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一秒★小△說§網..Org】,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老童是錦衣衛在河西的哨探統領,他在關中一戰中取得的決定性成果,已經證明他有這個資格坐在這個位置上。而為了聯絡前方哨探和後面不斷前進的大軍,軍中自然也派出了人和老童一起前來,以防萬一。

畢竟關中之戰之所以最後能取得勝利,是因為老童在其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如果當時的老童因為一絲一毫的耽擱或者疏忽,甚至跑得快了一點結果在吳楚材率兵趕到之前就被蒙古人圍殺,恐怕整個關中之戰最後都會以大明糊裡糊塗的放走敵人為結束。同時如果六扇門本身沒有辦法和軍隊互相確認身份,很有可能導致誤傷,關中一戰如果不是老童原本就為百戰都出身,吳楚材又第一眼認出了他,恐怕老童會先被當成間諜審問一通。

所以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在這之後六扇門和軍隊的哨探時常進行雙方之間的聯合行動,從而避免類似於關中之戰完全靠天命的事情發生。同時軍隊也會派出哨騎隊伍在六扇門哨探之後加以保護,一來可以確保哨探及時撤退,二來也是可以避免軍隊發生誤傷的事情,從而延誤軍機。

在這敦煌河西待的時間最長的蘇植,直接自告奮勇前來。

蘇植此次前來河西,是為了給死去的敦煌市舶司將士們報仇,結果誰曾想到蒙古韃子並沒有對敦煌採取大動作,一直到後來的敦煌之戰,蘇植手刃了三名殺上城頭的蒙古士卒,方才勉強算是報了這個仇。在別人看來或許已經足夠了,但是蘇植心中還是愧疚萬分,所以毫不猶豫的主動參與此次西征之戰。

唐震和梁炎午等人都明白他的心思,自然也就沒有拒絕。

對於這個早有耳聞的搭檔,老童也很是欣賞。

“忽必烈部是那木罕親自率隊的,出動了大約三四萬人,可以說是蒙古韃子在草原上的全部留守主力了。”老童將手中的千里眼遞給蘇植,“可以說這一戰忽必烈部已經孤擲一注,確實出乎了咱們的意料。”

蘇植點了點頭,因為這個打法實際上並不符合忽必烈的性格,忽必烈素來是以重兵雲集、正面向前推進,同時配合大量騎兵不斷進攻對方側翼,最後使得對方全線崩潰。換句話來說,就是以優勢兵力取得絕對勝利。之所以很多人認為葉應武是忽必烈的剋星,就在於葉應武最擅長的正是兵行險招、以寡敵眾,所以每一次忽必烈都會被葉應武的奇兵突出擊敗。

但是眼前蒙古人對付八剌的這個打法,怎麼看都有些葉應武的風格。原本敦煌城中神策軍和天雄軍幾位將軍都以為蒙古人會將八剌大軍放入草原,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利用對草原地勢的熟悉,一舉殲滅。而現在來看顯然忽必烈在反其道而行之。

不過這樣的打法顯然也讓八剌吃了一驚,四面八方湧出來的蒙古騎兵,在轟鳴如雷霆的號角聲中不斷縱橫突刺,將驚慌失措的八剌部步騎切割成一塊一塊的區域,而後面壓上的步卒則是毫不猶豫的將這些小區域直接一口吞下去。鮮血很快染紅了紅柳河,淡紅色的河水不斷向下游而去。

因為有太多的人馬屍體淤塞在上游,所以整個紅柳河的水位彷彿都升高了不少。

不過八剌畢竟還是縱橫西域多年的梟雄,又是海都部的先鋒,之前幾次和忽必烈的衝突當中,八剌都展現出了自己極高的統帥能力和軍隊部署能力,並且一戰攻克和田,逼迫忽必烈部不得不將自己的防線收縮到星星峽以東,完全退出西域。

所以在短暫的驚慌之後,八剌很快就下令各部向自己的中軍位置集結。八剌很了解自己手下這些軍隊的構成,大大小小效忠於汗國的部落軍隊,面對順風仗或許還能夠團結一心,但是在這種突如其來的包圍之下,一旦讓他們各自為戰、分散突圍,很容易就導致全線崩潰。所以八剌非但沒有下令突圍,反而命令集結隊伍。

或許是因為八剌之前的輝煌勝績擺在這裡,又或許是因為他的凶名讓這些部落統領們不敢有所造次,所以所有八剌部步騎都拚命穩住陣腳,不斷向著八剌大纛所在的方向匯聚。

畢竟忽必烈部騎兵是從外向內切割,所以內層的騎兵實際上並不多,根本沒有辦法阻攔八剌部軍隊的收縮,原本四下里橫衝直撞的忽必烈部騎兵,很快就反被包了餃子,大隊的八剌部步騎怒吼着衝上來,這些騎兵或者是分散突圍,或者是拚命抵抗,但是基本上都只有被越來越多的八剌部軍隊包圍消滅這一種下場。

“那木罕歸根結底還是年輕氣盛了些,在這戰場廝殺上稍遜一籌也在預料之中。”蘇植眉毛一挑,沉聲說道。

老童點了點頭,那木罕是忽必烈的小兒子,忽必烈平時對他寵愛有加,所以一直沒有得到過戎馬征戰的經驗。真正第一次出征還是追隨兄長真金太子的川蜀之戰,結果在川蜀之戰中張珏和高達死守成都,又有火炮作為支援,蒙古大軍不得不撤退。剛剛到漢中,真金太子就撒手人寰,那木罕作為軍中唯一王子,自然而然肩負起統帥全軍的重任。

不得不說在他指揮下的關中之戰,還是打的有聲有色的。如果不是老童在關鍵時候發現問題所在,恐怕神策軍就真的看着那木罕將這蒙古大軍主力從眼皮子底下帶走了。而事實上蒙古主力大軍雖然丟掉了大多數的步卒,但是作為核心的騎兵還是回到了草原上。

也或許就是因為看中了那木罕在關中之戰中展現出的才能,所以忽必烈才讓他挂帥對付八剌。

而那木罕在這紅柳河畔設下的埋伏,顯然就連八剌都着了道,只可惜在統軍火候和技能上,那木罕還是落了下風。顯然按照他的打算,騎兵突刺、分割包圍之後,八剌部各部肯定會如驚弓之鳥,各自分散突圍,這樣自然在外圍不斷壓上來的蒙古步騎就可以輕鬆地將他們消滅。

但是八剌卻反其道而為之,圍繞着八剌大纛聚集的八剌部步騎越來越多,將四面八方防守的有如鐵桶。剛才的混亂中,八剌部至少折損了五六千人,但饒是如此還有一萬五千多可戰之兵,再加上隨着中軍行動的弓弩和投石機,說這是一個蜷縮起來的刺蝟也毫不為過。

而那木罕麾下兵馬,在損失大多數穿插分割的騎兵之後,實際上也就只有三萬餘人了,而且這裡面還以落在後面的步卒居多,戰力並不高。再加上這支大軍是拋棄了身後的家園前來設伏,在士氣上也不高漲,面對這樣一塊難啃的骨頭,勝算不多。

“如果那木罕想要拚命的話,這一戰或許還是可以拿下的。”老童放下千里眼,沉聲說道,“但是如果這樣的話,就意味着蒙古忽必烈部現在能拿來對付八剌的最後力量都要消磨乾淨了,還在前方的八剌部前鋒和兩翼將會如入無人之境,徹底摧毀忽必烈部在蒙古西部草原和西北草原上的統統治威望,戰線會直接推到河套甚至更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