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家裡一個好學的意大利少年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張壽當然不會放在心上——人在九章堂不是想方設法四處請教,上課的時候不是狂翻拉丁文版的幾何原本,然後在那拚命一邊琢磨一邊抄他的算式嗎?現在送一個精通語言的老師給你,如果還嫌棄嚴格,那想怎麼著?

而張壽不在家,朱瑩也高高興興去女學當自己的督學御史,張園只有吳氏這一個不想管事卻又不得不管事的,這一天,根本不老,卻會被人尊稱一聲老安人的她就得到了門上派人急急忙忙稟報的一個消息。永和宮貴妃又派人送了一車東西來。

對於宮中賞賜東西這種事,自從和張壽到京城,吳氏自認為已經相當習慣,而等到朱瑩嫁進門來,這就更加習慣了。可前天朱瑩才從永和宮中帶回來滿滿兩車皮毛衣料,入庫的時候還特地叫了她一塊去分揀,讓她如有喜歡的就先留下,她差點就沒眼花繚亂。

而現在這竟然還送?雖說張壽和朱瑩都已經告訴過她,裕妃在分娩之前,已經開口把珍藏多年的志怪玄奇書籍以及各色兵器之類的東西送給朱瑩,但她還是忍不住覺得有些惶恐,此時忙不迭起身打算親自出去時,卻還不忘問道:“有人跟車送東西過來嗎?是永和宮哪位?”

“來人自稱是貴妃娘娘身邊的大宮女曉月。”來報事的金媽媽沒有直接阻攔吳氏,而是亦步亦趨地跟在了她身後,“貴妃娘娘身邊雖說沒有尚宮尚儀這樣的女官,但自從代掌宮務,卻也調了兩個女史過去,但娘娘並沒有把身邊的宮人提去當六宮局的女官。”

要是朱瑩在這裡,那麼自然聽得懂這言下之意,說的是此番來的為何不是宮中女官,然而,吳氏畢竟見識有限,因此並不大明白這其中的意思。但她卻記得張壽和朱瑩從前對她的囑咐,那就是聽不懂的話,點點頭不發表意見就完了。

不過,吳氏也好歹明白了一個意思,那就是來的並非宮中女官,那麼她也用不着到大門口去迎接,只要在小花廳見一見對方就可以了。但即便如此,眼見人進來之後恭恭敬敬地行禮拜見,她還是忙不迭地站起身虛扶了一把。

見人年紀並不算太大,她吃不準應該如何稱呼,就乾脆避開這一茬,含笑說道:“娘娘一再厚賜,我家上下實在是誠惶誠恐,心中不安。”

“娘娘如今還在坐褥,否則說不定就親自來了。那一日若非張學士和大小姐一塊陪着,娘娘總算是放鬆了,也不知道會吃朵少苦頭。娘娘說,別提這些她日後再也用不着的東西,就是搬一座金山銀山,也道不盡她心中的感念和情分。”

對方把話說得這麼誠摯,甚至又口口聲聲以貴妃的名義,吳氏這才終於不知道說什麼是好。她本來就不是很擅長言辭的人,此時頓時訥訥難言。

好在一旁跟着的金媽媽擅長拾遺補缺,當即就開口說道:“我家公子和少夫人也常說,娘娘對他們視若親生,能為娘娘做些事情,那是他們應該的。畢竟,他們能有今天,不但是娘娘趙國夫人,還有已故太宜人拼了性命,更是老安人多年養育的功勞。”

這一次,因為金媽媽是代張壽和朱瑩開口,就連吳氏都有些坐立不安了,而曉月作為永和宮出來的人,此時也就不好代自家主人過分謙遜了。於是,接下來吳氏就只見金媽媽和曉月一來一往又客套了一番,隨即就只見曉月竟是含笑告退了。

她想攔卻又不知道不是不是妥當,一時如坐針氈,眼看人出了屋子轉過身,這才極其不安地側頭去看一旁的金媽媽。結果,她就只見人又上前一步,湊在她耳邊輕聲說話。

“安人,曉月姑娘就是替貴妃娘娘來跑個腿捎個話,反正這事咱們家也不可能推辭,能推辭的話,公子和少夫人早就推辭了。”

吳氏猶豫了一下,這才最終不得不接受了這樣的結果。然而,當她真正出面去接收這一批賜物以及相應單子的時候,她才發現,自己想得還是太簡單了——因為那竟然並不僅僅只有朱瑩和張壽提到的什麼書和兵器之類的東西,而是還有……

還有整整一箱子金銀錠子!

那與其說是一個箱子,還不如說是一個一尺來長,半尺來寬,高約五寸的匣子,因為裝的是金銀錠子的關係,沉甸甸壓手到她要非常吃力才能搬動,乍一打開,吳氏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隨即就本能地叫道:“這……這怎麼可以!金媽媽,要不要把曉月姑娘追回來!”

金媽媽剛剛正在翻閱那厚厚一沓單子,畢竟,那單子上列着每一卷書的名字,天知道當初那位裕妃是怎麼在宮裡搜羅到那麼多志怪玄奇書的,諸如紅線紅拂聶隱娘之類的比較有名,那也就算了,可很多名頭她壓根就沒聽說過!

因此,直到因為吳氏的反應而側頭去看,她這才發現了那一匣子金銀錠,一時再也顧不得仔仔細細一個個字地看那單子,三兩下就翻閱到了最後,微微一愣就連忙把那一頁送到了吳氏面前,還特意用手指在最後一行上戳了戳。

“安人,你看,這上頭寫得清清楚楚。金一百兩,銀一百兩,這倒不算多,但沒提過啊。”

吳氏也是平常不太接觸這樣的實物金銀——畢竟,如今有錢莊,很多錢都經由那邊中轉,她看到的也就是一個數字,平日大宗開銷都是錢票。而日常賞人的銅錢,一串一串全都是用繩子穿好,然後用籮筐裝的,畢竟,就算下人的工錢,有些時候也不用銅錢發。

否則那麼多人口,得多少籮筐的制錢才夠用?

至於金銀……她還真沒見過這麼多,畢竟她和張壽在鄉下的時候,諸如衣料和一應雜物都是趙國公府供給,佃戶交的佃租,也都是制錢又或者實物。朱瑩嫁過來的時候也許陪嫁了很多金銀,可她又不是會去翻看兒媳婦陪嫁的婆婆。

剛剛那一瞬間,她甚至以為那就是從前戲文中說的,什麼一千兩黃金白銀之類的……

當然此時吳氏被金媽媽一說,已經反應了過來,真要是一千兩金子一千兩銀子……那得兩百斤吧?那怎麼也不可能是這麼一個小匣子能裝得下的!但就算如此,她屈指一算,依舊覺得永和宮這賞賜實在是太重了。最重要的就是金媽媽說的,事先可沒這麼說!

於是,她當機立斷地說道:“這樣,你挑兩個人分頭去公學和女學,把這件事告訴張壽和瑩瑩。至於東西,你就送到瑩瑩房裡去,讓她那邊的李媽媽她們幫着清點。”

當人在公學的張壽得知,永和宮除卻之前裕妃和他以及朱瑩說好的那一箱東西之外,竟然還多了一個裝滿金銀的匣子時,他也有些始料不及。

這些錢說多不多,畢竟一百兩金子和一百兩銀子,加在一起按照市價來算,那也不到一千貫,大富之家誰也不缺這點錢;但說少卻也不少,因為本朝后妃的吃穿用度走的是內庫的帳,一般外臣自然不知道,但架不住有朱瑩這樣熟悉宮闈狀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