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度c小說網

事實上,對於海外的認知,明代的統治階層並非一無所知。

相反,由於蒙古帝國的大征服,無論是徹底貫通的亞歐大陸橋,還是從大元到馬穆魯克時斷時續的海上聯繫,都已經為持續了上千年的東西方貿易提供了重新認識彼此的機會。

蒙古人、色目人、西洋人、波斯人......這些人在元末的南方都是司空見慣的存在。

因此,關于海洋貿易的巨大利潤,大明的高層是一清二楚的。

朱棣非常清楚放開海禁的阻力,不僅源於朱元璋的祖訓,更重要的是朝廷擔心海外貿易會使農民離開土地,從而造成大明社會的不穩定。

直白點說,放開海禁首先損失的是以文官為代言人的大明士紳階層的利益。

如何對抗士紳階層對海洋貿易的抵制?

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等待着姜星火給他指明隱藏在迷霧中的道路。

姜星火捋了捋自己的思路,緩緩說道。

“你也知道,從宋末以來地方上就有許多‘士大夫’階層,他們擁有着大量的土地田產,而蒙古人的包稅制,則讓他們的土地兼并愈發肆無忌憚。

這些人在大明開國之後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的士紳階層,而且他們分布廣泛、無處不在,影響力極為龐大......在鄉野中有威望,與地方官員相互勾結,他們壟斷了土地,控制了人口,掌握了輿論導向,甚至控制了下層科舉考試的考題。”

“這些士紳不僅僅是地主還是學閥,這就導致了士紳與文官,基本是衍生與被衍生的關係,是一股盤根錯雜的力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斬斷。”

“大明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初,對這股力量採取了削弱措施,一方面清查土地兼并,一方面打擊貪腐......在此過程中,這些土地兼并者的地位急劇下降。”

“而另一方面,太祖高皇帝在這個時候開始扶植新的階級,在這片土地上,新的軍功權貴階層漸漸崛起。”

“這些如同昔日北周隋唐的關隴門閥一般的開國勛貴武臣,掌握了大量的財富和權柄,逐步壓過了舊有的土地兼并者,甚至掌握了朝堂的話語權。”

“這時候,士紳文官便成為了皇帝和勛貴武臣共同的敵人,士紳文官與新崛起的勛貴武臣,展開激烈的交鋒。”

朱高煦聽得入神,不由地問道:“那姜先生覺得士紳文官和勛貴武臣,到底誰能勝出?”

“士紳文官。”

姜星火乾脆答道:“最多再過五十年,勛貴武臣就會徹底失勢......再過一百年,勛貴武臣見了士紳文官,就得下跪舔靴子。”

怎麼可能?!

朱高煦有些不可置信,無論是洪武朝的開國勛貴,還是如今永樂朝的靖難勛貴,權勢氣焰可都是穩壓文官一頭的,文官根本無法與其相抗衡,是典型的武夫當國時代。

可是姜星火竟然告訴朱高煦,士紳文官能夠贏得更長遠的勝利?

“為什麼?”朱高煦大惑不解。

“因為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但卻必須重複每三年一次的科舉。”

輕輕一句話。

好似於無聲處聽驚雷。

“啪!”

朱棣手中一直捏在半空的酒杯,掉落在地。

精緻的瓷杯迸濺在地上,成了一片片不規則的碎片。

紀綱來不及收拾地面,甚至來不及擦拭被瓷片劃傷的皮膚,在朱棣身邊旁聽的他,陷入了跟朱棣同樣的獃滯。