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说网

第八十七章 谁的危机

这顿宴席有人吃的开心。有人吃的伤心,有人吃的窝心,还有人吃的呕心,但表面上还是和谐愉悦的。碗筷刚摆下,那边好戏已开锣,热闹的紧密的锣鼓声催的人也迫不及待起来,尤其是几个小孩子,便先嚷嚷了要去看戏。

老祖宗兴致极高,笑呵呵道:“好好,这便就去。”

纪府的大戏楼锦书是第一次进来,一个四方小院,正南是个大戏台,雕梁画栋,气派非常,中间的院子里摆放了十几张红木桌椅,可以一边看戏一边喝茶吃糕点水果什么的。

纪宣仪本想和锦书同坐,可是存儒拉了他过去,说是要三兄弟坐一桌,锦书只得和大嫂和淑媛她们同坐。

戏台上,锣鼓敲的震天响,几个戏子鱼贯而出。锦书一看他们的装扮,这不是八仙吗?众仙一一上前亮相,像是给台下的观众贺喜,锦书诧异着,难道这个时代也有八仙的传说吗?接着,又一个戏服滑稽的戏子上来,背上好大一块拱起,左手拿似乎拿这墨斗,右手拿一支毛笔,踩着锣鼓点,沾一下墨斗,向天一点,向地一点,前后左右各点了一点,锦书瞧着奇怪,这又是什么人物?便凑到泫歌耳边,悄声问:“泫歌,这是何角?在做什么呢?”

泫歌嗤笑道:“这叫天魁星,也叫文曲星,这是在点状元呢?意在讨个吉利,你看咱家不就出了个状元么?”

锦书恍然,原来还有这等说法,第一次见识。泫歌又道:“这是正戏开演之前一段折子,叫群仙贺喜。”

只听边上一人冷笑一声,哼道:“二嫂在家时没看过戏么?哦……也是,一般人家也没有这样的大戏楼子吧?”

是淑媛在讥笑她,锦书也不恼。含笑道:“戏倒是看过很多,不过我们南边的戏和北边的戏有所不同罢,在我们南边,莫说是官家,就连普通大的富贵人家也都设有戏台楼子的。”

“是吗?二弟妹,你们南边的戏是怎样的?”大嫂方晴烟听见了,好奇的问。

“不好说,南边的曲种繁多,要看你请的是哪个班子,不过大多唱腔婉转动听,唱词尤其华丽。”锦书道,她对戏曲了解,还多亏了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奶奶平日里爱看,她跟着看,稍稍知道一些。

泫歌也来了兴致:“二嫂,你快说一段来听听。”

说一段?锦书为难着,一时想不起啊!便道:“先看戏吧!改天说你听。”

“二嫂,既然你看了许多戏文,那便说一个来听听,也好让我们长长见识。”淑媛曼声道。语气里透着一股子讥讽的意味,像是料定锦书在说大话。

锦书不想与她计较,她要怎么想便随她去,可是前面的祖母听见了,微扭了头半眯了笑眼和声道:“锦书,你便说一个,让大伙儿听听。”

祖母开口,锦书自是无法再推却,心思飞转,想起一段有名的唱词,是《牡丹亭》里的,缓缓道:“锦书想起一段唱词,是这样念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记得不全,希望能应付的过去。

听闻之人皆不做声,锦书犯窘,她第一次听到这唱词,可是惊艳许久,没想着居然闹了个冷场。

“好一个良辰美景奈何天……”祖母感叹道:“这唱词果真是极美,可惜没有这个耳福了。”

锦书哪敢再接话,万一祖母起了兴致要听这《牡丹亭》,叫她上哪去找。

“二嫂,这样美的唱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泫歌低眉轻叹,神思迷惘,似已沉醉。

锦书只觉左前方一道灼热的目光投来。微抬眼,却是纪宣仪,正含情脉脉的望着她,锦书羞嗔他一眼,他这人对人好起来怎就不管不顾的,和之前那个冷漠如霜的他简直是判若两人。

纪宣仪哂笑,转过身去,刚才听见淑媛话,就知道淑媛又要为难锦书了,还替她担心来着,没想到,她一出口,别人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纪莫非与纪宣仪相视一笑,心照不宣,纪莫非心里却是尴尬,淑媛心气高傲,素来就看不起锦书,让她吃个瘪也好,省的她总是目中无人。

尹淑媛不甘心,她可不相信锦书什么都行,“百墨斋”的事,已经让她很是憋闷,一个小家小户的女子。凭风头盖过她去,凭什么名动京城?碰巧罢了,她不信一个人的运气一直这么好。

“二嫂这段唱词是不错,不知还有别的吗?”尹淑媛继续为难她。

“有啊!弟妹要听,我这还有一段。”锦书笑脸相迎,看来淑媛是不为难的她出丑誓不罢休了,不是她争强好胜,而是她一味纠缠不休,她一再退让,淑媛还道她是露怯。那么,放马过来吧!谁怕谁呢?

