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在航天領域中,隔熱和散熱,都是航天器熱體系中極為重要,也是涉及到航天器,乃至宇航員安全的工作。

無論是航天器內部的熱循環和散熱工作,還是航天飛機外部在發射和返回時的隔熱工作,都是航天領域中的難題。

尤其是航天飛機或者載人活動的返回艙,在返回地面時,尤其是在距離地面80公里-40公里的高度以數米每秒的速度穿越密大氣層時,返回艙表面溫度會達到1000- 2000攝氏度,甚至更高。

如果不採取有效的防熱降溫措施,整個返回艙將會像限石一樣被燒為灰燼。

比如米國的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地面的時候,其表面溫度就曾超過兩千度。

在失事時,超過一千五百度的高溫從隔熱瓦的缺口處湧入航天飛機內部,其在內的七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這是一起極為慘痛的航天事故,但更悲劇的是,因為各種小問題而導致的航天災難,在全球各國在發展航空之路上並不稀罕。

徐川不想這樣的災難在自己的手中發生,那麼星海號外層的隔熱瓦問題,就是必須要解決的難題。

盯着手中的報告數據,思索了一會後他抬頭看向翁筠宗,開口問道:“關於這個問題你們有解決方法嗎?”

翁筠宗搖了搖頭,回道:“目前來說,最好的方法依舊是每次航飛後對隔熱瓦進行縝密檢查,以及及時更換隔熱瓦。”

“除此之外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畢竟傳統航天飛機上針對熱障相關的優化設計我們都調整適配應用在了星海號上,後續再進行優化,難度很大。”

在航天飛機或航天器的隔熱上,目前所使用的技術在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吸熱式防熱,在返回艙的某些部位,採用導熱性能好、熔點高和熱容量大的金屬吸熱材料來吸收大量的氣動熱量;第二種是輻射式防熱,用具有輻射性能的鎮合金及陶瓷等複合材料,將熱量輻射散發出去。

最後一種則是燒蝕防熱,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溫加熱時表面部分材料融化、蒸發、升華或分解汽化帶走大量熱量的方法散熱。

而這些技術,基本都可以融入到隔熱瓦和隔熱棉等外部材料上。

事實上,在材料學一直不斷發展的今天,他們,或者說華國在航天器外部的隔熱材料上的造詣,不說超越了如今的米國。

但至少,超越了當初米國航天飛機所使用的隔熱瓦是沒什麼問題的。

然而這解決不了問題。

一千多度近兩千度的高溫溶蝕之下,隔熱材料的性能再強悍,至少以目前的材料水平來說,也無法百分百的保證安全性能。

徐川點了點頭,手指輕輕的在辦公桌敲了敲:“行,我知道了。這件事我會組織開會討論的。還有其他的問題嗎?”

就目前而言,整體上來說,翁筠宗說的方式,的確是目前最優秀合適的方法。

星海號上使用的隔熱材料,已經是華國研發出來的最好,性能最優異的材料了。

這個問題要解決,後續還需要想辦法。

當然,這個問題的急迫度,也並不是那麼的誇張。在後續的航天活動中,做好檢測工作,也是應對的手段。

而且10-12次的航飛壽命,對於一架航天飛機來說,目前來說已經足夠長了。

翁筠宗點了點頭,道:“其他的一些問題我們都有對應的優化解決方案,相對比而言,這兩個比較關鍵。”

“嗯,好。”應了一聲,徐川接着道:“相關的具體工作你要嚴格把控,航天飛機上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是大問題,不能輕易忽視掉。”

“嗯,我會緊盯着這一塊的。”

討論了一會星海號首航的數據和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後,徐川開口問道:“星海號的維修檢測什麼時候能完成?”

翁筠宗思索了一下,回到:“第一次航飛檢查比較仔細,大概還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

提起星海號的航飛檢測維修,那都不能用細緻來系統了。

為了詳細的檢查首次航行後星海號的整體情況,航天基地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在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老牌航天集團的支持下,差不多將整架航天飛機大卸八塊了。

雖然並沒有拆成一個個的零部件,但以每一個系統為核心,比如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空天發動機、空氣壓縮機等等為核心部件的設備全都進行了模塊化的拆卸。

而後,這些零部件迅速的經過了相關工作小組和原生產廠商的檢測,以進行驗證在首次航行中這些零部件有沒有出現問題。

可以說就差沒將它拆成一顆顆的螺絲釘檢查一次再重新組裝起來了。

當然,這種程度的檢查維修,也能最大程度的確保星海號的安全。

他們的時間很緊,後續大概只會再進行數次無人航飛 載人航天近地軌道測試,如果在這數次航飛實驗中,星海號表現完美的話,差不多就要開啟載人登月了。

沒辦法,星海號的上次航飛,極大的刺激到了米國和NASA宇航局的神經。

原本按照預期NASA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才會開啟的載人航天登月工程,而現在,有準確的情報消息稱,NASA宇航局加快了阿爾忒彌斯計劃的腳步,將在兩個月後正式將載人飛船送往月球,重返月球。

兩個月的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相當緊湊的區域。

星海號已經完成了首航,後續經過不斷的測試和檢測工作後,完成載人登月並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但整體上來說,相對比預期規劃而言,這份時間還是相當緊張的。

畢竟載人航天活動是一件相當前沿的工作,有單獨完成載人航天活動能力,能能自主發射載人航天器的,哪怕是僅僅是的將人送到近地軌道上,也只有米國、沙俄和華國三個國家。

而前往載人登月,目前更是只有米國一個國家做到過。

對於華國而言,儘管有過登月的記錄,前後三次都將嫦娥號探測器送上過月球。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載人登月這一塊,並沒有經驗。

而這些,都是需要充沛的時間來進行準備工作的。

送走了翁筠宗,徐川拾起了桌上的數據分析報告,重新翻閱了起來。

如果說機翼的設計和航天飛機的穩定性工作航天研究所可以自行完成的話,那星海號返回時產生的熱障效應,目前的星海研究院,乃至整個航天集團大概都找不到足夠的優化或解決辦法。

畢竟能找到的話,翁筠宗絕對會彙報上來。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在航天領域上的實力不夠。而是這一個熱障難題,放到全世界目前都沒有被解決。

包括被稱為第一航天大國的米國,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其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並不是一個迫在眉睫需要立刻就解決的麻煩,但它潛在的危險性,卻讓人無法忽視。

至少,對於徐川而言,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