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说网

旖景已知黄氏与宋嬷嬷有所勾联,这个“贤良淑德”的继母并非一如表面,再有二舅与虞栋来往密切……等等隐约的线索,似乎能够串联。

尽管,这个猜想让人心惊胆颤。

倘若继母图谋国公府爵位,凭她一介内宅女流,能力十分有限,而上一世,旖景的生死对国公府爵位并无影响,只要苏荇丧命,黄氏所出的嫡子便能顺利袭爵,黄氏根本没有必要串通宋嬷嬷,行谋害宗室这种风险十足的恶事。

除非楚王府的爵位归属与黄氏息息相关。

眼下黄二爷与虞栋来往密切……

假设黄二爷是投诚了某位皇子,早生背叛之心,那太子遇刺与他必有关系,收买虞栋极有可能意在储位,既然虞栋与黄二是一丘之貉,黄氏便有了暗助虞洲,利用冬雨,布下陷井引旖景“谋杀亲夫”再“畏罪服毒”的动机。

上一世长兄之死,很有可能是黄二与某位皇子的心照不宣,借着谋杀太子之机,使国公府世子之位易主!

皇子意在储位,而黄二兄妹与虞栋父子也各有所图!

而在他们身后,还牵涉上了建宁候府三爷!

上一世黄江月就为旖景的遭遇“愤愤不平”,鼓励她学着话本子里的才子佳人,依靠自身谋求幸福。

而这一世,圣上赐婚,黄五娘与三皇子险些缔结良缘,却忽而死于非命!

染病的丫鬟只接触过黄江月,并接受了三夫人的旧衣,倘若那些衣裙上染了疹毒……不是没有可能,黄江月成功接种过痘衣免疫,与旖景一样都不会再担心身染痘疹。

可那背后的皇子是谁?

有可能是三皇子,也有可能是四皇子,便是其余几个皇子身后的家族也都有可能收买黄二。

旖景又再想到自己也险些命丧毒箭……

应当也是与五表姐之死基于同样的原因,一旦与三皇子有了瓜葛,会影响到某些人的利益。

可假若二舅身后之人是三皇子,怎么解释三皇子当日命悬一线?这不是苦肉计,便连清谷先生也说过,他当时并无万全把握能挽救三皇子性命,三皇子能化险为夷,的确是他本身命大。

只怕但有野心的皇子,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国公府与三皇子联姻。

上一世长姐虽说未在婚前遇害,或者是因为继母行事谨慎,不愿冒着风险亲自动手,可长姐婚后不也“缠绵病榻”?

究竟是谁的手,在调拨这整盘棋局。

而旖景心里的猜疑,虞沨也早有洞悉,但无奈的是,背后那个皇子始终隐藏于迷雾之中。

这时只听了旖景断断续续的话,虞沨已经知道她与自己有了同样的想法,微微颔首:“三舅不同大舅与四舅,才疏学浅不说,又染了一身纨绔习气。”

旖景对自家三舅当然还有几分了解,晓得他是个阴沉的性情,与几个舅舅表面都不和睦,仕途多受曲折,心里有些不甘,再兼着年轻时候赌色均沾,没少挨外祖父鞭子,便是婚事,也不顺畅,三舅母仅仅是个没落世家的女儿,身份只比二舅母江氏高出些微,加上三舅也不争气,三舅母在候府历来唯唯喏喏,毫不引人注意。

难道三舅便是因为心怀不甘,才被二舅利用?

上一世加害的是她,这一世害的人却是候府五娘,倘若真是如此,江月必然就是那把杀人的尖刀,上一世她不过是借助与旖景多年闺阁情谊,搬弄唇舌,而这一世,却亲手谋害了血亲姐妹!

但这些仅只猜想,已经无法证实。

不过黄二若真牵涉储位之争,不怕找不到把柄,将他们一网打尽。

旖景紧紧捏着拳头,又问虞沨:“难道就没察出二舅与哪位皇子来往?”

虞沨摇了摇头:“不是没察出他与谁有来往,而是他与诸位皇子都有来往,他是东宫属官,表面与皇子们来往也在情理之中。”

想来太子也早有令下,让黄二笼络诸位皇子,意在耳目之用。

事关皇权储位,仅凭猜测不能将黄二入罪,必须察明他究竟是谁的走犬。

“事情还得一步步来,先从小处着手,我认为眼下之重,是得察明婉丝之死因,先解决了宋氏一家。”虞沨说道。

旖景沉吟片刻,也颔首表示赞同。

虞沨与旖景心照不宣,知道太子在远庆九年便会遇刺,说不定阴谋在此时已经开始布局,他们已有防范,未必还会如那一世般,找不到凶手的蛛丝马迹。

先不说黄二兄妹,单说楚王府里虞栋父子,就算能察明当年楚王妃死因,到底是陈年往事,太后早有态度——不便追究。

而这一世虞栋也再不能轻易得到毒杀世子的机会,抓他现行也不简单。

不过只要虞栋牵连储位之争,天家再无放过他的可能,到时一定会旧案新罪并罚,虞栋难逃一死。

而虞沨比旖景更想深了一层——储位之争说不定等不到远庆九年,当废妃的风波一起,太子之位便会风雨飘摇,假若太子因此被废,储位空悬,有的事情越发不能掌控。

虽说虞沨认为太子决非明君之选,实在不适合君临天下,可于公于私,都要暂时保住太子不受废黜。

而今后大位究竟归属于谁,还暂时不能预料,虞沨认为他只能尽力避免太子遇害,使幕后真凶功亏一篑罪责难逃,但太子最终能否克承大统,他并不想插手其中。

以他估计,太子非但不是四皇子的对手,更不能与三皇子相提并论,只要圣上一生易储之心,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而圣上显然已经开始犹豫。

便是太子温顺地禀承圣意,废黜甄氏,圣上顾及新制科举之顺利实施,不至立即易储,当新制奠定基础,皇权得以集中,而几位皇子的才华又各自张显,越发会衬托出太子懦弱无能,废储只是迟早。

上一世太子之位之所以稳固,其实绝非因为圣上看重嫡庶,而是因为君权受制,并未成功施行官制改革,秦相虽说势弱,但世家与金相一党尚且权重,圣上假若流露出易储之心,必引各党互攻,朝政大乱。

虞沨推测,圣上也是想评估诸子之能,待有了个明确的人选,并准备周全,再提易储。

可是已经有人等待不及,行刺杀太子之事。

不知那一世最终谁是胜者?而那一世的胜者,极有可能就是导致楚王府与卫国公府两家世子丧命的罪魁。

在他丧命之前,已知五、六两位成年皇子失了先机,那么极有可能就是三、四两个。

究竟是谁?

这一晚夫妻两都是心事忡忡,各有打算,直到三更之后才相继入睡。

——

复行科举的谏策也已在殿议时提出,果如虞沨与三皇子所料,秦相并未反驳,反而大力支持,韦相更是战战兢兢,平章、参知二政也紧随附议,甚是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