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丁雲毅到底還是下定了要殺王清衡的決心。

而這是在葉原先的“堅持”下所做出的這些選擇,所有的不近人情、六親不認之類的罵名自然都歸到了王清衡的身上。

這便是葉原先做人聰明的地方。替武烈王扛下一些罵名,對他的未來前途發展是大有好處的。

王清衡是丁雲毅的大姐夫,而鄧牧之卻是丁雲毅的大舅子。

曾經幾何時丁雲毅一直都認為鄧牧之是個好官、清官、得到百姓愛戴的官員,但是從呂燕韓的嘴裡卻發現也許並不是那麼一回事情。

呂燕韓到了這個時候沒有誣陷鄧牧之的必要了。。。。。。

“王爺,這是搜集來的情報。”謝天把自己所有搜集到的情報全部交到了丁雲毅的手中:“鄧牧之做事很聰明,也很謹慎小心,所以一直沒有留下什麼破綻,不過真要搜集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證據都在這裡,王爺你自己看看吧。”

僅僅看了兩頁,丁雲毅的臉色已經變得憤怒起來,又看了一頁,丁雲毅用力把這些證據都拍到了桌子上。

沉默了許久,原以為丁雲毅會勃然大怒,但沒有想到丁雲毅忽然嘆了口氣:“你們說,這些官員把我大明的底子都給掏空了,難道他們還不滿足嗎?難道他們非得弄到大明再來一次亡國之禍才會滿足嗎?”

秦雲和謝天互相看了一眼,秦雲苦笑一聲:“每朝每代都有這樣的人。比如我大明,太祖皇帝殺的貪官難道還少嗎?可就是有那麼一批人,前赴後繼,不怕殺頭,不怕剝皮,眼裡只有銀子,沒有大明的律法,更加不怕懲罰。一口刀殺得了十個百個,卻殺不盡天下的貪官。一本大明的律法可以震懾百姓。卻嚇唬不了那些官員!”

丁雲毅微微點着頭:“所以咱們新制定的法律,該儘快的在大明全境推行開了。一部完善的法律,一套完善的監督制度,雖然無法從根本上斷絕貪官污吏的出現,將能最大的限度的避免這樣情況的發生。還有。司法必須得到獨立。大明皇家法院我已經在籌備中了。我將會任命大法官,法院將不被任何人所支配。。。。。。”

他說出了自己的許多設想,有些設想在秦雲等人聽起來是聞所未聞的。但這個時候丁雲毅決定推行這些想法的決心已經無可更改。。。。。。

“王爺,朱由崧在南京稱帝了!”

李自成克北京後。朱由崧乃南逃淮安,由鳳陽總督馬士英等擁至南京,先稱監國,旋即稱帝,建元弘光。

這個消息旋即打斷了所有人的談話。丁雲毅並不如何驚訝,秦雲等人卻是勃然大怒:“豈有此理,我等浴血奮戰,捨生忘死,好容易擊潰流寇、滿清,他們算是一些什麼東西?居然敢在南京稱帝?”

秦雲這話一出,頓時引來一片嘈雜之聲,那些虎賁衛集團的官員將領們,一個個都大嚷大叫。人人露出憤憤不平之色。有些性子急的,更是叫着立刻起虎賁衛之雄兵,討伐南京!

丁雲毅冷笑幾聲。

好啊,朱由崧稱帝了,還有多少跳樑小丑會跳出來?

該解決這些事情了!

“報。唐王朱聿鍵已到京城,求見武烈王!”

唐王朱聿鍵來了?

丁雲毅聽了一怔,當年他和朱聿鍵曾有過數面之緣,對這人的印象還是相當不錯的。而且知道此人在另一段歷史裡就是赫赫有名的隆武帝。

可是在這一段歷史裡他卻再也無法坐上皇位了。。。。。。

朱聿鍵被請了進來,一見丁雲毅的面。朱聿鍵坐了一個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情:

他,竟然跪倒在了地上!

