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堂堂的一個裝甲師,從甘肅橫穿千里來到阿富汗,如果只是欺負一下步兵實在是顯不出手段。要知道杜聿明這些年苦研裝甲戰術,抱着機械化作戰操典帶領全師嚴格訓練,多次被評為全軍優秀,所以早就渴望和對手的裝甲部隊好好較量一番。

大概是得知蘇軍坦克旅正在趕來,第10裝甲師上下抖擻精神,到晚上九點,除拖在後面的油料和運輸營外,終於抵達了塔盧坎。

第10裝甲師的進駐讓在這裡鏖戰近一個月的聯軍士兵興奮不已,尤其是阿富汗士兵更是激動,平時看見一輛t231型坦克,實在是讓他們過足眼癮。

不過杜聿明卻沒太高興,因為這裡的地形實在是有些怪!塔盧坎盆地是阿富汗北方塔哈爾省的心臟,四周全都是高山,九年前曾被蘇軍短暫佔領,後來在國防軍和阿富汗北方軍的努力下收復,並一直是兩軍對峙的最前線。整個盆地大約130平方公里,四周都是高山,只有西面的兩側大山中間,有一條長21公里,平均寬不足1公里的平坦地峽連接外界。地峽左側是渾濁的阿巴德河,右邊是農田,刨開鬆軟河床計算,地峽寬度還不足400米,最窄處甚至只有270米,機械化部隊完全的無法展開。

先期抵達的阿富汗第三師、亞洲旅和23團已經在山地兩側和地峽內建立了穩固防線。峽谷靠近北方山區一側還有個臨時機場,讓杜聿明不用太擔心油料和偷襲。但如何突破狹窄的地峽,實在是很頭疼。所以安排好部隊休息後,立刻召集卓凡等軍官研究戰情。

經過阿富汗軍官嘰嘰呱呱一番介紹後,眾人總算了解了個大概。總長21公里的地峽中,中阿聯軍已經攻佔大半,但卻在最窄處遇到了麻煩。因為地峽在這裡有個轉折,影響了火炮視角,加之寬度不足,兩側有高山阻擋。空軍轟炸機無法有效轟炸,所以蘇軍利用這個優勢,在這裡布置了一個反坦克連,有四門425坦克和兩輛裝甲車,死傷士兵三百多人。

可以說只要突破這裡,汗巴拉德山口就基本算拿下了,剩下的就是城鎮巷戰。杜聿明雖然很想連夜發起進攻。但由於指揮部的命令是要等巴格蘭先動手,所以只能先發起試探性進攻。想摸清楚蘇軍的火力位置。

1937年12月3日,也就是第10裝甲師抵達後的第二天早上,被紐約時報稱為“亞洲心臟爭奪戰”的第二次阿富汗戰爭正式打響。

被譽為阿富汗北大門的昆都士戰役,率先在巴格蘭拉開大幕。第12步兵師24團、阿富汗陸軍2師總計1萬餘士兵在第12步兵師師屬裝甲營的32輛t25坦克、17架俯衝轟炸機的助陣下,經過四天四夜的血戰,一舉拿下有着興都庫什山盲腸之稱的普勒胡姆里小道,打通了喀布爾通往巴格蘭的通道。

丟失普勒胡姆里小道的消息讓蘇軍總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大將大為光火,立刻下令摩托化36師、裝甲8旅、9旅、坦克第11旅支援巴格蘭131步兵師。陸續抵達的援兵幫助蘇軍131師穩住陣腳,利用河道和低矮的城市建築。層層狙擊消耗對手,雙方總計四萬多將士在450平方公里的山丘盆地內捉對廝殺。

