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说网

第八十六章野战!

金陵城天色微明之际。城门刚刚打开,一匹快马从城西进城,一路之上骑士不断高喊:“北地急报,北地急报。”八天八夜,六十里一换人马,马背上的骑士背着红色的包袱,说明是来自边关最紧急的呈报。

急促的马蹄声敲打在每一个听者的心头,虽然说河北距离金陵千里之遥,那边发生什么事情与京城关系不大。但是百姓的八卦心是一样的,不消说坊间今日又多了一个闲聊的话题。

快马一阵风似的往皇城放下卷去,正在早朝的皇帝和百官们,很快就知道了来自雄州的消息。霸县、文安两地失守,辽兵万余人扰边劫掠。

对着文武百官,看着地上跪着的报信的驿卒,德裕皇帝的脸色如同墨迹里捞起来似的。要说辽人扰边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不过以前都是小规模的,顶了天上千人过界打草谷。也就是这两年,辽人扰边的规模不断加大,数千人万余人入侵的奏报也多了起来。

当今的国号虽然是也唐,皇帝却没有盛唐时期天可汗的威风。那个时候都是唐朝打别人,哪会像眼下。被辽人堵在门口没事过来狠揍一顿。

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很多,总的来说还是圣祖年间扬文抑武的执政方略带来的后果。这也算是唐末藩镇割据时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遗祸。

信使退下后,德裕皇帝环顾群臣道:“各位臣公,此事当如何处置?”

满朝文武无人答话,都低着头生。这一幕德裕皇帝其实已经有点麻木了,早年前听到这种边关传来的消息,皇帝也是很愤慨的。也曾想过断绝与辽境的通商,也曾想过派兵报复。但是每次都不了了之,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作为一名立志效仿圣祖的皇帝,德裕还是很想做出一番事业来,所以才会有对北大营中路军的人事调整,才会有把孟觉晓这个伪愣头青丢到河间府充当搅屎棍的做法。

看一了一圈发现没有大臣主动说话,德裕冷冷的哼了一声。这时候站在最前面的茅调元跪下高呼:“老臣身为首辅,不能为陛下分忧,请陛下责罚!”

刷的一下,身后的文武百官全部跟着跪下。这一幕更让德裕内心怒火腾腾,心道什么意思?法不责众么?

“都起来吧!”轻轻的抬抬手,德裕皇帝无奈的叹息一声。这一幕过去没少发生,每一次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群臣站起后,充满了失望和麻木情绪的德裕有气无力道:“太师,此事内阁拿个章程出来吧。”

“陛下,照旧例,此事当由礼部选派时节前往辽境抗议。另外,霸县、文安两地的文臣武将下旨降罪。”茅调元面无表情的提出了处理意见。

“陛下,臣以为北大营中路军指挥使高勋畏敌避战,罪责难逃。还请陛下严惩!”户部尚书沈应龙站出来说话,高勋是林志全的人。有机会沈应龙自然是要上眼药的。

“陛下,臣以为沈大人所言不当,高勋上任不过月余,此事与之责任不大。”林志全立刻跳出来保人。这两位开了个头,各自的党羽立刻纷纷站出来,相互对喷。

下面很快就吵成了一锅粥,德裕皇帝脸色越发的难看了,首辅茅调元似乎要置身事外,闭着眼睛低着头不说话。这几年陛下不断的借机压制茅系,虽然茅系依旧是朝中实力最强的,但是表面上看起来茅调元已经没有压制群臣的威严了。

德裕皇帝冷眼俯视着下面争吵的两边,眼角的余光看见姚书成一脸幸灾乐祸的表情,不禁心里气不打一处来。好歹你y的是国舅,还是吏部尚书,这个事情不能为朕分忧也就算了,看在爱妃的面子上也忍了。可是你不能在边上看戏还叫好吧?

“都给朕闭嘴!有能耐不要在这吵,上边关和辽人见仗去!”皇帝一声怒喝,争吵的两边这才闭嘴,大殿之上顿时鸦雀无声。

“姚书成,你说说该怎么办?”

沈应龙和林志全之间的斗争,在姚书成看来是好事。两人斗的越凶,他这个岸上的人就越开心。最好两边斗的两败俱伤,陛下大怒都狠狠的收拾一通才好往户部和兵部伸手。

正在看戏看的很嗨的姚书成听见皇帝的话,还以为陛下大怒,自己有机会落井下石了,没曾想皇帝一转弯,话落到自己的头上。

“臣,不......。”仓促之间姚书成差点说出“不知道”来,还好这鸟人虽然没啥正经本事,反应还是很快的开口道:“不好说谁对谁错,沈大人和林大人说的都有道理。”

来了一个和稀泥的,德裕皇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冷笑两声道:“姚尚书,朕问你该怎么处置,不是问你谁对谁错。”

当着百官的面,皇帝这话很重了。对于这个爱妃的老爹,德裕皇帝很有点烂泥扶不上墙悲哀,本事不大吧偏偏还喜欢乱伸手。要不是看在雨妃的面子上,早让他回家吃老米饭了。

“臣觉得还是照旧例处置!”姚书成被皇帝当场点破,却依旧面不改色,脸皮之厚可见一斑。他不说话请个罪什么的,皇帝还不生气,听他来了这么一句没啥主见的话,德裕皇帝所有的怒火都发在他身上了。

“好啊,姚爱卿身为礼部尚书,正是出使辽境的最佳人选。其他的事情,内阁拿个章程出来吧。退朝!”说完话德裕皇帝站起拂袖而去,身后传来噗通一声,接着是姚书成的惨叫:“妈呀。陛下,陛下,臣......。”

满头大汗的姚书成喊了几声,德裕皇帝已经大步走远。惊的一屁股坐在地板上的姚书成欲哭无泪,出使辽国这个事情怎么就摊他的头上了。

中原王朝向来以正统自居,周边的国家不论大小一律都是以番邦称呼。从这个称呼里头就能感受到中原王朝骨子里的那种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当然这种优越感到了本朝,就只能在自己家里优越了,辽国人可不这么认为。

出使辽国这些年从来都不是好差事,战场上打不过人家,到了人家的地盘上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中原王朝的眼中,辽人都是生番一般的,到那种地方去自然是要受苦的,万一言语不当得罪了辽国权贵,让人一刀砍了也不好说。德裕初年就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礼部侍郎石某出使辽国,在辽境内让人好一番羞辱,回来后自觉无颜存活,交了差事后回家上了吊。这个事情具体情况是怎样没有人知道,只是后来有传言说石某人出使辽国时被人用刀子架脖子上逼着钻狗洞什么的。

回到后宫的德裕皇帝怒色未消,后宫的雨妃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得知父亲早朝上的事情,心里暗暗叫苦。暗自埋怨自家老爹不知道厉害顺着茅调元的提议说话,让陛下厌了训斥。今后怕是很难得到重用了。

收拾一番,雨妃带着贴身的宫女金翘来找皇帝。正在后花园里的亭子上生气的德裕皇帝看见她也没啥好脸的,只是轻轻的哼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