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維基亞人。

在現實中取材於俄羅斯民族。維基亞人獨具特色騎兵部隊則對應着俄羅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哥薩克人。

與吉普賽人齊名,哥薩克人歷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說吉普賽人是貨車上的民族,那麼哥薩克人則是馬上的民族了。如果讀過《靜靜的頓河》,不求留下太具體的印象,只需要簡單的回憶一下,就能感受到裡面哥薩克騎兵的那種生活之中的豪邁的洒脫:一匹馬一柄刀,就敢馳騁整個世界。

什麼是家園?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是波光鱗鱗的大河;是裹着白頭巾的斯拉夫少女;是幾千個葡萄園連綴在一起的產糧區。

早期的哥薩克人主要從事捕魚和狩獵,有時因生活所迫,也劫掠來往行商,甚至襲擊黑海沿岸的城市和村鎮。通常,他們用魚類製品、皮貨和其他戰利品去換取他們生活所必須的糧食、燒酒和武器。從十七世紀後半期起,哥薩克逐漸轉為農耕。但其身體內仍然沸騰着英勇無畏的血液,具有難以被征服的性格。

哥薩克也只是俄羅斯民族之林的一個縮影,俄羅斯其他的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看過了浩如星海的俄羅斯作家們的經典著作,就能知道這個國度如同一句詩歌所描述的那樣:“俄羅斯不是一個國家,俄羅斯是一個世界。”

把目光從地圖上投到我國上方那顯目的一大塊,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北方鄰國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國家,還有一點應該承認,那就是俄羅斯的偉大是無愧於她所佔領的土地的。

當然,俄羅斯的強大絕對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有強大的戰士,他們強大更多的是因為他們那堅韌而雄渾的文化。可以看見,從熱愛自由的哥薩克騎兵,到沙皇們的近衛軍,再到衛國戰爭之中前赴後繼的俄羅斯英雄們---那些粗糙的男子漢們,每每都會被“俄羅斯母親”這個文化符號感動的熱淚盈眶,為了這種文化上的歸屬感,俄羅斯的孩子們在風雪之中目光堅定:他們穿着厚厚的氈呢大衣,踩着發亮的皮靴,在冰冷的世界裡面守衛着自己內心最溫暖的寄託。

羅斯歷史始於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佔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俄羅斯有一個有趣的認同感。

羅馬帝國一分為二,變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覆滅後,東羅馬帝國繼續存在了很多個世紀,在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文化圈內,初生稚嫩的俄羅斯民族直接受到東羅馬帝國的滋養,在宗教上與君士坦丁堡同為東正教。隨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東羅馬帝國在一聲嘆息都不到的時間裡面乾涸在了歷史的沙漠之中”,從這一天起,俄羅斯這塊土地上的人便自認為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莫斯科後來更被稱為上帝之城,或者新羅馬。這種繼承很奇妙,羅馬城,拜占庭城,莫斯科---如同歷史書上的三個註腳,風輕雲淡的勾勒出了俄羅斯文化的往昔歲月。

這塊北國的大陸,有些地區終年積雪,有些地方則冬夏溫差巨大。在俄羅斯的很多地方,大塊大塊黑土地孕育出了發達的農業,發達的農業支撐起了繁榮的文化和多彩的生活。這種堅固的基石能夠讓俄羅斯在覺醒之後有充足的本錢和自信去打開大門去接納先進的文化。

最精華的例子就是彼得堡,這座帝王之都不論在其建成之時還是之後,都可以當仁不讓的被冠以英雄之城,史詩之城。

華麗之中又有淡淡的憂傷,如同三角琴娓娓道來的鳴奏出的俄羅斯民族音樂一樣。

這就是俄羅斯,也就是文中背景里的維基亞。

維基亞有最潔凈的雪原,也有最燦爛絢麗的莊園;有最強悍英武的戰士,也有最美麗動人的少女;有最鏗鏘有力的戰歌,也有最溫柔凝重的詩篇。

這就是維基亞,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俄羅斯。

這裡有農夫們憨厚的微笑,這裡有騎兵們閃亮的馬刀;這裡有牧師們吟唱的經卷,這裡有關於君士坦丁列王的傳說;這裡有便宜如水的葡萄酒,這裡還有讓天神動容的美女。

這裡是鐵匠和農夫的莊園,這裡是沙皇和詩人的擂台;這裡是拿破崙和希特勒折戟沉沙的泥潭,這裡是英雄們一次次逆推的疆場;這裡是主的自由國度,這裡有我們的上帝之城!

俄羅斯,面對歷史,她將毫不猶豫的前進,偉大的民族必有偉大的夢想,偉大的夢想將指引人們堅定向前。

“俄國雖大,但是卻已退無可退,因為背後就是莫斯科!”,這種決然至今聽起來都振聾發聵。

讓我們以一首沉重的詩歌結束對維基亞---俄羅斯的訴說,一切的一切,都如同三弦琴的音符,飄揚在頓河之上,飄揚在透明的彼得堡中。

《我們將在透明的彼得堡死去》

我們將在透明的彼得堡死去,

普洛塞耳庇娜在此把我們統治,

我們在每聲嘆息中吞食着死亡的空氣,

每個小時對我們都是死期。

大海女神,威嚴的雅典娜,

請摘掉你強大的石盔。

我們將在透明的彼得堡死去,——

這裡你不是主宰,而是普洛塞耳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