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大明共和八年春,大明,南京。

自打共和四年三國和議,逐鹿暫停以來,南京城的街道真是一年比一年更繁榮了。現在正是新年剛過的時候,南京的國士、國人和平民們都穿着過年時候剛做的新衣服,在街頭摩肩擦踵地涌動。不少國士、國人,還佩着他們身份的象徵——寶劍,走得大搖大擺,看着就武德充沛。

正月十五一過,南京城內的中學堂、小學堂都開學了。這兩年,南京這裡的中學、小學,就跟雨後春筍一樣,開得越來越多。每到下午放學的時候,街道上隨處可見穿着寬大的儒服,背着單肩書包的學童,蹦蹦跳跳,互相追逐,發出歡快的笑聲,形成了一道充滿活力的風景線。

南京外城的外秦淮河以南的長干里一帶,自古就是一個繁華盛地,也是就在大清朝統治這幾十年間急劇衰弱,到岳樂發動的南京圍城戰時,更是直接被夷平成了白地!

就是這麼一塊曾經在戰火當中變被推平的地盤,如今也重新繁華了起來,成了個新興的手工業重地,什麼織坊、染坊、金銀坊、制扇坊、釀酒坊、皮貨坊、木器坊、馬車大車坊等等,都從擁擠局促的南京內城遷了出來,跑來外秦淮河沿岸的長干里一帶開闊地盤上開張做大了。

產業一多,人口就開始聚集,人多了,當然得住房子了。干長里以南本來都是農地,現在有不少已經鋪上了石板路,路兩邊還蓋上了房舍,每到傍晚,那一帶的窄街小巷,全都熱鬧得不像話。沿着街巷,擠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商販,叫賣之聲不絕於耳,各種熟食散發出的香味,在空氣當中浮動。

南京外城的城北,外金川門和上元門之間,本來是沒有什麼人氣的地方,但是現在也熱鬧起來了。由大明大將軍府軍工監和粵海公司、南洋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金陵船廠,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

這座船廠是什麼都會的全才萊布尼茨負責設計規劃的,佔地很大,足有好幾千畝,計劃修建8座可以修造1500噸級戰列艦的干船塢、2座可以修造2000噸級戰列艦的干船塢和10座舾裝碼頭。如果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在理想的狀態下,每年都可以完成2艘一級或二級戰列艦,8艘三級或四級戰列艦的建造!

而這座船廠,僅僅只是在建(擴建)中的大明四大船廠之一,還有寶山船廠、廈門船廠、廣州船廠,也同樣正在加班加點地施工建造。

雖然這些船廠還沒有建成,但是在已經完工的少數干船塢內,已經有年輕的造船工匠開始鋪設龍骨,準備建造四級戰艦了——這一級的戰艦,最早是南洋公司下面的廈門船廠高價請了英格蘭工匠幫着造出來的。等廈門船廠造會了以後,又派了老師傅和大匠,帶着從英格蘭工匠那裡抄來的圖紙,幫着寶山、廣州、金陵三大廠建造四級艦。

很有點全國一盤棋的意思了!

什麼?不想幫忙?害怕教會徒弟餓死老師傅?

那可就是在和李大將軍作對了!因為開設四大船廠的計劃就是李大將軍親自兼任的軍工總監衙門擬定的.做計劃這事兒李大將軍太熟了。

他不僅擬定了四大船廠的建設計劃,而且還制定了為其配套的木材開採和進口計劃,以及船用的鐵件和火炮的生產計劃。

其中為船用鐵器和火炮配套的除了佛山鐵業之外,就是正在建設的六合冶山鐵業、太平府南山鐵業和浦口鐵業這三個鐵業基地了。

這三個位於南京城附近的鐵業基地的建設計劃,當然也出自李中山之手。

根據計劃,冶山、南山兩處將會建設鐵礦和冶鐵廠,而浦口則是個加工各種鐵器、銅器的鍛造和鑄造業中心。

其中冶山鐵礦是個老礦了,西周時候就有人在哪兒開礦了。不過那時候開得是銅礦,後來又發現了鐵礦,然後陸陸續續一直在開採。李中山就從軍工總監衙門的預算裡面給那些在冶山開礦的礦主們投了點資,還把整個冶山的探礦權都發給他們,讓他們擴大生產。然後李中山又給了他們一萬兩銀子的懸賞,獎勵給第一個在太平府的南山發現大型鐵礦的礦主。

這個太平府的南山就是日後馬鞍山鋼鐵公司手裡最大的礦山,李中山只知道個大概,並不知道具體該去哪兒挖礦,所以就放了個一萬兩的懸賞,可不單單放給冶山礦主們的,湖北大冶礦、江西鳳凰山礦、徐州利國礦的礦主也一樣拿到了懸賞——只要他們能找着位於南山地下的礦,這銀子就是他們的。而且他們還可以得到他們發現的礦山的開採權!

而浦口鐵業,則是李中山用軍工監的銀子從廣東佛山請來的——由軍工監提供建廠補貼,同時再發給訂單,就為了讓那些佛山的鐵業坊主來應天府的浦口縣開分號。

經過四年的努力,冶山的生鐵產量比幾年前已經翻了兩倍,浦口鐵業現在也初具規模了,而南山探礦的懸賞,現在也有人得了只是南山的鐵礦埋得有點深,埋在地下70丈以下,好像挖起來有點費勁兒啊!

雖然南山鐵礦一時開發不了,但是冶山、浦口也還是眼見的繁華了起來,南京外城城北,也大有希望在金陵船廠的帶動下變成新的繁華之地。

而大明境內,如南京一般,在過去四年間得到了一輪大發展的城市還有不少,譬如松江府的寶山縣,廣東省的廣州府城,福建的廈門島(鄭家的新老巢就擺在那裡),江北重鎮揚州城。

不過當和平進入第五個年頭的時候,平靜祥和的氛圍卻正在消退,大明京師南京城內的火藥味,正變得越來越濃。

穿行在南京街頭的隸屬於大將軍府左右軍師司所轄的塘馬飛騎,正變得越來越多,得得的蹄聲和馬蹄上鑾鈴響聲,時不時的就在人們的耳邊響起,有時候大半夜了都不讓人安生。

而在共和八年二月初二這天的下午,快到晚飯飯點的時候,在一片昏黃當中,又有幾匹健馬從南京的街頭掠過,一路叮叮噹噹地奔上位於南京內城中央的大將軍府。

“大將軍,廣東提督衙門轉來的民丹島總兵衙門的緊急軍報!”

聽到周培公的報告,在莫愁湖畔的英王里的兩個對弈之人的身子都是一抖。李中山正在和自己的老丈人吳國貴下圍棋,他一言不發,只是放下手裡的棋子,然後伸手接過周培公親自帶過來的加急軍報的抄件。

軍報是協辦南洋大臣賈國柱和民丹島總兵何佑聯名發來的,裡面的內容主要有兩個,一是彙報中法聯合艦隊在去年十二月在馬魯古群島、班達群島所獲得的“戰果”.戰果當然是相當大的,足以激怒荷蘭東印度公司,也足以將路易十四這個“人精中的人渣”拖入一場戰爭的泥潭!

二是報告賈國柱已經率領一個使團,乘坐着由十五艘武裝蓋倫船組成的“使團、商團船隊”,跟隨四艘四級艦組成法國艦隊一起,西出馬六甲海峽,向著遙遠的歐洲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