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夜裡一場春雨過後,金陵將軍山下,晨風颯颯。

連綿的壁壘土牆從山下一直向著山上延伸,而嶄新的營寨則在不遠處山上佇立,兩邊都是赤色的旗幟迎風獵獵舞動。

“此處原本為武穆王抗金營寨,當時岳王爺就是在這裡設下埋伏,大敗金狗之後一戰收復建康,故世人皆以將軍山稱呼之,另外沿着這已經廢棄的壁壘向山上走,便是岳王爺的祠堂。”蘇劉義站在葉應武身邊,看着兩側春雨洗刷過的青山和飄揚的赤色旗幟。

葉應武手按佩劍,肅然抬頭看去,青山在陰沉沉的天空中沉默,而來往的士卒也都是輕手輕腳上下,彷彿有忠魂在空中久久徘徊不去,讓人有發自內心的敬畏之情。

“殿下,前面請。”郭守敬站在路口,輕聲說道。

點了點頭,葉應武和蘇劉義拾級而上,後面小陽子率領親衛跟隨。

“這裡的營寨主要是給護衛都城的神衛軍準備,另外在山的最深處,便是從興州通山陸陸續續搬運過來的火器作坊,到時候群山環繞,又有大軍把守,應當是普天下最安全和隱蔽之地。”蘇劉義輕聲說道。

從這裡上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不遠處山上堆砌的堡壘,已經有青苔爬滿,不過那深深的溝壑、昂首佇立的壁壘,彷彿依舊在向每一個來者述說這裡曾經爆發的大戰,描繪那一道道昂揚不屈高舉着旗幟衝鋒的男兒身影,有青山依舊,忠魂無數。

默默的佇立了良久,葉應武伸手拍了拍一側山壁:“咱們走吧。”

轉過狹窄的山道,是一片寬闊的空地,不得不說郭守敬他們選的這個地方還是很好的,兩側林立的營寨鎖死了唯一出路,而在沿山道路上隨處可以看見來往巡邏的士卒,顯然此處的防備是重中之重。

一排一排的稻草人佔據了空地的一邊,而另外一邊則是一溜磚壘的屋舍,火藥全部放在裡面妥善保存,從而避免下雨潮濕難以使用。

而在屋子外面,一溜草棚排開,而陳元靚已經等候在那裡,手中捧着一支並不是很長的火器。實際上蘇劉義也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傳說中的“火銃”,所以相比葉應武的有所預料,他此時臉上的好奇已經難以掩飾。

畢竟從明王殿下弄出來的飛雷炮來看,這火銃的威力應該同樣不小。

陳元靚剛想要說什麼,葉應武卻是大步上前,伸手按在了他手中的火銃上,在一眾人有些驚訝的目光中拿了起來。而一側的郭守敬率先反應過來:“殿下,這試射還是由臣下來吧,殿下千金之軀,不能涉險。”

“殿下!”蘇劉義和陳元靚都是一驚,急忙拱手,而小陽子更是不知不覺得頭上冒汗。

要說陪着葉應武到沙場衝殺,那沒有什麼好怕的,畢竟五百多百戰都騎兵緊緊簇擁,小陽子可以拍着胸脯保證上一次在隨州葉應武中箭的意外,是絕對不可能發生,可是現在葉應武親自試射的話,這火器到底是好是壞,會不會奪人性命,這就不是小陽子能夠決定的了。

葉應武凝神打量手中的這支火銃,不得不說陳元靚和郭守敬還是有基本本事的,這火銃和自己印象當中差不多,而且相比那種原始火銃,這支火銃更長一些,與其說是小小手中火銃,倒不如說是一支火槍,只不過只有前面的槍管,沒有後面木質槍托。

輕輕一笑,葉應武看也不看郭守敬和陳元靚,徑直笑道:“某相信你們兩個,也相信大明的工匠。”

郭、陳兩人頓時沉默,手微微顫抖,而跟在他們後面的幾名工匠,此時臉上也是流露出激動和期待神色。畢竟對於他們這些素來不受待見的工匠,明王殿下親自前來校閱不說,而且還親自試射,這是對他們絕對的信任,在這個對工匠充滿偏見和鄙夷的時代,這絕對是恩重如山般的信任。

輕輕呼了一口氣,葉應武看向另外一邊的蘇劉義和小陽子,他們兩個還想要說什麼,不過當看到葉應武臉上堅定神情時候,終於還是默然。

殿下已經決定了,那就一定會去做,這一點兒所有了解葉應武脾性的人都清楚,即使是這個時候把整個御史台拉出來勸諫也是枉然。不過不得不說,如果沒有殿下在關鍵時候的堅持己見,恐怕就沒有現在的大明。

葉應武有些笨手笨腳的填裝火藥,不過這已經讓郭守敬他們目瞪口呆了,畢竟作為研製者他們知道如何操作,但是葉應武可是第一次見到實物,雖然動作很是生疏,但是絲毫不差。

“殿下,還是讓末將來吧。”小陽子還是忍不住輕聲說道。

擺了擺手,葉應武淡淡說道:“不就是一個火銃么。”

話音未落,他已經點燃了火銃上的引線。

包括蘇劉義、郭守敬在內,一眾人都下意識屏住呼吸,雖然這個火銃在之前也不是沒有發射過,不過依舊還是試驗品,並不穩定,隨時都有可能出意外,更何況使用它的是明王殿下當面,就算是有千百分之一的幾率可能出事,大家心中依舊會緊張,因為他們知道葉應武受傷的後果,更知道葉應武對於他們信任的厚重。

“砰!”一聲悶響,如同突火槍釋放時候的聲音,前面不遠處的草人彷彿被洪荒天地之力硬生生的撕扯開來,半邊腦袋已經沒有了蹤影。不得不說葉應武個人的槍法還是比較靠譜的。

“彩!”蘇劉義率先叫了起來,而郭守敬和陳元靚更是熱淚盈眶,緊緊擁抱在了一起,後面工匠紛紛扯下帽子扔上天空,哈哈大笑。

葉應武只感覺手心中一震,前面那個草人已經被削掉了半個腦袋,要說他沒有被嚇倒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畢竟說實在在之前葉應武甚至就連突火槍都沒怎麼親自用過,所以今日親自操控火銃也有鋌而走險,不過無論如何她終於還是成功了。

剎那間葉應武發現小陽子和蘇劉義的目光都變得火熱,顯然火銃的威力他們也都看出來了,而且這兩個戰場上血火磨礪出來的殺胚更是看得明白這火銃的重要性所在。

現在別看明軍各部或多或少都配被有飛雷炮,但是實際上飛雷炮作為一種大型火器,在運輸上多有不便,襄陽之戰和淮南之戰,葉應武也是得力于飛雷炮在宋軍控制區域內能夠通過水師轉運,可是一旦一路北伐,實際上就是進入了蒙古韃子掌控的地區,以後甚至還要殺入草原,到時候頗顯笨重的飛雷炮就已經難以跟上輕裝長驅的大隊了。

所以明軍在沒有停止對這種大型火器生產的同時,也需要一種更加輕小,同時射程遠遠超過火蒺藜的火器來互為補充,尤其是鎮海軍和懷都、怯薛軍在淮北兩番大戰,已經明白蒙古韃子正在努力琢磨能夠對付飛雷炮的手段,這兩次如果不是鎮海軍各廂都指揮使沖在最前面、用人命填,恐怕蒙古韃子就已經擊破飛雷炮不敗的神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