“唐王為何如此?”丁雲毅大驚,急忙想去攙扶,卻不想朱聿鍵厲聲道:“武烈王請端坐勿動,否則朱聿鍵一頭撞死在這!”

丁雲毅不知道他想要做什麼,只能按着他的話坐了下來,朱聿鍵大聲道:“先帝龍馭,明室崩潰,內有流寇竊據京城,外有滿人虎視眈眈,值此生死存亡之機,武烈王發虎賁衛雄兵,先復京城,再滅滿清,為我大明報血海深仇,為我朱家報血海深仇,為我大明建不世之奇功。朱聿鍵身為朱家子孫,我代我朱家和大明給武烈王磕頭了!”

這個朱家的子孫,唐王朱聿鍵,說完這些話後真的給武烈王丁雲毅磕了三個響頭。等再抬起頭來的時候,早已淚流滿面:

“武烈王啊,我朱聿鍵這一輩子都報答不了你對朱家的恩情那!”

邊上丁遠肇、張溥這些大臣們也情不自禁的流下淚來。。。。。。

朱聿鍵起碼有一點沒有說錯,這大明的一切都是丁雲毅給的,沒有丁雲毅,這大明的天早就已經變了。

“唐王,請起!”丁雲毅大聲道。

朱聿鍵站了起來,立刻道:“我進京城,聽到的第一個消息便是朱由崧已在南京稱帝,武烈王準備如何?”

丁雲毅朝他看了一眼:“我欲臣服於朱由崧,唐王以為如何?”

“武烈王為何如此糊塗?”朱聿鍵一下急得聲音都提高了:“朱由崧何許人也?昏庸腐朽,追逐聲色,任用非人,這樣的人焉能稱帝?武烈王若是臣服於其,早晚必被其所害!”

“我也知朱由崧是何等人物,故試探唐王罷了。”丁雲毅笑道:“如此昏庸之人,若要我丁雲毅臣服於其,便是我服,難道我的將士們便福了嗎?”

說著似笑非笑地道:“我欲立唐王為帝,如何?”

“不可!”朱聿鍵又叫了起來:“我何德何能可以稱帝?先帝子嗣尚流落民間,武烈王何不急尋之?”

丁雲毅微微點頭,其實崇禎皇帝的幾個兒子他已經在尋找中了。若是能夠找到其中一個,事情便好辦得多了。實在找不到的話,也只能另外再想辦法了。

正在商量時候,又有人來報:“南京朱由崧派欽差大臣來了。”

“欽差大臣?”丁雲毅冷笑一聲:“讓他進來。”

欽差大臣一進來,便拉着嗓門說道:“武烈王丁雲毅接旨!”

“臣丁雲毅接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丁雲毅居然真的接旨了。

那欽差大臣不為人知的鬆了口氣。

朱由崧稱帝其實是非常偶然的。

天啟朝時為反對老福王繼統和老福王之母鄭貴妃干政,東林黨人已和福藩結下不解之仇。為防止朱由崧登位之後趁機報復。以東林領袖錢謙益為首,以立賢為名。大張旗鼓地推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繼承人——潞王。

潞王血統偏遠,自然缺乏繼立的理由。但他的所謂賢名,卻贏得了許多人的同情和支持。其實,拋開潞王是否真賢不說,嫡長子繼承製。自有其現實考量。大明以內閣負責。即使皇帝昏庸,負責的臣下仍可以維持政治機構的正常運轉。以局勢而論,留都諸臣需要的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精神領袖。而並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的賢君不可。歷史上司馬睿能偏安東晉,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君主而已。關鍵在於臣下齊心協力。方能維持危局。現在以立賢為名拋開福王。明王朝散居各地,小有賢名及野心才具的龍子龍孫,大有人在。既然潞王可立,何人不可立?他們自然不可能要求進行全國範圍內的普選,卻總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機上下其手。借擁立爭功。南明的局勢勢必將土崩瓦解,一發不可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