然而戰事最焦灼、最激烈的還是汗巴拉德山口,由於需要掩護和調動蘇軍主力,杜聿明並沒有急於投入坦克強攻峽口,缺乏掩護的步兵只能用身體一寸寸的往前突破。蘇軍第72步兵師不愧是駐紮在阿富汗多年的精銳部隊,不僅編製上是蘇軍中罕見的超過14000人大師,輕重火力配置也非常豐富。全師光是DP機槍就有272挺,m1910重機槍24挺,各類火炮更是多達42門!還有一個擁有16輛bt5坦克的裝甲營支援。加之常年在阿富汗部署和行動,受大清洗影響也比較小。所以部隊戰鬥力在蘇軍中一直名列前茅。

頑強的斯拉夫人似乎天生就是戰士,佔據地利優勢的他們一邊躲避無休止的轟炸,一邊死死地將國防軍堵在峽谷內,尤其是那些被鼓動起來的黨員士兵,危急時刻還真有股子抱着炸藥包往前沖的勇氣。三千多蘇軍的嚴防死守下,無法發揮火力和空軍威力的第10裝甲師和23步兵團在短短兩天內就付出近400人傷亡的代價,峽谷爭奪戰的慘烈可見一斑。

從戰地醫院回到臨時指揮所後,卓凡見到杜聿明和費文華還在燈下和軍官們嘀嘀咕咕研究戰情,擠過去問道:“師長。天都快亮了,怎麼還不休息,是不是巴格蘭有消息了?”

“剛收到消息,普勒胡姆里小道已經拿下!現在24團、114團和阿富汗第2師已經越過小道進入盆地。不過蘇軍反應也挺快,摩托化36師已經趕過去,還有兩個裝甲旅和一個坦克旅已經向那邊趕去。”等指揮亞洲旅的費文華介紹完後,心情不怎麼好的杜聿明才放下筆:“一晚上你跑哪去了?”

“我去戰地醫院了。”

杜聿明還以為他去探視傷兵,所以沒有再詢問,手指地圖問道:“你怎麼看?”

地圖上,以昆都士為中心的區域內已經被表上各式各樣的番號和箭頭,第10軍進入阿富汗後的首戰。昆都士戰役已經全面拉開大幕。從態勢看,第10軍還沒能掌握主動權。雖然普勒胡姆里小道被突破,但後續部隊因為道路和天氣遲遲沒有跟上,相反蘇軍卻利用鐵路優勢,從鐵爾梅茲飛快支援逐漸佔據了數量優勢。而在汗巴拉德山口這邊,第10裝甲師和23團又被堵了四天。

當然,這裡面也有部隊始終沒有動用全力的因素,但不管如何蘇軍這幾支常年駐紮在阿富汗的部隊所展現出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強的。

看到巴格蘭已經牽制住敵人一個步兵師,一個主力摩托化師。一個坦克旅和兩個裝甲旅在內的三萬多部隊,卓凡立刻意識到出手的時候到了!斬釘截鐵的回答道:“巴格蘭是蘇軍第131步兵師,赫拉特是152師和第9騎兵師,現在摩托化36師去巴格蘭,鐵爾梅茲所剩的82師和153師應該是總預備隊,212空降旅估計還在鐵路上,那麼我們這邊就只剩下57師和71師,外加一些零零碎碎的部隊,人數應該和巴格蘭方向差不多。從這兩天的戰鬥看。71師戰鬥力還不錯,57師常年駐守塔什干。就算比不上估計也相差不大。所以我認為是時候發動強攻,解決地峽障礙,只要能鑽出去,不僅能向巴格蘭穿插包圍131師和36師,還可以直接威脅昆都士的57師和71師余部。”

“你說的到輕巧,這幾天還沒看明白?蘇軍在地峽西南側的防禦工事很完善,轟炸機和大炮基本上夠不着,坦克鑽進去就象鑽進馬蜂窩,偵察連都已經損失四輛了。”杜聿明加大嗓門有些心煩。蘇軍在地峽內的防禦確實出乎他的預料。尤其是最狹窄的灣口,為搞清防禦防分布,裝甲偵察連已經接連損失四輛t25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