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说网

公元一九六八年,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边疆的红色浪潮汹涌在九州大地。因为大学停止招生了,一九六六、六七、六八年这三届高、初中毕业生便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走毛主席倡导的“知识青年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无数热血青年抱着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建设边疆的伟大抱负,热情澎湃,激情昂扬地涌向了山区、农村、边疆这些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农村的学生回农村,人们叫他们回乡知青。银河湾的回乡知青主要指的是从县城高中回来的魏天、屈龙、魏夫。魏远也算是,但他回来得早,人们也这样称呼他。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时,魏天被选为县革命委员会常委,屈龙是一中革委会常委,被抽调到县革委办的《革命造反报》编辑部任编辑。魏夫比魏天、屈龙高一届,**初期正值毕业考试,他整天埋头学习不闻政治,一心想考大学,后来大学不招生了,心里有点怨气,在黑板上写了首小诗,流露出了怨愤之辞,差一点被工作组打成小反革命。从此,谨小慎微,萎靡不振。直到各派大联合,**委员会要成立了,造反派已经掌权,他认为大局已定,才加入了造反派组织。提着浆糊满街跑着贴“打倒刘、邓、陶!”“打倒走资派!”“紧跟毛主席,把**进行到底!”“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大标语。因资历浅,成立**委员会,领导层也便没他的位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一开始,便和大多数农村学生一块回了乡。魏天和屈龙因有工作,脱不了身,直到秋后才回乡。他们回来时县委书记请他们吃了一顿便饭,表彰了他们在**中的功绩。县委、县革委领导和他们一块合了影,给每个人送了一把铁锨,叮嘱他们要滾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接受组织考验,县委领导不会忘记他们的。

县委主抓宣传工作的副书记郑直及编辑部的几个人和屈龙在编辑部院里的毛主席画像前照了合影作留念。除屈龙是学生外,《革命造反报》编辑部的其它人都是从县委、县革委、县直单位抽来的笔杆子,他们的年龄、资历都比屈龙老。他们对屈龙的才华和勤奋的工作表现留下了良好印象。每个人都送给屈龙了当时最流行的纪念品---毛主席的白色瓷塑像、纪念章、毛主席语录等。他们认为,屈龙回乡锻炼一段时间后还会回到县里来的,象这样有才华的凤毛鳞角青年一定会前途无量的。他们反复叮咛屈龙回乡后应注意的事项,最后送屈龙至车站,握手洒泪而别。

屈龙回乡的头天晚上,县委组织部正直的老部长郑功在屈龙去向他辞别时嘱托屈龙说:“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搞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在农村要为老百姓多做实事。共产主义的实现是要靠千百万人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屈龙用铁锨把挑着一个用木板条钉成的简易书箱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银河湾。

贫下中农在屈龙的心里是高大的,是完美无缺的。他决心真心实意地接受他们的再教育。农村---特别是银河湾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屈龙陶醉。屈龙决心为建设家乡献出自己的青春。但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抬头望着窗外天空上的明月时,却常有一股淡淡的哀愁浮上心来。那少年时期的大学梦,作家梦常象一片阴云浮在心头。我的梦还能变成现实吗?我会不会象祖辈那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死在这个地方呢?

屈龙从小到大接受的是共产主义思想的正统教育,是那个时代的优秀青年。他六岁入学,九岁参加少先队,从小队长一直到大队长。十五岁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班团支部书记、校团委委员。他努力工作,勤奋学习,自勉自历争取在18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把他的计划打乱了,至今还未成为一名党员。这个愿望看来只有在农村争取了。

魏天因为是县革命委员会常委,虽然是回乡知青,银河湾公社党委也不敢小看他。公社的梁书记一听魏天回乡,便登门拜访,请他到公社工作。魏天说:“我是知青,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应先当好老百姓。”梁书记明白其中道理,便笑着说:“古语说‘猛将出于卒伍,丞相起于州部’,你有如此胸怀,前途无量。”也只好暂让他当一名公社社员。两人谈了一上午。临走时,梁书记拉着魏天的手说:“有什么困难,尽管向我提出来。你也要常到公社指导工作,发现我们有什么错误,万望及时批评指正。”魏天谦虚地说:“你比我年龄大得多,经验丰富得多,说这话,就要使我难以容身了。”魏天把梁书记送到门口,二人才握手告别。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到农村的知青分两种:一种是回乡知青---就如魏天、屈龙、魏夫、魏远一类的,高、初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有吃、有住的,和亲人在一起,享天伦之乐。另一种是下乡知青,他们高、初中毕业后便远离父母,离开了生他们养他们的城、镇,离开了父母和亲人,到偏僻贫穷、落后的、陌生的农村落户。为了使这些知青能定下心来,在他们未来之前,在他们将要落户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便给他们盖好了房子。上级要求,这些房子要比一般农民的好。被称为知青房或知青大院。下乡知青由大队供给食油、粮饭,自己做着吃,和社员一样出工干活挣工分。这代青少年中,只有那些父母年老有病需照顾的,可留在城内父母身边,并安排工作。当然,那些有特殊情况和背景的知青,也暗暗被留在城内。

银河湾公社也安排了几十个知青。银河湾大队安排了十个男女知青。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未,正是阴谋家*对毛主席大搞“三忠于”“四无限”的时候。魏天、屈龙、魏夫便天天和大队团支部的人一块,往每家的门上、显眼的墙上、街道上的建筑物上印毛主席的画像,写毛主席的语录,刷写:“忠于毛主席,忠于**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热爱中国共产党,无限热爱祖国,无限热爱社会主义”的大标语。检查每家每户饭前饭后、睡前醒后是否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开各种会议前领着大家办“三件大事”。

魏天和屈龙私下议论:“对毛主席这样做,恐怕是对他老人家的最大不敬。”他们在回乡前看到县革委和县直干部上街游行时把毛主席像装扮得象神像一样抬在队伍前面,就很反感。曾和同学们议论:“这样把毛主席神化,也不知是谁的主意,毛主席知道了肯定不同意,因为他老人家最反对迷信。”而今天,迫于形势,他们也不得不这样做。

屈龙担任大队的毛主席著作学习的辅导员,他最热心的工作是每天晚上组织社员们学习老三篇,讲毛主席家里为革命牺牲的六位烈士的故事。屈龙讲得生动感人,社员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会场上常响起阵阵掌声。屈龙觉得自己能用自己的知识为大家服务,心里很是快乐。

农村的“斗私批修”运动开始了。每天晚上,社员们便聚集在村子中间的小学校里开“斗私批修”会。大家的认真劲,很使屈龙感动。魏光站起来说:“上午我在生产队地里干活,解手时却跑到自家的自留地里解手......”没等魏光说完,很多人便哄堂大笑起来。魏光却认真地说:“你们别笑,一泡尿都不舍得撒到集体地里,这不是私心很重吗?”主持会议的屈活说:“大家别笑,斗私批修一闪念,大家都要学习魏光同志的认真劲,把自己心里的私心杂念都说出来、把丑事亮出来。”大家忍住笑,一个个进入深思状态,个人想个人的事。

屈龙也想到自己前天往生产队地里担粪时没有扁担,屈善叫他把地边集体的一棵小树砍了做了一根扁担的事,便也说了出来。屈活接过说:“屈龙是回乡知青,没有生产工具,我们应当帮助解决。这也说明我们关心不够。”很多人说:“这不算啥!”屈活说:“不过以后要用生产队什么一定要经干部同意。”......

银河湾上上下下几千口人,解放后多年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正说明银河湾人淳朴的乡风民俗吗?斗私批修运动的开展,使得他们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ltahref=.&gt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