或許並不突出尖銳,一旦稍有衰落,各種矛盾必然層出不窮。

奧斯曼有巴爾幹,我國也同樣有,若不想步奧斯曼後塵,就必須固本清源,從根源上杜絕後患!”

易正行聽的一呆,“父親的意思,這波斯灣是禍亂我大清的根源?”

“是!”易知足沉聲道:“波斯灣的價值遠非南非金礦可比,不開採石油則罷,一旦開採,必然成為世界列強爭奪的焦點!這也是元奇遲遲不開採波斯灣石油的原因。”

趙烈文有意刺了一句,“大掌柜苦心爭奪的.....竟是一個燙手山芋?”

“燙手山芋?”易知足掃了兩人一眼,“對於弱國而言,這確實是一個燙手山芋,但對於強國來說,這就是一個寶庫——世界石油寶庫,只要能牢牢的掌控波斯灣,就能掌控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命脈!就能確立我國世界霸主的地位!”

易正行一臉不敢置信的神情,“石油果真如此重要?”

“我國的石油開採、煉製起步稍晚,但對於石油的研究卻是規模最大,投入最大,可以說,我國對於石油的勘探,開採、煉製以及石油化工等各個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易知足侃侃說道:“隨着內燃機的普及和推廣,石油將取代煤成為最重要的燃料,以後的飛機、汽車、輪船、農業機械都將使用從石油提煉出的柴油和汽油作為燃料。

另外,石油化工也將成為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久的將來,石油將會成為世界各國工業和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也會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爭奪的能源資源!”

石油的重要性,易正行、趙烈文都不是第一次聽到,在出兵西北,染指波斯灣時,易知足就有提到石油的重要價值,在商討推行貨幣霸權之時,易知足也曾明確的提及石油的重要價值,並說要藉助石油推動華元成為世界貨幣!

再則,上海的石油研究所也確是元奇規模最大,投入最大的研究所之一,成立的時間早,素來也極受易知足重視,另外這幾年元奇在美利堅也大量收購煉油廠,而且早期斥巨資購買的洛杉磯盆地也勘探出了石油。

種種跡象都表明易知足對於石油極度重視,對於石油的未來極度看好,儘管目前石油的價值並不大,但兩人都相信易知足的判斷不會錯。

易正行心頭大為振奮,原本在他看來,與西洋各國爭奪世界霸主遙不可及,卻沒想到,居然會如此簡單,只要牢牢掌控環波斯灣沿岸地帶就能成就世界霸主的大業!

他很快就反應過來,這不僅國家的根本利益,也是一筆巨大到無法想象的財富,為此,即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在所不惜!必須不擇手段將環波斯灣地區的原住民驅離或是滅絕,從國內大量移民過來,只有如此,才能長久的徹底的掌控波斯灣。

————

15萬沙俄和羅馬尼亞聯軍對普列文進行了長達兩個多月的包圍,城內彈盡糧絕的三萬土軍最終選擇了開城投降。普列文一戰不僅重創了俄軍,也粉碎了俄國速戰速決的計劃,但卻無法改變土耳其失敗的命運。

隨着普列文的陷落,戰爭的天平完全的傾向了俄國,在兵力以及兵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優勢的俄軍,隨即冒着嚴寒向巴爾幹山以南發起攻擊,在150公里寬的正面戰線上實施多路突擊,一路勢如破竹。

土軍大敗,俄軍進攻勢頭強勁,兵鋒直指奧斯曼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佔據急轉直下,在巴爾幹有着深刻利益的英吉利和奧匈帝國再也不敢袖手旁觀,英國令其地中海艦隊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開進到馬爾馬拉海,以便阻止俄國攻佔君士坦丁堡。奧匈帝國則向俄國邊境調動部隊。

1878年1月30日,俄軍在斯科別列夫統率下,兵臨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鑒於英吉利和奧匈帝國的激烈反應,俄軍最終沒敢攻佔君士坦丁堡,31日,交戰雙方簽訂停戰協定,第十次俄土戰爭落下帷幕。

上海,鎮南王府,長樂書屋。

易正行放下戰報,瞥了易知足一眼,道:“英吉利最終還是出兵進行干涉......。”

“那是因為俄國太貪婪,不知見好就收。”易知足不以為意的道:“俄國一旦攻佔君士坦丁堡,俄國的領土就會擴張到巴爾幹東部和小亞細亞半島北部,黑海艦隊可以自由出入地中海,這是所有歐洲列強都無法接受的,英吉利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敢果斷出兵干涉!”

趙烈文接着道:“奧匈乃是三皇同盟之一,且已經宣布保持中立,為什麼還要出兵俄國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