看她眼中自信的神情。胸有成竹的样子,淑媛心里犯了嘀咕,别是要为难她,倒给了她长脸的机会,那可得不偿失了,别人倒也罢了,只是老爷这人素来爱才……恰巧这时台上正戏开演,尹淑媛给自己搬了个梯子,望着戏台道:“哟……开演了,还是改天再听二嫂说戏吧!”

锦书摇头轻笑,这个淑媛是因为上次映雪和春荟吵嘴的事记恨到如今吗?或者,她打一开始就是看不起她的。哎……她可是不愿和她闹僵,省的宣仪和小叔为难,看不起就看不起吧,只要能维持表面的和平就好。

徐氏也是从做媳妇熬过来的人,还没有傻到要和老爷对着干的地步,而且老爷并没有叫苏狐狸坐他身边看戏,算是有点收敛了,便殷勤的亲自为他泡茶,递上他爱吃的糕点,又吩咐下人,给老祖宗汤婆子要及时更换,莫要凉了,老祖宗双腿畏寒,要盖好厚毯子,肩舆也要披好,总之别让老祖宗受了凉。

纪云亭看她今日还算谦和,适才他故意给她难堪,她也没说什么,反倒对他殷勤体贴,对母亲又是关怀备至,气就消去一大半,神色也和悦了几分,道:“你也别忙了,好好看戏吧!”

徐氏道:“你们看着高兴就好,我无所谓的。”

听她如是说,纪云亭心一软。徐氏这些年对这个家确实付出很多,以前他多在外任职,,是她在家辛苦操持,拉扯大三个儿子,个个出色,替他孝敬母亲,纪家能有今日,她功不可没,只是她这个人心眼小,爱吃醋,一旦醋坛子打翻了,便有些不可理喻。她对姚真,对文纨不善,他还是能理解的,不过,她对锦书这样过分,确实有失一个主母的身份,哎……人无完人,都已经是老夫老妻了,有道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只要她能改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对她。

纪云亭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漫不经心道:“今晚睡前点一片安神香吧!这些日子折腾的都睡不好。”

徐氏怔了怔,细品他话中之意,不由的暗暗欢喜,老爷这是隐晦的在表示他今晚会去她屋里,那么,老爷是不跟她生气了吗?

锦书听了一会儿,觉得很无趣,这个时候的戏曲,远没有后世发展的那么完善,不管是剧本,唱腔,服装还是别的,一点也不吸引人,当然这是对她这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而言,看周围的人,都是神情专注,看的入迷,锦书只好勉为其难的坐着,那些唱词是一句也听不懂。

清儿小孩子也是没什么耐心的,看热闹看热闹,看过也就没了兴致,恹恹地靠在椅子上昏昏欲睡,锦书见状便借故送清儿回去睡觉先遁走。

清儿好说过了新年便五岁了,五岁的孩子可不怎么轻,锦书抱一段,又让丽娘抱一段,把清儿送回房间,为他脱了鞋袜、衣裤,伺候他睡好。锦书怜爱地抚着清儿可爱的小脸,他熟睡时拧着眉头的模样倒与宣仪如出一辙,

“二奶奶,您赶紧回去歇着吧!这里有我伺候着,没事儿的。”丽娘道。

锦书柔声吩咐道:“那你仔细些,别让他夜里蹬了被子。”

丽娘连连应承。

锦书方才带了话儿离去,心想着,清儿娘亲去的早,只好由夫人带着,如今,她是清儿的母亲了,这个孩子又与她这般投缘,是不是和宣仪商议商议把清儿接到“澄心院”来呢?这样,她要教清儿下棋,照顾清儿也方便些……

“话儿……你说,我要是把清儿接到‘澄心院’住,二爷会答应吗?”锦书沉吟道。

话儿思忖道:“二爷应该是会答应的,只是不知道夫人那里会不会答应,清儿一直夫人带着的,可是夫人的心头肉,掌中宝……”

话儿说的不无道理,锦书又陷入沉思,话儿见她不语,便静静跟在身后。

“你说什么?宋……她不见了?什么叫不见了?”竹林里有人在说话,声音压的很低,但在寂静的林子里还是能听的清楚。

锦书怔了怔,是大嫂,她不是在看戏吗?怎跑到竹林里去了?

“是不见了,她本和我约好,今日下午东河巷子的槐花树下见面,可是我在那里等了大半日也不见她来,她不是急着要用钱的?不可能不来取的,我是在担心……”另一人说道。

“担心什么……”大嫂低声问道。

“我是担心……担心,她那天上门来,被府里的人瞧见了……”

林子里一阵静默。

锦书隐约觉得不对劲,这样躲在竹林说话,而且是在这个时候,总让人想起阴谋、**二字,锦书忙拉了拉话儿的衣袖,做了个噤声的动作,赶紧离去。这种是非还是不要惹上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