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老實說,對於是否去參加這一屆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徐川心裡也還在猶豫。

其實無論是從個人的角度上,還是從學術發展的角度上來看,他都應該去參加的。

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不僅僅是來自全世界的數學家聚集在一起認識新的朋友,更在於報告會上那些精彩的數學報告,以及和其他頂尖數學家的思維火花碰撞。

這種和其他同樣頂級的數學家在一起暢所欲言互相交流的機會可不多。

尤其是對於他這種站在數學界最前沿,希望且有志於在數學上更進一步的學者來說,這樣的機會可以說是不容錯過的。

對於學術而言,閉上門來自己搞從來都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

哪怕他習慣在研究的時候一個人進行,但那是基於已經有了足夠的靈感和思路的前提下。

對於那些未知的東西,光靠一個人想是很難有足夠可行的道路或方向的。

只有思維的火花進行互相交流,碰撞,才能夠閃耀出燦爛的智慧。

老實說,他已經很久沒有去和其他頂尖的數學界進行這樣的交流了,所以徐川還是希望去一趟的。

不過考慮到國家和安保等方面的問題,又是一件大難事。

相信如果米國知道他跑出了國,肯定會樂於做點小動作的。

畢竟他給米國帶來的麻煩可不止一星半點的。

思索了一下,徐川長舒了口氣,摸起手機打了個電話給鄭海。

不一會,鄭海就推開門走了進來。

“教授,你找我?”

徐川點了點頭,開口問道:“有點事想問問你。”

鄭海略帶疑惑眼神看了過來,徐川接着道:“如果我準備去參加今年在沙俄聖彼得堡舉辦的國際數學大會,在行程和安保方面,你們會不會太困難?”

自從18年去瑞典領了個諾貝爾獎後,他就沒有再出過國了。

而且那一次其實說起來還比較輕鬆,畢竟18年的時候他所有的成果基本都在的理論領域,哪怕是在那一年同時拿到了菲爾茲獎和諾貝爾獎,也不過是一名理論學者而已。

即便是米國會在意,也不會太過於重視。

而現在,他涉及到的領域可不單單是理論領域,無論是核廢料的處理技術,還是可控核聚變技術,亦或者是鋰電池領域的人工SEI薄膜,都是純粹的應用科技。

一名能將理論科學轉變成應用科技的學者,重要性遠超於純粹理論學者。

所以如果實在太麻煩,難度太高的話,不去也行。

聽到徐川的話,鄭海微愣了一下,沙俄,聖彼得堡?這好像還是這位回來後第一次提出想出國來着。

思索了一下,他開口道:“這個我不太確定,畢竟您要出國的話,涉及到的東西會比較多,我會向上面彙報進行溝通的。”

微微頓了頓,他看向徐川接着道:“不過如果您真的想出去的話,我們會盡全力去保障你的安全的,辦法肯定是有的。”

對於眼前這位來說,他想要出去參加個數學交流會,只要不是去米國那邊,上面肯定是會想辦法搞定這事的。

麻煩什麼的,放到他身上完全都是不存在的東西。

畢竟他一個人創造的價值,即已經超過無數人了。

對於國家而言,沒有什麼是保障他的安全以及學術環境更重要的事情。

更何況,這次前往的國家,還是相對安全的沙俄。

鄭海相信上面也會答應這件事情的。

徐川點了點頭,說道:“那這件事就麻煩你了,結果如何,記得和我說一聲。”

鄭海點了點頭,敬了個禮後就轉身離去了。

看着被帶上的房門,徐川晃了晃腦袋,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辦公桌上有關於對撞機探測器的資料上。

他記得上輩子在LHC升級成高亮度LH-LHC對撞機後,升級的探測設備主要超導環場探測器(ATLAS)和緊湊渺子線圈(CMS)這兩個。

而後面觀測到和發現惰性中微子完整對撞信息數據的,也正是這兩個探測器。

所以他將主要的研究目標和方向放在了這兩個上面。

超導環場探測器(ATLAS)和緊湊渺子線圈(CMS)這兩個探測器是LHC對撞機上的通用探測器設備。

前者並不專註於特定的物理過程,其設計目標是盡量廣泛地偵測各種可能發生的信號。

所以對於它而言,不論新物理是以何種的物理過程或是有任何新的粒子產生出來,超導環場探測器都要能夠偵測到並且量測其物理性質。

而後者,儘管同樣是通用型探測器,但結構和探測範圍卻完全不同。

它是用來研究LHC加速器所提供的 14 TeV質心能量下質子對撞物理的設備。

其子探測器包含了用來量測在對撞後所產生的光子,電子,渺子等粒子的能量與動量的設備。

作為一名物理學家,徐川對於這兩個探測器有一些了解,但也僅限於此了。

畢竟他只是一名物理學家,不是一名物理工程學家。

而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找出這兩個探測器的共同點,來確定後續高亮度LHC對撞機的升級方向。

這是贏得這場競爭的方向。

翻閱着手中的資料,徐川頗感興趣的閱讀着裡面的那些信息。

對他來說,這是第一次有意識的踏入理論工程設計領域,裡面很多的東西都是他第一次看到的。

比如緊湊渺子線圈(CMS)探測器的結構,以及對應的原理。

從這份資料中,可以知道CMS使用了約 80,000支鉛鎢晶體所構成,晶體的特色為高密度與高透光度,類似於一般常見的鉛玻璃。

而當電子或光子穿過晶體的時候,會與這些晶體材料發生反應,由制動輻射與粒子對生與湮滅造成所謂的簇射現象。

這個釋放出來的能量,會使得晶體中的電子躍遷而發光,然後由附於晶體表面的光探測器所量測。

測量出來的數值,再轉換成的電子訊號經校正後可以用來推估原入射粒子的能量大小。

這種精巧的思路,讓徐川第一次了解到了他和其他理論物理學家,到底是怎麼觀測到那些對撞產生的粒子數據的。

不得不說,這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基於理論和應用結合而誕生的整個過程與相關的科技方向,是一個比純粹理論領域更寬廣的世界。

在接下來幾天的時間中,徐川都在研究LHC對撞機的資料。

在這些天中,他看到了,了解了很多以前從未了解的知識,讓他很是滿足。

然而遺憾的是,從手中的資料中,他並未找到最想要的東西。

看完手中的一份資料後,徐川有些忍不住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這些資料上,常規同化性質的探測器建造資料倒是有不少,但怎麼去探索探測更高等級和能級的粒子技術,上面一條都沒寫,甚至連個方向都沒有。

不過想想也是,CERN針對會員國流出來的資料,基本都是篩選過的,那些真正儲備的技術,怎麼可能針對會員國全面放開。

正在這時,另一位長相偏可愛一點的助理呂玲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